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国”创跨年新形式:百位名人迎新领读 汇聚文学的微光

[综合] 时间:2024-04-29 07:21:2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28次

原标题:“文学中国”创跨年新形式:百位名人迎新领读 汇聚文学的文学中国微光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作为“时代风向标”的创跨文学,与文学之源泉的年新时代之间的关系,在不平凡的形式2022年显得尤为深刻。2022年12月31日晚至1月1日,百位在辞旧迎新之际,名人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迎新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领读在中国百年文学发展的汇聚见证地——北大红楼,以“文学出版重镇+文化纪念标地”的文学双标方式强强联合,用“文学中国”的文学中国IP化将热爱文学的人们汇聚在一起,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场大型文学迎新公益直播——“百位名人迎新领读——2023文学中国跨年盛典”,创跨大河网全平台直播,年新据不完全统计,形式当晚全网观看量突破1200万,百位“2023文学跨年”“百位名人迎新领读”话题阅读量近千万。

近年来,跨年的形式花样迭出,但是,以文学之名陪读者跨年的策划却绝无仅有。文学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以其特有的温度、别样的维度和海纳百川的广度,聚拢各行各业、五湖四海热爱文学的人。

名家领读 让文学微光照亮心间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对文学的向往。面对疫情,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沿着这样的思路,人文社想到了名人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于是此次策划应运而生。

迎新领读以“线上+线下、现场+连线”的组合方式呈现。以作家、翻译家、艺术家、文化学者、出版人、媒体人、海外汉学家、影视体育名人为主体构成百位名人强大阵容,通过五个小时的文化盛宴,以百余中外文学名篇为底色,让美好的文字直抵心灵,让领读人的声线交织在一起,迸发出不可思议的能量。

直播地点设在北大红楼第三十六教室,一百多年前,鲁迅先生曾在这里给学生讲课。主持人张泽群首先畅想了曾经在北大红楼活跃过的思想者和行动者,他们如何破旧立新,如何“传播着新思想,倡导着新文化”;见证了百多年来中国文学觉醒、蜕变、新生与崛起的北大红楼,用历史的回响发出今日的领读邀约。主持人陈鲁豫深情领读了诗人江河的《让我们一起奔腾吧》,以“春天正迎着我们走来,献上更多的花朵”开启了这场跨年盛典。

多名领读人共话“朝花夕拾”“热爱生命”

2023文学中国跨年盛典上半场的第一个主题词是“朝花夕拾”。各位领读人分别为观众带来《逍遥游》《将进酒》《故乡》《蒲桥集》《萤火》《八百米故乡》等选段,从文学中回望过去的这一年,共同品味时光中的美与永恒。

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燕京学堂院长董强,著名作家王跃文,资深编剧史航作为上半场的嘉宾,在现场围绕主题进行对谈。董强说,“文学领读”让他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再现眼前:“阅读文学让我们沉浸在跟生命紧紧相关的回忆当中,就像普鲁斯特说的,这种回忆构成生命,特别美好。”

王跃文在现场领读了新书《家山》中的段落,他分享道:“《家山》写的是上个世纪前五十年的事情,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跟上世纪前五十年不可能有时空交错,但通过文学的方式,我们跟那个世界、跟那个时空建立了某种联系。”

史航对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濮存昕领读的《故乡》,让中学时代起就对这篇文章极其熟悉的史航产生了新的感慨,他说:“鲁迅先生短短的几个自然段,已经把我们的一辈子都走遍了。”不管我们身在何时何地,总能从文学当中找到似曾相识的灵魂,发现自己并不孤单。

茅盾文学奖得主、豫籍作家李洱作为直播第一位连线嘉宾,为大家带来了史铁生所著《病隙碎笔》选段的领读。因为当天也是史铁生去世十二周年的日子,他动情地说:“史铁生的小说和散文直面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身体的困难、灵魂的困难,但是他仍然有一种战胜和穿越这些困难的勇气。所以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阅读史铁生,重新思考史铁生的意义,重新思考史铁生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就变得有特殊的意义。”

