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向坝民歌 中国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百科] 时间:2024-01-23 13:10:0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31次

原标题:竹溪向坝民歌 中国汉民族文化的竹溪中国族文活化石

向坝民俗文化广场是大家喜欢的地方

向坝乡好声音大赛近日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楚天都市报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徐昌斌

东望西陵,西接巴蜀;南邻巫山,向坝北靠秦岭。民歌竹溪县向坝乡位于鄂陕渝三省(市)的汉民化的活化交界处,站在主峰天池垭,竹溪中国族文可一脚踏三省(市),向坝放眼观十县。民歌这里历史悠久,汉民化的活化山清水秀,竹溪中国族文人杰地灵,向坝有“十堰的民歌西藏”之称。

向坝民歌被誉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汉民化的活化“活化石”,是竹溪中国族文特有的土壤生长出来的特有民间文化。这里是向坝现代的世外桃源,山民们日出而作、民歌日落而息。巴山楚水给了他们歌唱的天赋和灵性,这里的男女嗓音圆润清越,如同幽谷里哗啦啦的溪水,悠扬的民歌传唱千年。2009年,向坝民歌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几天傍晚,向坝乡好声音大赛正在向坝民歌舞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参加者都是乡里的普通老百姓。向坝乡党委书记、乡长罗胜扬介绍,这样的歌唱大赛,向坝乡几乎每年都会举行,发掘出一批“民歌王”。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走岀深山,登上了首都北京的大舞台。

巴山楚水孕育一方绝唱

在向坝听民歌,会让你沉醉。

“一坛酒儿百年装,有情地久天又长,送妹一坛苞谷酒,要想哥哥天天尝……”一段向坝民歌就会把你唱进村落田野,就会把你唱进苞谷地,就会把你唱进热情好客的乡民家中……

向坝人好客。你随便走进一户农家做客,热情的主人都会为你端来满桌佳肴,倒一碗透香的苞谷酒,热情地以歌劝酒,“一杯酒儿慢慢斟,双手举杯敬亲人,劝你喝了这杯酒,愿你越活越年轻……”一杯酒融着一首民歌下肚,一切烦恼顿时化为乌有。

“叫声情哥我的郎,鞋儿做起没上帮,你也无心歇一晚,我也无心把鞋上,菜籽开花央下场……”向坝民歌地域特色鲜明,是少有异域文化浸染的原生态,带有浓郁的山野乡俚痕迹。

日落西山,飞霞满天,向坝爱唱歌的男女老少喜欢聚在村头巷尾,兴之所至,引吭高歌,很快成了乡村男女歌手之间的一场情歌PK。

耿直的汉子高声唱着,“五句子歌五句子唱,五句子歌儿要帮腔。妹唱山歌哥来帮,你一板来我一腔,一板一腔才成双。”

婆娘媳妇们也不甘示弱,“百合花开满山白,情哥想妹妹晓得,你是男子不开口,我是女流脸儿羞,哪有河水倒起流。”

男人们从《十爱幺妹》唱到《十爱姐》,女人们从《十写郎》对到《望郎十二月》。于是,这个本来“眯眯眼儿瞌睡多”的夜晚,竟是“河沟越扒越涌流,山歌越唱越自由”,直唱到“郎不风流姐风流,姐儿最爱郎风流”……

这场完全自发的、常态的邻里歌会,充满了民间文化充沛的生命力和原创力。

民歌瑰宝传唱千年不绝

竹溪县文化馆原馆长张明庚是向坝民歌的主要挖掘整理者。他介绍,向坝民歌是乡亲们生活与劳作中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唱民歌是向坝百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民歌歌词可谓包罗万象,上山有打杵歌,下田有薅秧歌,居家过日子有多不胜数的小调。

面对农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现代娱乐的冲击,向坝民歌依然顽强生长。

作为竹溪向坝民歌的传承人及十堰第二届民间艺术大师,王学龙数次登上省市电视台表演。这位中年“民歌王”生于民歌世家,自幼便在爷爷、父母的指导下学唱山歌、田歌和小调。爷爷常被请去主持红白喜事,他也跟随左右,从小就从这些民俗活动中读懂了向坝民歌。上初中时,王学龙利用上音乐课的机会,在班上一展歌喉,还把一些山歌带到学校传唱。

“向坝人民喜欢唱歌,喜也歌、乐也歌、苦也歌,年也歌、节也歌,就连夫妻顶嘴、兄弟打闹戏耍也唱歌。”王学龙说,“作为竹溪向坝人,我有责任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承下去,让它走得更远。”王学龙被誉为草根民歌艺人,尽管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他传唱向坝民歌的愿望却异常迫切。

他说,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民歌这一民间瑰宝行将消失。这些年,他在传承方面做了些事情,但远远不够,“现在,向坝民歌已经唱出大山,但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倾听、了解,我们绝不能让这么好的东西砸在自己手里!”

目前,向坝乡每个村落都有村民会唱民歌。有省市县三级民歌代表性传承人14人,乡级骨干民歌传承人166人。竹溪县也正在积极申报湖北省民歌之乡。

乡村教师收集老唱本20年

“这本《二度梅》,是乾隆年间的手抄本。”“这本《三元记》,是民国时期的。”昨日,陈如军向记者介绍他收集的向坝民歌唱本。20年来,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30多万公里,收集向坝民歌唱本1200多册。

陈如军是竹溪县一名乡村教师,出生在鄂渝陕交界的竹溪县桃源乡,这里是向坝民歌的发源地区。“小时候,大人们干活唱、纳凉唱、红白喜事唱。”耳濡目染,陈如军从小喜欢唱民歌,是当地有名的小歌王。

1996年,陈如军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桃源乡一所乡村小学教书。工作之余,他喜欢把民歌歌词都抄下来。慢慢地,他感到歌词唱本越来越难找。“很多人外出打工,唱本七零八落不知所终,再不收集,怕是多年后,向坝民歌唱本要绝迹了。”2000年,陈如军开始收集民歌唱本。

只要听说哪家有唱本,无论多远他都会去找。20年来,他踏遍了竹溪县所有的村落,骑过5辆摩托车共跑了30多万公里。

2018年6月,陈如军受邀到中国音乐学院参加“中国民歌节”学术研讨讲座。他随行带去的唱本,受到李月红、金铁霖、曹文工等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陈如军的执着也引起了当地政府关注,2018年,竹溪县文体局邀请他从事向坝民歌研究和创作,并推荐他为享受十堰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

目前,向坝民歌已收集到6000多首、100多种曲调。

千百年来,太阳落而复升,而永远落不下的是鄂西北深山悠悠飘荡的向坝民歌。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