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区利用闲置场所改造公共文化空间社区“微更新” 服务更便民

[娱乐] 时间:2024-04-29 16:25: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26次

原标题:上海长宁区利用闲置场所改造公共文化空间社区“微更新” 服务更便民

最近,微更新上海市民叶朋豪满心欢喜。上海所改

60多岁的长宁叶朋豪家住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新华路669弄新风邨,他说:“在这里住了一辈子,区利区服没想到小区门卫室变成了文化活动室,用闲开心得很。置场造”

新风邨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共文是化空典型的老旧小区,基本没有公共文化空间,间社老叶口中的便民门卫室一度闲置,老房子逐渐破落。微更新

老街坊都没想到的上海所改是,2018年,长宁这里来了个“华丽转身”:从一间拥挤局促的区利区服闲置房屋,变成了宽敞温馨的用闲社区公共客厅“睦邻微空间”。在老式住宅楼群中,“睦邻微空间”十分显眼。在这个文化活动室里,有各类图书吸引读者驻足,还开展物物交换集市、社区影像展等文化活动,让社区居民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密切。

让老地方焕发新生命,是上海市长宁区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的创新探索。“我们的城市不缺少大型的公共文化场馆,但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设施却很缺乏,影响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尤其在老旧小区,居民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要与公共文化空间匮乏的矛盾相当突出。”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丰说,长宁区为闲置的建筑、小区空间边角料、地下室等寻找合适的利用方式,通过一系列“微更新”激活空间,建成了一批美观大方、实用便民的文化“微空间”,“真正让设施根植于小区内部,真正让服务走到家门口”。

近日,40位“居民艺术家”在虹仙小区地下文化空间举办了“虹仙好邻居日”活动,他们有的展示收集已久的上海老物件,有的策划了小区摄影展……气氛温馨,很受欢迎。

虹仙小区位于仙霞新村街道仙霞路700弄,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有9000多名居民,他们对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很迫切。小区里有一处1100平方米的地下民防空间闲置已久,街道工作人员在与居民反复协商的基础上,对地下空间精心设计,并面向社会招募服务内容。如今,居民们可以在这里聚会休闲,他们对小区的感情越来越深,获得感、归属感也越来越强。

在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切入点之一是将重心下沉再下沉,更亲密地触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陈丰说:“在小区里建新设施,空间缺乏、资金需求大。我们为群众寻找可供激活的空间,集约化、节约化地利用现有资源,最终建设了183个居民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结合全区内的各类文化空间,我们用357个基层服务点,构筑起了广覆盖、多维度、立体式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百姓家门之外便是文化所在。”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1日 12 版)(郑海鸥)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