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静音车厢三年了,怎么现在突然火了

[娱乐] 时间:2024-01-23 19:07: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55次

    

高铁静音车厢三年了,怎么现在突然火了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何国胜

试点三年后,静音高铁“静音车厢”以一种偶然的车厢方式在网络走红。

前不久,年现“12306推出静音车厢”登上微博热搜,高铁引来各方关注。静音不少人是车厢第一次知晓静音车厢,事实上,年现早在2020年12月,高铁铁路部门已在京沪和成渝高铁的静音部分复兴号列车上试点静音车厢。

但在当时,车厢这一消息没有引起太多的年现关注。今年10月11日,高铁中国铁路官方公众号再次发布了“买高铁票时可以买静音车票”一文,静音引来了关注的车厢热潮。一时间,各种教你如何买静音车厢车票的攻略满网飞。

攻略之外,对于静音车厢的评价陷入了类似两极化的境地。一波人怒赞静音车厢带来的愉悦体验,另一波人则吐槽自己买的静音车厢票“货不对板”,静音车厢根本不静音。

社交平台上关于静音车厢的帖子

社交平台上关于静音车厢的帖子

抛除好坏评价,静音车厢能引起如此多之关注,侧面说明了公众对高铁或其他公共交通场所中噪音的厌恶和对安静的渴望由来已久。

因而,推出静音车厢是铁路部门为满足乘客们的需求所做出的改变,也是为了减少高铁上因吵闹引发的冲突所做的努力。

在国家标准中,超过50分贝的杂音就属于明确限制的噪音。但对身处高铁等密闭、陌生空间的人来说,一段外放的“神曲”、频繁的手机通知铃声、大声的交谈和小孩的哭闹声,都是难以忍受的噪音。

尽管静音车厢已经推出三年,但对它的考验在这次走红以后才真正开始。

有人欢喜有人忧

静音车厢会不会安静,像是件碰运气的事情。

10月16日,孟冬买到一张去北京的静音车厢高铁票。坐之前,她期待静音车厢是“怎么个高级法”。坐之后她没体验到高级,但真的遇见了安静的旅途。

“环境非常好,没有大声喧哗,没有小孩哭闹和短视频外放,偶尔眯了会也很舒服。”孟冬告诉南风窗。行进途中,乘务员会来回提醒遵守静音条约,语音播报的音量也降低了不少。

与此同时,每当隔壁车厢的隔门一打开,就会听到很大的噪音,与她所坐的静音车厢形成鲜明对比。“相比之下,更喜欢静音车厢了。”

乘坐交通工具,静音会带来更好的体验/《装腔启示录》剧照

乘坐交通工具,静音会带来更好的体验/《装腔启示录》剧照

但从北京出发的刘妍,体验却跟孟冬是相反的。今年7月,在她买票的时候,静音车厢还岌岌无名。出于好奇和图一安静,她选择了静音车厢。但上车后就发现“货不对板”,非但不静音,反而异常吵闹。

下车后,她在社交平台发帖,劝网友们别随便买静音车厢。“买这个车厢的人,不可能都跟我们一样想上车睡觉,他们只想在安静的环境里打电话、哄孩子、说家长里短,手机铃声不绝,小孩声音更加响亮,精彩绝伦。”刘妍在社交平台如此写道。

按照铁路部门的信息,静音车厢中有人吵闹,乘务员会及时制止。但刘妍告诉南风窗,那次在车上,乘务员并没有制止。她自己也没有主动去提示周围吵闹的其他乘客,“整个车厢一半的人在吵,不知道该说谁。”刘妍说。

之后,刘妍又坐了一次静音车厢,仍不理想,依然吵闹。“普通的车厢还有运气能遇到安静的,静音车厢却完全不安静,近年不会再考虑买静音车厢了。”刘妍告诉南风窗,尽管体验差,但她仍是很需要真正的静音车厢。

原因有二。一是她常出差办公,坐高铁频率高,途中还需处理一些工作事务,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她平时出行,大都在3-7小时,路途较为漫长,一旦车厢吵闹,很难熬。

一旦旅途车厢非常吵闹,就会变得很难熬/《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一旦旅途车厢非常吵闹,就会变得很难熬/《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孟冬和刘妍两人迥异的经历感受和对静音车厢的评价,大致代表了目前社会舆论对静音车厢的主流评价。

除此之外,人们还关注的是,如果有人违反了静音车厢的规定,该怎么办?换言之,承运方如何保证静音车厢一定会保持安静?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答案可能是难以保证。

更多靠自觉

需要承认的是,为了维持静音车厢的安静,铁路部门做了尽可能多的努力。

据铁路部门信息,在静音车厢的端门、墙壁等位置,会贴有明显的标识。其次,为了给乘客制造安静的氛围,静音车厢内的语音播报音量是正常音量的40%。再者,静音车厢内的乘务员会掌握每位旅客的到站信息,提供一对一的到站提醒服务。此外,乘务员会在静音车厢提醒乘客保持安静,餐车进入静音车厢时也会停止对商品的介绍,保持安静。

高铁上的静音车厢可以进行音量调节

高铁上的静音车厢可以进行音量调节

从服务的角度而言,以上的措施已属全面、贴心。但在实际中,这些并不能保证静音车厢的安静,因为这些措施都依靠同一个前提——乘客的自觉或者道德感。如果碰到缺乏自觉或公德心的乘客,以上的服务或措施基本没有任何惩罚或强制性,难以保证安静。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丁金坤律师告诉南风窗,目前法律对车厢的声音没有规定,静音车厢是一个市场行为,能否被消费者接受,可以一试。

