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营⑧:苗瑶人的“顺从”与“反叛”

[休闲] 时间:2024-04-28 18:27: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90次

原标题:长安营⑧:苗瑶人的顺从“顺从”与“反叛”

编者按:10月29日,因疫情推后的长安第23届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在城步县长安营乡十里长寨开幕。营⑧一个湘桂边境小乡村,苗瑶明清时期农民起义在这里建立“小皇朝”的反叛长安营,又一次登上热搜。顺从作家吕高安深入当地寻访采风,长安撰写了系列散文,营⑧聚焦长安营神秘的苗瑶巫傩文化、苗瑶风俗风情,反叛刀光剑影的顺从历史演进,凸显湘桂边各族同胞的长安血性担当,以及今日苗乡在党的营⑧领导下蒸蒸日上的时代巨变。

长安营山歌,苗瑶赞颂乾隆初年苗瑶首领粟贤宇,反叛能“腾云驾雾”“撒豆成兵”。歌词有点夸张,但粟贤宇及其义军确实厉害。

回放一个镜头:一日,“粟总司令”化装,只身闯入长安营附近的绥宁县衙,“咔嚓”一剑刺穿师爷,一个猛虎扑猪反绑胖县官,轻轻一拖,将其扔出院墙。墙外义军立马响应,一举攻下县城。横征暴敛的胖县官,被棉絮裹身,四肢倒挂衙门,浸桐油从脚趾点燃,焚身示众。此谓“倒点天灯”,古代一种极残酷的刑罚。

“倒点天灯”威震敌胆,但使朝廷进一步认识苗瑶的“凶蛮”,加重对长安营的戒备镇压。

其实,苗瑶并不“凶蛮”,甚至生性“诚厚”“温顺”。上古三苗部落首领善卷,归隐辰溪大酉山,在城步不远处。尧、舜禅让善卷,善卷坚辞不受,仍“开坛传道”,开道统之源。城步苗族古属熊溪蛮,为湖南苗族五系蛮之首,秦汉时为避战乱,南迁至此山高贫瘠之域。

“千年城步杨半边”。唐末五代,杨再思由江苏迁徙至城步,担任朝廷命官、“飞山蛮”首领,成为湘西南苗祖。杨氏一门奉行孔孟之道,战功赫赫,政绩显著,成为朝廷倚重、跨越千年的“杨家将”,为湘桂川滇鄂的稳定发展功高居伟。

“抗金英雄”杨再兴。图片来源网络

将星闪烁,仅明洪武五年至崇祯五年,“杨家将”便有一品大员15名。史学家卫少侨认为,名著《杨家将演义》缘自城步。再思八世孙杨再兴,尤其“善骑射,通文章”,为岳飞左右手。绍兴十一年(1140),再兴单骑突入数万金军,上演一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他只身斩敌数百,受伤50多处,竟奇迹般生还,被誉为“南宋猛将”。将军百战死,宋高宗卫队将杨再兴遗体,护送回城步安葬立庙。

明朝开国元勋沐英。吕高安摄于云南省博物馆

受“飞山文化”影响,城步苗族人才辈出。长安营邻乡丹口,一下就出现蓝玉、沐英(祖籍)两位开国元勋。清道光版《宝庆府志》载:“蓝玉,佐明太祖有大功,洪武二十一年(1388)封凉国公”。最近,我参观云南省博物馆,欣然发现沐英、蓝玉,占西南历史一席之位。1381年,傅友德、蓝玉、沫英出征云南,削平残余元军,将滇省纳入明朝版图。

一件苗服浓缩古今,人称“动态的活化石”。吕高安摄

杨家将“换朝不换将”,却鲜为人知。苗民原本一年四季,着青蓝粗布,缠大包头巾,显自然原色、朴实低调、明哲保身之意。历经千磨万难,迁徙扎根湘桂边地,服饰才逐渐变成银光闪闪、多姿多彩,喻示向往美好生活。一件苗服浓缩古今,人称“动态的活化石”。

然而,苗瑶民族做“顺民”而不得。功高盖世不要命的蓝玉,因为一件小事,被朱元璋上纲上线,以谋反罪制造“蓝玉冤案”,株连九族。朝廷依仗苗军之勇,多次镇反平乱,反招忌恨。如元朝至正年间,苗领杨完者轻信朝廷,被浙江行省丞相合谋降将暗害致死,酿成“杭州之变”。苗军看清朝廷用心之险,毅然倒戈朱元璋义军。

