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建设一周年北京经开区着力打造"两区"建设"亦庄样板"

[休闲] 时间:2024-04-29 13:20: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29次

原标题:"两区"建设一周年北京经开区着力打造"两区"建设"亦庄样板"

全市首创、两区全国领先的建设经开12个改革创新实践案例,案例数量全市最多;储备项目超千个,周年造建庄样已签约项目近200个,北京板总投资超42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力打规上工业总产值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近三成……。两区8月30日,建设经开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一周年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举办,周年造建庄样亮出了“两区”建设一年来的北京板亮眼成绩单。

北京经开区作为全市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力打七个组团”之一,两区自去年9月挂牌以来,建设经开按照全市“两区”建设工作整体部署,周年造建庄样经开区始终围绕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北京板以发展高精尖产业为主线,力打以国际化、便利化为抓手,加快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力争打造全市“两区”建设的“亦庄样板”。

提高政策精准度

全市首创、全国领先12个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真没想到,在我们向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提交相关资料后,土地摘牌3天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企业投资承诺制审批改革真的是大大减轻了企业成本。”北京亦盛集成电路核心零部件及耗材制造基地项目享受到了经开区项目审批交底会、配套综合服务机制、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等制度集成创新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在土地摘牌后的第三天,就拿到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刷新了北京经开区项目开工建设最快速度,这让该项目负责人连连称赞。

刷新项目开工建设最快速度的背后,是北京经开区以大部制机构改革为契机,成立北京市首个行政审批局,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在“两区”建设一年来,紧抓契机推出了一系列极简化改革措施,包含在全市率先开展产业用地标准化改革,加快重点产业项目落地速度;在全市率先开展“一业一证”改革,有效推动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在全市率先开展“跨省、跨区通办”改革,破局企业“多地跑”“折返跑”难题;在全市率先开展备查制改革,全面实现行政审批极简化转型。打造出优化营商环境的“亦庄”新样板。

其中,在全市率先开展产业用地标准化改革方面,以土地、项目为主线,实施供地标准化、审批便利化、管理规范化、行为契约化、信用常态化“五化”管理模式,实现对标招商、按标出让、按标施建、竣工验收、达产复核、全程监管、信用奖惩、违诺退出、企业综合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以“标准+承诺”最大程度精简审批环节,实现“拿地即可开工”,并在三城一区及自贸区进行推广。

这只是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制度和政策创新中,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两区”建设一年来,北京经开区在对接市级政策清单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213条政策清单并进行动态管理。通过集成创新、接力创新等方式,全力推动制度和政策创新,首批围绕产业促进、“放管服”改革、生态建设等领域形成了全市首创、全国领先的12个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其中4个拟由北京市推荐至商务部,2个拟在全市复制推广,案例数量全市最多。

在产业促进方面,北京经开区设立了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和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积极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北京市对国内外该行业创新资源的吸引和集聚能力。目前已为小马智行、百度等企业累计发放乘用车牌照126张、无人配送车编码72个、卡车牌照4张,累计自动驾驶里程126万公里。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北京海关建立了全国首家生物试剂进出口第三方公共平台,依托中关村国际生物试剂物流中心(南平台),为生物医药领域特殊物品出入境检验检疫提供一站式监管服务,使生物试剂的出入境周期从过去的1-3个月缩短到5-7天。

高端产业“强磁场”聚集全球创新资源

近200个项目签约产业生态优化升级

据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孔磊介绍,北京经开区始终把项目作为“两区”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体现,围绕“4+2+1”产业体系(“4”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以及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2”是指高端服务业和科技文化融合产业;“1”是指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推进项目落地,持续释放高端产业的“强磁场”效应。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先后发布了首批145条支持政策和30条亦庄组团产业政策,围绕产业促进、人才服务、金融开放、要素保障等方面,对重大项目落地、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等给予多种方式的支持,切实推动高端产业片区政策惠及企业。

“两区”建设一年来,新增外资企业47家,同比增长123.8%;合同外资额13.95亿美元,同比增长710%;实际利用外资额4.98亿美元,同比增长83.5%;新增储备项目超过1000个,实现近20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超4200亿元,纳入市“两区”工作重点推进项目超过170个。

实现签约项目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如全球知名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中国北部总部项目,赛诺菲北京胰岛素扩产项目,集成电路领域单体投资76亿美元的中芯京城项目,世界知名气动元件研发与制造商SMC第一个海外地区总部项目,施耐德电气数字产业示范园项目等,都是“两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的重大外资项目。

项目的加速落地进一步优化升级了产业生态。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精测半导体、北方华创等20余个项目签约,覆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与材料等主要环节,形成自主设计-自主产能-自主供应链的全产业链生态格局。信创产业方面,统信软件、国科天迅等30余个“四梁八柱”企业入驻,实现信创产业核心环节全覆盖;汽车产业方面,小马智行、马威机电等项目落地,促进经开区传统汽车产业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引入恒瑞北方、艾美疫苗、福贝创新药等重点项目,打造北京市原始创新策源地,推进新药原创核心技术突破,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程度和集聚度。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方面,引入俐玛光电、九州恒盛等高端装备产业项目,智能制造短板环节得到改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更加完备。

在已签约项目中,以阿斯利康、SMC为代表的外资项目近30个,项目总投资90亿美元以上,形成了以大型跨国企业为主导、重大外资项目为牵引、中小配套企业聚集的外资产业格局。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规上工业总产值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近三成

“两区”建设再次为北京经开区发展赋能,使北京经开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集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于一体的经济功能区,政策优势叠加,进一步激发了经开区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上半年,北京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1.3%,工业增加值增速56.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9.2%。1-7月,地方级收入增速28.1%,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3.6%。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近三成,在全国头部国家级经开区中总量第2、增速第1。据孔磊介绍,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地方级收入同比增长6%。

随着北京经开区加快推进“两区”建设,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北京经开区将“两区”建设作为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重要机遇,坚持做深做透,努力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破解发展难题。目前,已深入调研区内各类企业百余家,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诉求;加强与商会、联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需求,引导市场主体广泛参与。

按照边推进、边谋划的思路,瞄准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形成“政策诉求库”,针对解决企业难点问题的好的经验做法及时纳入“改革案例库”,目前已有一大批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了“两区”建设政策红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池梦蕊)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