丁金坤说,从法律层面而言,静音车厢是铁路方与乘客的合同约定。如果乘客发出噪音,则是违约,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铁路方可行使合同权利,让乘客出去或者支付违约金。但这些一般只是民事违约,非治安管理处罚范围。实践中,因发生争执扰乱车厢秩序的,才可被治安处罚。

因而,从目前来说,静音车厢的秩序更多的是靠乘客自觉维持,没有可凭借的外部强制力量。而这正是让一些人觉得静音车厢更像是个噱头,并不能真正解决车厢吵闹问题的原因。

静音车厢更多还是靠乘客自觉维持/中国铁路

静音车厢更多还是靠乘客自觉维持/中国铁路

但我们不能就此把这一问题简单归为乘客道德感太差或素质不高。因为从某种程度而言,车厢吵闹抑或静音车厢无法真正静音是个国际性的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并非首个推出静音车厢的国家。早在中国之前,英国、荷兰、爱尔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就在铁路或地铁线路中,推出了“安静车厢(quite carriage)。浏览这些国家铁路公司关于“安静车厢”的约定,大都与国内类似。

此外,这些约定中多会明确表示,违反静音车厢的约定,并不会有什么惩罚措施,更多的只是倡导。

所以,在其他国家,静音车厢保持静音的方式也是靠乘客自觉。

但,人往往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2017年,英国西南铁路发公告称,他们计划取消“安静车厢”,因为他们无法控制吵闹的乘客。火车运营商在当时表示,手机的兴起、大声的音乐播放器和乘客普遍缺乏礼仪,导致安静车厢几乎无法执行下去。

《英国铁路纪行》剧照

《英国铁路纪行》剧照

在英国西南铁路之后,2018年,爱尔兰铁路也因此取消了原有的“安静车厢”。一直到4年之后,为了照顾患有感官障碍者,才重新引入。

在其他国家关于“安静车厢”的讨论中,也不乏一些“安静车厢”内总有吵闹者但又无能为力的事例。这也说明,静音车厢这种更偏向倡导型或服务型的措施,想要达至一种满意的效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调适。

静音车厢怎么做到真的静

或许强制性的缺乏和过于依赖自觉会让人们对静音车厢的前途略显消极,但实际中,各个国家对于改善静音车厢的想象力和努力没有枯竭和停止。

车厢内的噪音,从来源看,无非几种:由手机带来的外放和通话噪音、孩童的吵闹和乘客间的大声聊天。其中,手机带来的噪音和孩童的吵闹是网络上尤其受人关注和批驳的。你只需在搜索框中输入“高铁吵闹”,显示的结果大多是关于孩童在车厢的吵闹和手机外放、通话导致的冲突和矛盾。

这的确是客观的事实。

社交平台上对于高铁吵闹的讨论大多围绕孩童

社交平台上对于高铁吵闹的讨论大多围绕孩童

早在2007年左右,英国就因在公共交通上用手机公放音乐的问题,使得市民联名请愿伦敦交通局禁止该行为,但最后未获支持。于此同时,伦敦一家提供通勤服务的火车公司,曾实验一项能在车厢内阻断手机和WiFi信号的涂层技术,试图以此来解决手机公放带来的噪音问题,实现静音车厢。

但这一提议也因没有考虑紧急情况下的通话需求而搁置。

在国内,近几年,随着短视频以碾压之势侵入大众生活,在车厢或其他公共场所外放短视频神曲,已经几乎成为与手机有关的头号噪音来源。尽管很多公共交通禁止外放,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对于孩童的吵闹,在本次静音车厢的热议中,不少人提议与其设置静音车厢,不如设置一个儿童车厢,让带孩子的旅客集中在同一车厢,避免吵闹。

这是否可行、涉不涉及对儿童的歧视?

“看具体情况,如果车厢多,儿童可以选择,不是歧视,但是如果车厢少,儿童没有选择的,则会损害儿童权益,有悖公序良俗”,丁金坤律师告诉南风窗,“静音车厢属于特别消费,须先满足基本乘车需求。”

《高铁作证》剧照

《高铁作证》剧照

他还提到,将车厢噪音问题归咎于儿童是不对的,儿童活泼是天性,除了那些过小无法自控的婴孩,其他儿童在公共场所的表现主要是家教不同,本质上还是成年父母的素质问题。

但实际中,的确有地方禁止儿童乘坐静音车厢。西班牙国家铁路集团在关于静音车厢的规定中,就有一条:不允许 14 岁以下未成年人和宠物乘车。国内,在12306购买静音车厢车票时,弹窗的信息也会提示“不建议携婴幼儿乘车的旅客选购静音车厢”。

此外,更多的想法也被提出过。比如是否可以给噪音定价,对吵闹的人进行罚款。丁金坤律师告诉记者,基于合同关系,铁路方其实可以让违反静音车厢规定的人交纳违约金或者将其请出静音车厢,也不失为一种惩罚。

对于车厢噪音,还有更多解决方案/中国铁路

对于车厢噪音,还有更多解决方案/中国铁路

另一个微观经济学的解决方案是,对静音车厢收取额外的费用,使其具有门槛。这样就能让真正需要或者最需要静音车厢的人聚在一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静音车厢不安静的问题。但这种方式,目前还看不到可供参考的案例。

或者更有可能的方式是如荷兰一般,静音车厢里存在很多个“地铁判官”,在有人发出噪音时,总有乘客及时制止或集体投射凌厉的目光,一直到你下车为止。正如国外网友所说:“荷兰的安静车厢里没有任何怜悯。”

但不管怎样,对我们而言静音车厢仍是个新鲜的事物,其路向何方,仍需探索。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