四大报告!解码浙江如何联动“政”与“企”

[综合] 时间:2024-04-29 06:29: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80次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 周宇 如何有效联动“政”与“企”,政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报高质量发展?浙江一直在向全国输出解决方案。告解

3月21日,江何浙江省工商联在十二届二次执委会议上亮出了四份报告,联动用详实的政数据、鲜活的大报案例解码如何实现党委政府所需、工商联所能、告解企业家所盼、江何高质量发展所向的联动“政企”联动。

浙江省上规模民企发展报告——24年“霸榜”原因一探究竟

一周前,政国务院总理李强首度亮相记者会,大报再提“走尽千山万水、告解说尽千言万语、江何想尽千方百计、联动吃尽千辛万苦”的浙商“四千精神”。民营企业是浙江省的“金字招牌”,浙江2022年有107家民营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数量连续24年位居全国之首。

秘诀是什么?浙江省工商联首次发布的《2022浙江省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分析报告》揭示了原因。

2022年,浙江省共有上规模民营企业1387家,较上一年增加465家,数量和增量均居全国第一。

这些企业分布在哪些区域?

从设区市分布看,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区域分布梯度明显。杭州以315家居全省之首,其后为嘉兴、绍兴、宁波三个地市,企业数量均超过200家,杭嘉绍甬四城承载了70.87%的上规模民营企业,湖州、台州也分别有超百家企业入围。

县域经济势头强劲的浙江特色在上规企业调研中也充分显现:全省上规模民企来自83个县(市区),入围企业前四强的县(市区)依次是:杭州萧山区74家、绍兴市柯桥区71家、桐乡市58家、杭州市拱墅区54家。

1679468719931017.png

上规模企业分布在哪些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三大行业,分别约占总量的67.4%、12.4%和11.7%。其中,制造业上规模民营企业覆盖30个细分领域,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其他制造业等四个领域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多。

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四个方面。第一是战略聚焦,方向明确,一门心思搞主业,榜单企业第一主营业务收入占营收的比重近五年来基本保持在90%以上;第二是创新驱动,升级动力,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平均研发强度3.15%,36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99家企业强度在5%至10%之间;第三是开放发展,内外融合,573家企业填报参与了助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尤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参与度较上一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通过海外建设生产基地、研发机构、销售机构等直接投资方式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第四是加强治理,履行责任,把党建工作融入公司经营管理中,依法诚信经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同时,通过依法纳税、吸收就业、投身乡村振兴等多种方式履行社会责任。

“上规模民营企业是浙江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重要根基、经济稳进提质的重要主体、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的重要力量。”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浙江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徐国龙说。 

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报告——“市场主体说了算”给90个区县提供需求清单

浙江之所以会孕育这么多上规模企业,营商环境是制胜法宝。

“浙江开启了一扇‘市场主体说了算’的大门。”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研究员刘亭在看过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报告》后评价说,一地的发展需要仰仗两类要素,一种是不可移动要素,比如土地、矿产、区位、气候等;一种是可移动要素,比如人才、资本、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这些能移动的要素,凭什么就到这里来而不去别的地方?那就取决于这里能否营造出一个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事实上,“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所涉及的要素、政务、市场、法治、创新五大指标均直指地方对“可移动要素”的吸引力。

去年11月以来,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工作基础上,省工商联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浙江省“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工作。评价覆盖全省90个县(市、区),由民营企业线上填报并回收有效问卷16277份,涵盖一、二、三产业的25个行业。浙江省民营企业对要素、政务、市场、法治、创新五大环境的满意度排序依次为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要素环境。

“要素环境”方面,企业满意度排名前三位的是用网保障及成本、交通物流保障及成本、融资支持及成本。“政务环境”方面,企业对税费缴纳便利度、线上办事便利度及效率、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业务能力的认可度较高。“市场环境”方面,企业对经营的监管频率、新业态等包容审慎监管执行情况、商品和服务流通这三项的满意度评分较高。“法治环境”方面,企业普遍认为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过程较为规范、多渠道维权格局逐步形成。“创新环境”方面,评分居前的主要是本地创新政策落实效果、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创新平台与服务体系、新兴产业的创新生态。

“透过《报告》我们看到各地在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上的积极作为特别明显。一是疫情影响,传统产业受影响比较大;二是国际关系影响,倒逼许多产业和企业更重视科技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和方向;三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科技创新也成为二代传承、青蓝接力的核心纽带、内生动力。”浙江省工商联执常委、《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分析说。

最终,综合要素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等五个一级指标评分,按行政区划排序,得出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综合前十强分别为:上城区、滨江区、萧山区、江北区、鄞州区、瑞安市、吴兴区、海宁市、越城区、义乌市。

1679468760885319.png

“一个人到上城,可以漫步诗意西湖、感受潮涌钱塘;一家人到上城,可以感受街巷烟火气和缤纷商圈;一个团队到上城,就是抓住了城市的风口,商通四海。”会上,杭州市上城区委书记章燕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向执委企业推介新上城及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不止是上城区,浙江各市县在营商环境优化上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企业的“店小二”。会议上公布的浙江省工商联服务“两个健康”最佳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就等同于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创新举措。

