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海南周刊 | 走地蛟龙放异彩 正文

海南周刊 | 走地蛟龙放异彩

[探索] 时间:2024-04-28 11:20: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67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走地蛟龙放异彩

文\海南日报记者 谢凯

海南岛四季温暖如春,海南加之水文、周刊走地气候等方面条件良好,蛟龙成为动物繁衍生息的放异绝佳场所。

海南岛的海南两栖爬行动物数量多、种类全,周刊走地是蛟龙名副其实的基因库。“没想到,放异这里有如此之多的海南‘两爬动物’。”动物学家、周刊走地复旦大学教授黄正一曾对海南岛的蛟龙两栖爬行动物种类之多表示惊叹。

海南热带雨林:

两栖爬行动物的放异乐土

根据最新分类及新种研究统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记录有爬行动物2目20科101种,海南占中国爬行动物物种总数的周刊走地20.3%。

1870年,蛟龙英国博物学家Robert Swinhoe(罗伯特·斯文豪)首次对海南岛的爬行动物进行研究,记录了3个物种。自19世纪后半叶开始,海南热带雨林就吸引一代代中外科学家慕名而来,学者们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记录了海南岛的25种爬行动物,并分析了这25种爬行动物的分布范围和栖息环境。

近年来,学者们在海南发现了大量珍稀爬行动物,如蟒蛇、圆鼻巨蜥,其中不少是海南独有,如海南脆蛇蜥、海南脊蛇、粉链蛇、海南颈槽蛇、周氏睑虎、霸王岭睑虎、海南睑虎等。

金喙蛇。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尖喙蛇。姜恩宇 摄

变色树蜥。黄海燕 摄

一些科学研究指出,海南岛作为大陆岛屿,其两栖动物以大陆区系为主体,并具有海洋区系的特点,同时认为海南两栖动物区系成分在相当大程度上起源于西北方向的横断山区。

“海南岛过去与大陆相连,后来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与大陆分开,在漫长的时间里,很多与大陆两栖爬行动物有亲缘关系的物种独立进化,慢慢进化成新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看来,海南两栖爬行动物的珍稀性、特有性之所以如此高,离不开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岛屿性地理特征。

最新发现的爬行动物:

中华睑虎

凸起的大眼睛、金色的横纹、较为粗壮的身形……2019年12月,海南省林业局干部周润邦与家人到海南中部山区游玩时,无意中发现石头下有几只睑虎在爬行。

“周围分布着石堆,是睑虎的适宜生存环境。”周润邦仔细观察这只睑虎,觉得它与之前见过的睑虎不太一样。

中华睑虎。周润邦供图

常年研究睑虎的周润邦有着比常人更强的敏锐性,经过一番比较,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现了新物种。

不久后,周润邦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副教授彭霄鹏、四川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专家侯勉,对采集的新睑虎品种进行研究,在将其与睑虎属其他已知物种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比对后,发现其差异已达种级,确定为新种,并命名为“中华睑虎”,同时发表了相关论文。

睑虎,隶属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因拥有可活动的眼睑而得名。睑虎属于夜行性动物,以昆虫为食,常栖息于喀斯特地貌和热带雨林中的溪流河岸边的石缝或洞穴中,因四肢没有攀瓣,不能快速攀爬陡峭岩壁。

在此之前,海南睑虎、霸王岭睑虎和周氏睑虎这3种睑虎已经被确定为海南特有种,加上最新发现的中华睑虎,睑虎科海南特有种增加到了4种。

霸王岭睑虎。 周润邦供图

周润邦说,睑虎不具有攻击性,喜静不爱动,对外部环境较为敏感,一些人类的不当行为会对睑虎的栖息地和种群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比如,人类抓捕睑虎进行养殖,就会破坏这个种群。”

海南划定生态核心区、启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后,人类开发、旅游、居住等干扰因素正在减少,这为睑虎等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安全保护屏障。

不仅如此,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更为全面的两栖爬行动物生态学、地理分布学等科学研究将会深入推进,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物种被发现。(谢凯)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