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农民一人灌溉100余亩韭菜地,农业创客的诗意田野

[探索] 时间:2024-05-02 08:06: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21次

原标题:浦东农民一人灌溉100余亩韭菜地,浦东农业创客的农民农业诗意田野

唐强荣在田野上劳作 

工人在收获韭菜 

“我们农民现在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我晚上睡得迟,人灌早上起来,溉余忙直播,亩韭忙卖货。菜地创客”上海谷东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意田野老板娘黄红说,目前桃子卖完了,浦东西瓜也没有了,农民农业可以消停一点。人灌不过,溉余家里103亩韭菜很快就要上市了,亩韭目前还是菜地创客她老公一个人在照应着。黄红说,意田野他们的浦东农田早已自动化了,一个人照顾100多亩不是问题。

8月21日中午,记者冒着超过36℃的高温,跟农民田间学校校长唐强荣一起,实地体验了一下现在农民们如何浇地。

烈日下,百亩韭菜田雾气蒸腾

唐强荣是大团镇金石村董村的农民。沿着门前的小河向东走去,是一大片碧绿的田野,在蓝天白云下,一直延伸到远方的村庄。田里翠绿的庄稼,像经冬的麦苗。

唐强荣的妻子黄红说,这是他们家种的韭菜,共有103亩。覆盖在大棚上的薄膜早已拆除,所有的韭菜都在充分地吸收着自然的阳光雨露。

黄红指着轻雾笼罩处的一个人影说,那是唐强荣在浇地。

唐强荣说,种庄稼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辛苦,因为现在农业已经高度自动化了。记者看到在一畦畦的韭菜中间,有一个黑色的塑料软管。只要把阀门打开,水管上预留的小孔里就向外喷射出细长的水线。

在蔚蓝的晴空下,在无边绿茵的庄稼地上,无数这样的水线就形成一层薄薄的烟雾。

由于水压原因,这么多地,这么多水管不可能同时打开浇灌,否则水就喷不起来,浇灌效果就不好。所以每次只能浇灌两三畦,浇好浇透之后,再打开其他的阀门。这样周而复始,虽然耗时间,但是一个人就可以管理这103亩韭菜地。

唐强荣家今年还种了60多亩西瓜、50多亩甜瓜、30多亩桃子以及200多亩水稻。这103亩韭菜是桃子和西瓜收完后才种的。现在水稻还没有含苞,也是他一个人在做田间管理。只有在农忙的时候,他们家才请人帮忙。比如采摘桃子、播种韭菜的时候。

第一茬韭菜因为长得长短不齐,还有不少黄叶,卖相不好,他家也请了不少人帮忙,把那一茬韭菜全部割掉,烂在地里做绿肥。黄红说,那样的韭菜卖不上价钱,收入不够人工费。

创业梦,不当老板要种地的80后

据黄红说,以前他们在附近的镇上开了一间修理厂,生意也做得挺顺利。6年前,村里搞土地流转,唐强荣看到很多村民宁可出去务工,也不愿意在家种地,就萌生回村创业的念头。

“当时我家里的人,还有村子里的人都很怀疑地问我:‘你以前没有种过地,承包这么多土地,你行吗’?”唐强荣说,其实他对种庄稼还是挺有感情的,但是真要做起来,心里也没有底。所以第一年他承包的地不多,一边种地,一边去周边学习。这些年来,他承包的土地越来越多。不仅董村的土地都给他种了,附近村庄的土地,也有不少承包给他了。

就这样,37岁的唐强荣每天开着一辆带拖斗的电动三轮车,在田间地头奔波,在烈日下晒出了健康的黑色。黄红说,放着老板不当,要回来做农民,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也许他心里后悔过,但是他从来不说。

唐强荣憨厚地笑了,说他不后悔,家里祖祖辈辈,有谁把庄稼种到他这么好过?他家的西瓜还在北京西瓜节上拿过银奖。

赶潮流,妻子给丈夫拍“田园诗”视频

就在记者跟唐强荣在农田边上交流时,他的妻子黄红已经拍下了视频,发进了朋友圈,短短一句话:“夏日炎炎,田园风光无限好。”视频里是蓝天白云,给人的感觉很美。连唐强荣脚上粘的泥土都成了她田园诗的一部分。

黄红每天晚上都要处理大量的订单。这时候她听见打印机嘎嘎作响,正在打印快递标签。她说,美好的一天常常是在这样的嘎嘎声中开始。

她家的正屋是一座两层高的仓库,里面堆放着包装纸箱、打包机械、农具等物品。黄红说,水蜜桃和西瓜上市的时候,这间仓库里可繁忙了,晚上大功率的卤钨灯管,将里面照得如同白昼,工人们在里面挑选货品、称重、打包,快递公司的车辆进进出出,每天都要忙到后半夜。

根据大团镇相关部门的说法,唐强荣家的上海谷东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属于“企业+农夫”模式,唐强荣和黄红这对80后夫妇,已经成为集种植管理、生产经营、营销服务为一体的本地“农二代”农业创客带头人。

唐强荣田种得好也能“当官”,不久前,他被浦东相关部门聘为“农民田间学校”的校长,他的庄稼地将会承担一部分农业科普的功能。

而她的妻子不久前也参加了浙江大学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上海市农业经理人培训班”,让他们在田间地头积累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大产业,“企业+农夫”模式风生水起

黄红笑着说,所谓“企业+农夫”模式,就是她做企业,唐强荣做农夫,一个产,一个销,或者说自产自销。他们通过网络,将自己的绿色农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水蜜桃、黄桃、西瓜、甜瓜、蔬菜、葡萄……自家的,人家的,合作伙伴的,都被黄红经营得风生水起。

大团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大团镇已经有280家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60多家家庭农场。他们依托“南汇水蜜桃”主产地的桃产业优势,为大团镇构建了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在镇里这些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的支撑下,大团镇已经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建成了多利、东元、邵宅、邵海、董村西灌区“五大千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唐强荣这样的青年农民,在大团镇还有很多。他们已经成为我镇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叶松丽)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