留在本地的苗瑶百姓更惨。土地兼并严重,民众大多失地,苛捐杂税十几种,官府恶吏随意苛派差役,小民每月无偿劳役10多天。

史载,明洪熙年间,朝廷在城步设置巡检司,向峒寨派遣流官,激起苗瑶强烈不满。1740年,长安营设立“宝庆二府”,朝廷对百姓日夜监视,“销毁苗文,永禁学习”,并且将许多苗瑶民驱赶至广西。明摆着,他们没有活路。

苗民憨厚实诚,“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吕高安摄

我曾经在湘西一个高速项目,负责征地拆迁、施工协调,深知苗人农耕为本,“惟精惟一”,做人精心一意。他不会讲大道理,只讲“恰(吃)得的”。你待他实诚,他可以为你舍命,所谓“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你若忽悠,让他认识到“人心惟危”,他不跟你多讲,只跟你拼命,“头落不过碗大的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种种因素叠加,激活了苗民对官府的反叛精神,自古以来认死理、不要命的民族个性,得以放大。长安营山高路险、易守难攻,正好成为根据地,苗瑶百姓发动无数次起义。

“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安营农民起义,虽然给官府官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也争到了一些权益。但是,总体归于失败,如同从陈胜吴广起义、黄巢起义到太平天国起义一样。

失败的原因,一是起义领袖文化太低,缺乏远见卓识。他们只关心眼前利益,不注意深谋远虑、广纳英才,提不出组织化、系统化,高瞻远瞩的政治性纲领。其次是急于称王称霸。朱元璋攻下南京,有人劝他称王。他看到受元军和张士诚、陈友谅等强敌环伺,危机四伏,所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停下来巩固和经营大后方。而李天保、粟贤宇等苗瑶义军领袖,取得一些战果,便头脑发热,在长安营建起“金銮殿”,忽视山下的四面楚歌。

再就是“根据地”太小。1436年蒙能起义军,曾经从长安营,进攻湘西取胜,还染指湘南、桂北、黔中北,但是义军只管前冲,不管开拓根据地。大部分义军盘踞长安营附近,弹丸之地也非固若金汤,自然伸不开拳脚,反而难以固守。正如黄巢起义,一度攻进长安,唐僖宗仓皇逃亡。但是由于义军管制部属不严,纪律松弛,攻城不建,后勤不济,经不起唐军反击,两年就败退长安。

官军太强大,乃失败重要成因。长安营每一次起义,皆因官逼民反,开始势头猛烈,给人巨大威胁的感觉。朝廷立即统领一省至数省的军事、后勤力量,戮力围剿。而苗瑶义军在军事素质、后勤装备、动员能力、应急处置等,与官军相差很大。义军遇上挫折,搞得不好,就作鸟兽散。

有人问,中共小米加步枪,为什么能战胜日寇、蒋介石飞机大炮?答曰:毛泽东胜过诸葛亮。长安营历次苗瑶起义,出现过“毛泽东”么?

(系列散文蒙雷学业、杨政、谭英和等提供帮助)

作者简介:

吕高安,男,邵阳市人,作家,书法家,教授级高级政工师,湖南高速集团中层干部。出版专著一部。近10年来在央省主媒发布文学、新闻、评论近400篇140万字。执行主编12卷本140万字文化丛书,获省领导撰文高评。散文《被十字架腰斩的情缘》获中国长城文学奖、全国法制文学二等奖;散文《猪血丸子弹起过年的“土琵琶”》被选为高校教材;散文《娘,你眼角的泪干了没有》网络点击量60多万次,获众多网民、名家好评。报告文学《解密“种子”的基因》在人民日报整版刊登,入选中宣部《时代楷模钟扬》一书。评论《共情高歌“我和我的祖国”:青春中国的最炫唱响》红网首发,并被数百家网站转发。理论文章《政治视域下加强农耕文明教育势在必行》被湖南省委宣传部授予“2019年度全省政治思想工作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相关报道:

长安营①:高山屋脊上的神秘“小皇朝”

长安营②:山沟里的“宝庆二府”

长安营③:繁华已去,遗韵袅袅

长安营④:最有嚼劲的“枫景”

长安营⑤:弹丸之地的长征印迹

长安营⑦:山歌无假天地吼(吕高安)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