另一位连线嘉宾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豫籍作家邵丽,她创作的长篇小说《金枝》被称作中原大地的女性史诗。她回忆说:“我是用最朴素和最中国的思想和语言写的这本书,不管经历怎样的磨难,当他们看到土地和土地上茂密的植物,就会重新焕发出对生活的热望,也许这就是五千年来中华文明从未被阻断的文化密码。”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黄志坚以一首舒婷所作《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开启上半场的第二个主题词“热爱生命”。王跃文谈及对文学与生命的看法时提到:“今晚大家领读的文学经典是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生活过的证据传达给我们生命的光芒,这就是文学的可贵之处,也就是文学跨年夜的意义所在。”

董强以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为例说:“她特别关注生命,关注社会中的人……文学既然是一种作为人的表达,能够专注于人,回归到人,以人的最真实的感受为出发点,我相信它就有感动人的地方。”

作家毕飞宇认为:“文学是一种陪伴,文学是一种慰藉,但我觉得文学首先是记忆,它是个人的记忆,最后可以变成时代的记忆、民族的记忆。人性渴望我们尽快忘掉,人心要求我们牢牢记住。”

阿乙刚出版新作《未婚妻》,在连线中,他以谦和的姿态表达了对于文学的敬畏,以及阅读与写作对于自己生命的重要意义:“把阅读和写作当作生活本身,这个应该是可以的。”

拥抱世界,相信未来 心怀期许迎接新年

跨年盛典的下半场以“拥抱世界”开启。世界文学百花齐放,其中总有一些始终被关注和讨论的经典母题。而读者通过阅读,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不一样的世界。

北京大学教授、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分享了自己数十年的世界文学教学工作的体会:“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两大误区,一个是单线化,还有一个是单面化。”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两个误区,引导读者更全面地认识世界。他还在现场用英文领读了曼德拉的作品并介绍说:“如果大家到非洲去,有一个地方必须要去,就是罗宾岛,那个地方被认为是精神的麦加,有着相当于北大红楼的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文铮表达了对翻译家的尊重,并感慨,虽然人工智能翻译发展很快,但是“文学是有温度的,而机器没有温度,不管它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还要和文学家们一起写——他们写,我们译,传播到世界”。

在谈到对“世界”的感知时,青年作家石一枫认为:“工作给人带来的认识世界的变化,我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变化等,让‘世界’这个词汇对于我而言不停地变化——有时候巨大无比,有时候就这么点儿。” 身为小说家,他要处理的便是身边具象的环境,是一个微观的世界。

作家东西受邀作为第三个主题的连线嘉宾,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目标是写好平凡的生活,写好普通的人,并谈了自己如何通过文学拥抱世界:“我们阅读世界上的各种文学。世界很大,文学很美好,我们写作、阅读,最后都是在拥抱自己。”

在北大红楼谈“未来”这个话题,赵白生动情地说:“红楼是有创造未来的传统的,一个创造未来的地方,才能够永远载入史册。”文铮分享了与北大红楼的奇妙缘分,石一枫分享了自己对于新年的期许。

5小时精彩直播,“云端领读”以声影传递百篇文学佳作,引发观众共情、共鸣;现场嘉宾专业、广博而有温度的独到见解频出;人文社还特别准备了“吾皇猫新春礼盒”“外国文学雕刻时光2023日历”等应时应景的福袋奖品,吸引全国各地的观众点赞分享。“这个跨年太有意义了!”“读得太棒了!”“领读让文学穿越时空引发共鸣,产生寄托和憧憬!”“文学的微光照亮生命!”评论区喝彩不断。

在文学的支持和慰藉中,现场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声钟响。直播进入尾声,主持人张泽群作为跨年盛典的最后一位领读人,邀请现场嘉宾以饱满的激情,共读诗人食指的作品《相信未来》作为活动的收尾:“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青,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为本场活动画上完美的句号。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