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外媒体澜湄万里行①】走进圣洁玉树

[知识] 时间:2024-04-29 14:33:4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58次

原标题:【2020中外媒体澜湄万里行①】走进圣洁玉树

外媒记者采访玉树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索南占德。中外走进

桑旦兰周向大家介绍甘达村情况。媒体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从西宁出发,澜湄一路上,行①参加2020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大型采访活动的圣洁记者穿越大山大湖,邂逅在公路旁悠然觅食的玉树藏羚羊、藏野驴、中外走进藏牦牛,媒体将近十多个小时的澜湄车程后,来到了采访的行①第一站——距离西宁市800多公里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

走进圣洁玉树,圣洁只见一座座藏式建筑依山而立,玉树四纵十六横的中外走进马路上人车来来往往,穿城而过的媒体扎曲河、巴塘河流淌着灵动与活力,澜湄一座充满朝气和勃勃生机的现代化高原城市呈现在我们眼前。

10月13日上午,30多家中外媒体的记者走进玉树市甘达村。“紧邻省道,交通便利;依山傍水,视野开阔;房屋建筑独具特色,整齐漂亮。”这是甘达村留给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辑蒙令华的第一印象。

走进甘达村,热情好客的牧民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献上了哈达。玉树市扎西科街道办事处办公室主任桑旦兰周向大家介绍了甘达村甘达利众专业综合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5月,以贫困户合股集中自主经营的方式,投入149.76万元到户产业扶持资金。超市、养殖基地、炒面加工坊、冷库基地、手工制衣作坊、喜宴大厅、宾馆……十年间,合作社逐步扩大经营,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生计问题,也让村集体和全体村民有了分红。

“近几年,我们充分挖掘村里的现有资源,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争取做到村中人人有事干,家家有收入。如按年龄段划分劳动力,50岁以上的人卷灯芯在合作社售卖,青年人加强技能培训、组建民间歌舞队等,村民靠自己双手致富的意愿很强烈。”

蒙令华在桑旦兰周的介绍中也感受到了这一点:“脱贫不能靠别人推着,要靠自己主动想办法,这一点这个村的村民深刻领悟了,他们也这么做了。离市区近、交通便利、环境又好,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优势,现在他们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我想这是一个真正能够帮助他们致富的产业。”

甘达村是玉树市的饮用水水源地,在听闻甘达村有200多个被保护的泉眼时,蒙令华觉得很惊讶:“我以为发掘泉眼是为了生产矿泉水,但不是。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非常高,他们是真正在保护水源,保护水源不受破坏。”

这已经是蒙令华第三次来青海,每一次的相遇都在刷新着他对大美青海的感受。“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保护源头水资源,中国人民做了很多工作,他们牺牲自己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就是为了让一江清水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到下游,我觉得应该让澜沧江下游国家的国民客观真实地了解这些。”蒙令华说。

结束三江源纪念碑、勒巴沟山水玛尼石、文成公主纪念馆参观采访后,《越南之声》驻北京记者站站长吴碧顺说:“在不知道要来青海参加这次活动前,我就和朋友们约好了要在‘十一’长假期间报团来青海旅游,现在我的朋友们已经结束旅程回北京了,她们告诉我这一次旅行她们看到了很多美景,觉得不虚此行,很值!”

她说:“将中国和越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止澜沧江-湄公河这条国际大河,还有《西游记》。在玉树有一条通天河,在通天河畔还有一个晒经台,这些故事里的地名让我对玉树向往已久。《西游记》在越南非常受欢迎,每年暑假电视台就会播放,中国的四大名著在越南享有一席之地。”因为行程原因,吴碧顺这次没有近距离看到晒经台,但这也在她心里留下了下一次再来青海的想法。

勒巴沟,藏语译为“美丽的沟”,是通天河畔群山间的一条峡谷,但因其中随处可见的玛尼石而充满神秘,这里也是让吴碧顺今天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地方,“在前往勒巴沟的途中看到很多牧民自发自愿去刻玛尼石,我被他们的真诚和虔诚所打动。”

据了解,2019年,前往玉树旅游的游客达到9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亿元左右。“越南人民对西藏非常向往,但通过这次对青海民俗文化和其他各方面的了解,我想以后也可以推介越南人民来青海旅游,青海的文化包容性很大,这里值得一来。”吴碧顺说。(李庆玲)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