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何在上海诞生?“文学家党课”在上图开讲

[休闲] 时间:2024-05-08 08:27: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81次

原标题:中国共产党为何在上海诞生?“文学家党课”在上图开讲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3月5日报道:日前,中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共产作家何建明来到上海图书馆为“何建明系列党史课”开启第一讲,党为党课他称这是何上海诞文学家的党课,用文学语言讲述百年前故事。生文上图除了现场观众,开讲还有数万网友通过线上直播同步聆听。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什么在上海?

何建明拿出一张旧报纸,共产是党为党课上海市委原第一书记陈丕显1958年7月25日在上海新华分社座谈会上,与新华总社社长穆青“规划”的何上海诞200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后上海的面貌。

里面提到,生文上图吃的开讲方面,凡是中国重要的路口,原来设立饭店、共产点心店、党为党课茶水点的地方,早上自动有人把客饭烧好,米饭和几种面食做好,放在保温桶里,谁路过的就可以进来吃;穿的方面,玲珑五色,男女服饰的差异极大缩小,基本上都是涤纶面料;行的方面,脚踏车给小孩用,大人一律用三轮机动车;老人因为寿命不断延长,开车100岁也没有问题,火车自动化无人化,好像流水线一样在全国来回走,也不要钱,长距离旅行就靠火车……

“这是1958年一位老共产党人对2000年上海的畅想,如今上海密布的交通网络、繁华的街道、竞相增长的摩天大楼,早就超乎人们畅想”,何建明激动地说,百年党史是一部奋斗史,是一部探索史,是一部建设史,中华民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迎来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是让人引以为豪的一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为什么不在北京、广州?有内因也有外因,是各方选择汇聚在了一起”,何建明指着一张渔阳里老照片,从历史选择、阶级选择、地域选择、时代选择四个层面剖析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初心之地的成因。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文化中心,也是中西文化交汇窗口。二十世纪初进步报刊雨后春笋般出现,让不同思潮在这里交汇。“中国共产党建立前,甚至有人在报纸上刊登,要成立共产党,可以报名”,何建明说,那时的中国没有一座城市像上海这样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上海有码头,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从上海出发,去日本去欧洲学习。陈独秀、陈望道、鲁迅、郭沫若等……都从国外带回新思想。恰逢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新希望。先进的知识分子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在这一历史交汇点上,中国探索一条什么道理,建立一个什么政党,都有了越发清晰的目标。

此外,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发祥地和集中地,生机勃勃的工业无产阶级日趋壮大,也让上海成为阶级选择。

据1919年统计,上海工人总数达513768人,其中产业工人181485人,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我查了下自己的祖先,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就是沿着苏州河来到上海做修船工人。可见上海工人阶级有多壮大,随着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阶级斗争也表现得愈加公开化,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何建明说。

在地域上,北京城四四方方的大四合院、遍布城市的王爷府,多年形成的管理体制和社会生态,都不利于力量弱小的革命者从事地下工作。相反,近代上海那些如同毛细血管一般细密交错的弄堂以及交叠而起的小阁楼,正好为革命者提供了天然的掩护。

“我实地走访虹口区山阴路弄堂,中共江苏省委旧址也在那。去看后明白为何会在那里,石库门里弄多为三层楼,有多个出入口,道路四通八达,选在这里,紧急情况下地下党组织便于撤离”,何建明透露,一座城市能变成革命熔炉、革命中心,与这片土地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近代上海是一种历史必然,也是时代选择。

何建明认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还离不开三个重要人物,维经斯基、李大钊和陈独秀。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极大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陡然加速,其影响迅速扩大。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在十月革命后来到中国,他先去见了李大钊,经李大钊介绍,他到上海与陈独秀会晤。维经斯基此来还有个任务,就是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1920年4月的一天,陈独秀在老渔阳里寓所接待了维经斯基,后者向他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建议。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青年编辑部成立,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据悉,“何建明系列党史课”(第一季)为期四讲,3月至4月,作家将带着“影响列宁的三个中国人”“13个’一大’代表之外的’一大’人”“上海街头的第一滴血”等主题陆续在上海图书馆报告厅与读者分享。活动由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解放日报、上海图书馆主办。(熊芳雨)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