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之路”与“丝绸之路”交汇——邂逅在波罗的海

[时尚] 时间:2024-04-27 18:00: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40次

刚柔并济 有战斗的交汇性格,有执拗的邂逅坚持,有艺术的波罗浪漫,它们并存在欧洲波罗的琥珀之路海沿岸的三个国家之中。波罗的丝绸海三国分别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交汇它们位于波罗的邂逅海东北部沿岸地区。

  刚柔并济 有战斗的波罗性格,有执拗的坚持,有艺术的浪漫,它们并存在欧洲波罗的海沿岸的三个国家之中。波罗的海三国分别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它们位于波罗的海东北部沿岸地区。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记者尤蕾 很少在一个区域之中,所有国家的首都都有千年以上建城史,而这些古城又都被收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们都命运多舛,多次被损毁又顽强地被复盘成最美的模样。

  有战斗的性格,有执拗的坚持,有艺术的浪漫,它们并存在欧洲波罗的海沿岸的三个国家之中。波罗的海三国分别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它们位于波罗的海东北部沿岸地区,从11世纪开始,德意志编年史家就将其称为波罗的海诸国。

  嗅着波罗的海咸涩的海风,一只黑猫守护着一座城,在里加(拉脱维亚首都)一幢大楼的屋顶上,黑猫弓腰翘尾,本来这是一个富商的恶作剧,如今,猫成了这座城市的守护神;沿岸的立陶宛大公国曾经辉煌一时,维尔纽斯(立陶宛首都)人文荟萃、文脉传承;塔林(爱沙尼亚首都)低调得经常让人忽略它的另一个美誉“洗肺圣地”,清甜的空气中矗立着彩色的房子,傍晚老城都染上了与空气一样的青色。

  身在东欧,魂属北欧

  波罗的海三国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遥遥相望,东南部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接壤,因地缘与历史因素,西欧与俄罗斯都曾对这三个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如今仍继续影响着其经济与文化。正因如此,按照惯例,波罗的海三国通常会毫无争议地被划入东欧国家之列。

  但从所处的纬度看,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比北欧的丹麦还要靠北一些。从语言上看,爱沙尼亚语更像是芬兰语的方言版,两国语言互通几乎无障碍,这就涉及到了爱沙尼亚种族的起源,他们语言学上的祖先是芬兰—乌戈尔语族人;拉脱维亚语与芬兰语和瑞典语也非常接近,中世纪时,好几个波罗的海部落融合而成了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的祖先就是波罗的海地区的民族,他们操着古老的印欧语系语言。

  这三个国家都是公元前4000年至2000年迁居至波罗的海地区的居民的后裔,他们一部分从东方迁居欧洲,从事狩猎、捕鱼的先民带来了芬兰语,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南方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流域,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古代列托—立陶宛农牧部落向北迁移至此。民族起源与文化渊源的差异,使得波罗的海国家更接近北欧国家,而并非斯拉夫系的东欧。

  特别是爱沙尼亚,更是与北欧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一道海湾将爱沙尼亚与芬兰隔开,从塔林乘坐快艇到赫尔辛基(芬兰首都)仅需一个多小时。抛开地缘接近不说,从历史上追根溯源,为塔林这座城市奠定基础的就是北欧的丹麦。1219年丹麦人在次地建立城堡,塔林之名就是由“丹麦的”和“地堡”组成,意为“丹麦地堡”。几经变迁,爱沙尼亚吸收了更为多元的文化,俄罗斯、西欧、北欧影响的痕迹早已融为一体,淬炼出这座海边之城独有的气质。如今,已经加入欧盟的爱沙尼亚,与其他成员国的关系更为紧密,尤其是与芬兰,不少塔林人就工作在赫尔辛基,生活在塔林。

  古老城池的美丽传说

  “中世纪古城”塔林、“北方巴黎”里加以及欧洲最大巴洛克风格古城维尔纽斯都有上千年的建城史,虽然曾遭遇巨大破坏与损毁,但重建后的城市依旧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这三座城对于历史的执着和对于艺术的热情。

  论体量,里加无疑是三座城市中最大的一个。里加,处于波罗的海的腹处,相较于塔林要低两到三个纬度,气温也相应更高一些,体感感受更舒适,也因此,在苏联时代,这里成为其他加盟共和国移民波罗的海国家的首选之地。同时,长达1000多公里的道加瓦河——这条波罗的海地区第一大河流穿过里加,在不断涌来的河水冲向海洋的地方形成了天然不冻港,繁荣了里加的贸易。塔林总是会充当“节点”的角色,无论怎么走,塔林要么是南下的起点要么是北上的终点,如果再加上北欧国家一线,这里又成为一个“中转站”。 相传14世纪初的立陶宛大公格季米纳斯狩猎期间曾在小山上住宿,梦见铁狼嚎叫,认为是吉兆,于是决定在山上修筑城堡——这就是维尔纽斯的起源格季米纳斯塔楼。

  在波罗的海的明媚阳光下,小贩贩卖的商品黄灿灿一片,熠熠生辉。比这座城市还要古老得多的琥珀,是小贩们创造富裕生活的珍宝,也是带给里加,抑或说整个波罗的海国家美丽传说的主角。

  安徒生童话中人鱼公主的故事就神话了琥珀的成因,一个凄美的单恋故事中,人鱼公主爱上了英俊的王子,但她并未得到两情相悦的爱情。就在王子与其他姑娘举行婚礼的晚上,人鱼公主悲伤的眼泪落入大海,化成了琥珀,而人鱼公主也化作了海上的泡沫。同样,在立陶宛的民间传说中,琥珀也与爱情有关。海洋女王Jurata爱上了英俊勇敢的渔夫Kastytis,她的父亲暴怒之下摧毁了她的琥珀宫殿,并把她变成了海上的泡沫,宫殿的碎片散落海底就变成了琥珀。

  琥珀被称为“波罗的海黄金”,有数据显示,大约全球75%—80%的琥珀都产自波罗的海国家。这是4000万年前大自然留给未来的馈赠,当时的北欧是一片茂盛的原始森林,大量的树脂在树木枯死后逐渐被掩埋,经过千万年,形成了质感细腻、晶莹黄亮的琥珀。当地球地貌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之后,琥珀从曾经的森林沉入海洋。琥珀与爱情一样弥足珍贵,经历千万年的洗礼和磨砺,才变成了一颗小小的琥珀。

  曾经,琥珀是波罗的海贸易交流中的重要物品之一。早在汉萨同盟年代,产自拉脱维亚的琥珀便足以代表这个国家,并留下“琥珀之路”的美誉。源自古老东方的“丝绸之路”与欧洲重要贸易通道“琥珀之路”就这样邂逅了——东方的瓷器与丝绸一路西行进入欧洲腹地,欧洲的琥珀漂洋过海成为东方宫殿中的新宠。只不过,在欧洲,琥珀是“海神女儿的眼泪”,是浪漫爱情的见证,当它来到东方,则变得更为坚毅,它是“老虎的魂魄”,小小的体内积聚着强大的力量与智慧。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