湖州市《常态化开展每周三“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杭州市《金融助企连实线》、宁波市《高质量推进涉案企业合规工作》;柯桥区《倾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柯桥模式”》、滨江区《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安吉县《浙商民企健康体检》等实践案例可学、可看、可持续、可复制。

浙江民企最期待改善的问题又是什么?《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报告》点出了六大问题:降低生产要素获取成本、提升涉企政策实施效能、为企业各层次人才成长提供更优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获得公平公正社会待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万企兴万村”实验项目报告——盘点民企参与乡村运营的新路径

自身发展与社会责任在浙江民企看来一直是一种“双向奔赴”的状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城乡资源的互动,民企在中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昨天的会议上发布了浙江“万企兴万村”行动32个省级实验项目,乡村与民企如何联动运营,可以从这些案例中窥探一二。

“传化共富乡村”帮扶项目的首个示范点落地萧山区浦阳镇,项目总体规划面积3200余亩,总投资预计达10亿元,具体做6件事:建设高科技农业园区,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农业“双强高地”;建设乡村共富中心,打造成为村民喜欢、乐于参与的活动场所;打造未来乡村,通过村庄整治和未来场景建设,推动乡村风貌整治提升,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让更多的城市群体留在乡村、玩在乡村、消费在乡村;成立传化共富乡村基金会,用于村内展开慈善公益活动、助力乡村业态发展、完善村卫生医疗设施;开展公益创投,通过入股、管理和技术培训等带动一批有基础的乡村产业合作社或农民为主体的小企业提升能力。

首个落地的500亩生态农田共富项目将链接浙江省农科院的种源和技术,将生产技术、种业资源、美育理念引入其中,打造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优质农产品和农旅体验为基础的乡村生态农业产业,把荒草地变成共富田,预计可为村镇增收360多万元。

再看浙西南,“我在悬崖煮咖啡”这篇推文前几天刷屏朋友圈。悬崖咖啡厅所在地遂昌县龙洋乡茶园村地处浙闽交界处,依山傍水,古屋错落。四年前,这里还是个无人问津的小山村,深圳乐领生活发展有限公司在村里投资的“旗山侠隐”乡村活化项目改变了这个小村的命运。项目通过村居重整,打造特色民宿,配备了健身房、瑜伽房、文化走廊、酒吧及生态农业等设施,让茶园村一跃成为了乡旅“网红村”。公司聘用了16名村民,村民罗根荣成为农业方面的主管,工资一年近5万元,还有宅基地和农田流转收入,一年能有10万多元收入。

1679468782650602.png

遂昌县龙洋乡茶园村“悬崖咖啡”

历经三年,浙江联众文旅集团投资的开化源头里历史文化村落项目去年落成,用“古村落保护性开发+艺术主题社区+AAA级景区”的开发模式实现了乡村蜕变。开化纸、开化砚、龙坦窑、开化茶、开化根雕等艺术元素被转化为“艺术+亲子、艺术+农场、艺术+乡居、艺术+文创”的乡村业态。

在浙江省工商联看来,“万企兴万村”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更是在符合市场规律的路径下探索民企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创新。

 

浙商助力山区26县成果报告——升级民企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

浙商助力山区26县,浙江省工商联起步早、走得实,2021年启动以来不断迭代升级、创新机制,汇聚浙商力量,挖掘山区26县资源优势,创新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提升项目的可持续能力。

具体怎么做?浙江省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蔡晓春介绍了方案优化、动员推进、走访对接、示范引领等升级举措。

“工商联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共赢导向,把助力山区26县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挖掘企业优势与山区26县产业优势的结合点,协助山区26县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进一步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蔡晓春介绍说,2022年吉利集团、正泰集团、万里洋集团等一批知名浙商投资山区26县,签约项目109个,总投资668.7亿元。

“创建共富工坊”是2022年的一大亮点工作。浙江省工商联牵头负责全省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定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群体就业务工,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截至2022年底,山区26县共建成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197个,年营业收入达138亿元,吸纳就业16845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13796人、低收入农户1492人。

从山区26县生产生活需求出发,积极推动解决,着力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浙商助力26县的目标之一。比如:传化集团资助100万元支持淳安县“传化·安心卫生室”基层全科医生能力提升;富通集团资助100万元支持龙游县里王村村庄主干道路提升工程等;宁波竹韵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帮助泰顺县状元村、新北村等12个村解决毛竹销售问题;鸿翔控股集团在武义县设立“鸿翔-章湾关爱基金”100万元,用于三港乡章湾村济困救孤、助学助残等公益事业;南浔知味与松阳强村公司建立产销合作,实现消费帮扶466万元;海盐县总商会每年资助10万元帮助100名景宁籍贫困中小学生就学等。

在对接机制的不断完善下,浙商助力山区26县的行动意愿更加自觉、行动方式更加灵活——助力的内容上,有助推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有助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助推山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上,有项目投资的,有成立公益基金的,有结对联系村的,有成立“浙商回归服务驿站”的,有开发“百会千企兴百村”云信息平台的……

据介绍,2023年,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工商联将海岛县一起纳入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在通过缩小“三大差距”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实践上,落地更多标志性成果。

编辑:周传人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