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打造“奶产业”,从“家门口”开始 正文

打造“奶产业”,从“家门口”开始

[娱乐] 时间:2024-04-30 00:12: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71次

原标题:打造“奶产业”,奶产业从“家门口”开始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每天早上,打造住在兴海县城的门口旦增才旦都会到中心奶站来买牛奶或奶制品,“奶站是开始政府扶持办的,干净卫生,奶产业1斤牦牛奶4元钱,打造1斤新鲜酥油45元钱,门口在商场要卖80元钱,开始价钱很公道。奶产业”

和许多从草原来到县城定居的打造牧民一样,旦增才旦一家的门口日常生活离不开牛奶和奶制品。“有了奶站以后,开始我们生活方便多了,奶产业也得到了很多实惠。打造”旦增才旦说。门口

由于扶贫易地搬迁等民生项目工程的实施,兴海县有2万名左右的农牧民进县城定居。为保障他们的日常需求,县委县政府搭建平台建立了奶站。

“为把县上的牦牛奶产业扶持起来,政府从销售环节抓起,目前我们多少钱收进来,就多少钱往外销售,每天根据牧民的需要,无偿配送。”奶站负责人尕日昂秀告诉记者。

“因为交通的原因,牧民们的牛奶不好往外卖,而在县城的很多居民对牛奶以及曲拉、酥油等奶制品的需求很大,于是政府搭建平台,县里所有相关部门合力打造。全县成立了5个奶站,所需的设备和配送员的工资全部由政府扶贫产业资金补贴。一方面保障了县城居民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牧民也有了稳定收入,去年牦牛奶销售额就有近500万元。”兴海县民政局局长才朗东主详细介绍。

高寒草原孕育了兴海县大量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调研,发现牦牛奶销售对于牧民增收更加明显,是带动牧民脱贫奔小康、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特优产品。

“很多牧民文化水平低,缺乏劳动技能,出去打工没有优势,而牧区有的是畜牧业,牧民懂的是畜牧业,养殖奶牛轻车熟路。经过宣传、教育、动员、鼓励、培训,许多牧民重新回归养殖,发展奶产业的劲头十足,越来越多的牧民希望通过出售牛奶来增加收入。”兴海县副县长托买表示。

而发展牦牛奶产业,必须将“有”变成“优”,打造具有优良品质的奶产业品牌,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脂肪14.20%;非脂乳固体9.07%;密度25.85……”在县中心奶站,每天各个分站送来的牛奶,都有清晰完整的档案记录。

现代化的检测机,可以检测牛奶里的11种成分,蛋白质、PH值、黄曲霉素、三聚氰胺、链霉素等11项指标合格后,奶站才收购,前后要经过三遍检测。

通俗易懂、用汉藏两种语言编辑的“牦牛奶质量管控要求”宣传册,养殖户人手一册。挤奶工要经过简单培训,挤乳场地也有明确的卫生规定。

“乡上的4个奶站把牛奶收上之后,送到县上中心奶站。现在5个奶站一天最多的时候能收6500多公斤,再过半个多月,一天能达到1万公斤到1.5万公斤,大的合作社一天能有3000多公斤。以前牧民都用塑料桶装奶,容易变质,现在我们给每户牧民都发了不锈钢的恒温奶桶。如果我们总站发现牦牛奶质量不合格,拒收后,责任由所送的分站承担。”尕日昂秀说。

在此基础上,为做大做强牦牛奶产业,兴海县与知名乳业企业达成合作,形成了牦牛奶采集、存储、运输、加工一条龙产业化经营体系。

在兴海县副县长托买看来,依托兴海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奶业全产业链,就要把产业链的主体留在县域,才能更好地带动县域奶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列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兴海县与项目实施企业青海报业发行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将牦牛奶产业作为电商主打产品,开发多品类电商消费扶贫适销产品,形成了稳定的牛奶配送体系。

“接下来,我们以南部三乡为主,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巩固提升5个扶贫奶站,年生产牦牛奶1430吨,完善牛奶生产初加工流水线,提升牛奶品质,积极打造兴海县牦牛奶品牌,在扩大内销渠道、打通省内销售渠道的同时,利用线上线下电商平台,拓宽省外销售渠道。”托买表示。

当前,“牦牛奶产业”已逐渐成为兴海县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乡村振兴产业,为推动特色农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王玉娟)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