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人员来电?云南楚雄一女子险些被骗23万

[探索] 时间:2024-04-28 17:42:2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81次

 

  疫情之下,诈骗分子又出“新招”,南楚冒充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和警察,雄女险被以涉“疫情”犯罪为名诈骗市民。骗万

  接到这样既是防疫“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又是南楚“警官”的电话,您是雄女险被不是顿时心生紧张,慌乱不知所措。骗万来不及多想,防疫即按照对方的南楚要求,逐步落入诈骗圈套……云南省楚雄市一女子就接到这样的雄女险被电话,险些被骗23万元。骗万

  骗子层层设套

  “您好!防疫我是南楚昆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您是雄女险被李x吗?身份证号为xxxxxxxxxx,您身份证办理的实名制手机卡频繁对外发送虚假疫情信息,散布疫情恐慌。事情严重,你将会被采取刑事拘留……”

  4月1日,楚雄市的李某接到一个自称是“昆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了李某的身份信息。

  “怎么会!?我绝对不会做这种事的……”李某答复对方自己对此事并不知情。对方却称如果不是本人行为,请及时报警。说完后,双方挂断了电话。

  好巧不巧,刚挂断电话,李某正在琢磨怎么一回事,要不要报警时电话又响了……

  “您好!我是‘北京市公安局警官’,疾控中心反馈您手机号发布虚假疫情信息,我们这边需要了解下情况,请配合调查……”李某接到了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警官”打来的电话。

  “警官”表示已知晓发布虚假信息不是李某本人行为,是李某买房时的身份证复印件流出,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现在需要李某配合协助抓获罪犯,争取立功表现,如果李某泄密,就要对李某及家人实施抓捕,为方便协助破案需要添加李某微信。

  一会儿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一会儿是“警官”,此时,李某认为事情有些严重,非常着急,立即答应立即配合调查,并爽快添加了“警官”的微信。

  添加微信后,“警官”与李某开视频,视频中的“警官”身穿警服,佩戴工号,还为李某进行了电信诈骗宣传,并询问是否安装反诈APP,同时对公民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做了讲解,至此李某深信不疑。

  随后,“警官”让李某按照“警方办案要求”提供了自己的住房情况、家庭成员、商铺经营情况、名下资产情况。期间李某家人曾询问李某在做什么,微信里的“警官”见状,立即表示案件涉密需要安静,让其到附近酒店开一间房,独自办理入住并全程保密,否则就立即对其家人实施抓捕。

  李某按要求开好酒店并办理入住,在此期间“警官”和她数次开微信视频,聊天持续2小时。

  “警官”询问完她家庭住房等情况后,又询问到她名下账户银行及名下存款分布情况。称要查询一下的李某挂断电话后,跑出酒店急匆匆赶去银行。

  银行果断报警

  李某赶到银行时慌慌张张,催促银行工作人员立刻查询其名下存款信息,并将所有的存款转出,李某的这一举动让银行大堂工作人员察觉可疑,立即报告运营主管。运营主管上前与李某沟通,询问具体经办业务事宜。

  在沟通过程中,李某透露“警官”通过微信向她发出通告,这个事情涉及国家机密,不可以告诉任何人,她必须保密。

  结合李某行为,银行认定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动员李某先将名下账户挂失,确保资金不被划出,但李某始终对“警官”坚信不疑,拒绝配合,一再要求银行将本人名下理财、存款等情况详细写给她,她要报告“警官”。

  为保障资金安全,银行工作人员极力挽留李某,并果断报警。

  随后,楚雄市公安局东城派出所两名民警赶到银行向李某了解具体情况,在民警的讲解下,李某才醒悟原来自己真的是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好在银行工作人员当机立断的协助处置。最终,李某在银行累计23万元存款免于受到诈骗损失。

  诈骗套路分析

  该起电信诈骗案手法从以往单一的诈骗形式开始向复杂多变的手段演化,紧跟云南实时疫情防控作为切入点,让受害人在多层骗局中信以为真:先采取“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来迷惑受害人,后由“警察”出面协助破案,让受害人降低警戒心,期间微信视频亮“警服警号”并宣传电信诈骗和个人信息保护教育,打消受害人的最后一丝疑虑。

  其实话术在变,但套路不变。骗子们还能有什么别的坏心思呢?无非围绕一个钱字罢了,凡是事关自身钱财的,多留一个心眼,多一份警惕,莫让骗子榨干了自己的血汗钱,那么,请大家记住以下几点:

  1.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QQ和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也不会在电话里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密码以及验证码等信息。

  2.如接到不法分子通过冒充公安民警或其他执法人员,谎称受害人涉案,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的情况,请拨打110核实。

  3.请广大群众积极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识别电信诈骗,避免上当受骗。

  云南网记者 赵岗 通讯员 罗雪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