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专家张锦梅:在青藏高原建设“绿色长城”

[综合] 时间:2024-04-29 13:40:4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94次
抓紧时间整理记录实验数据、绿色长城定时定点做好浇水工作、林业把苗木种子预备好……立春时节,专家张锦在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梅青党的藏高二十大代表、林科所所长张锦梅一边查看苗木的原建生长情况,一边向同事叮嘱着开春后工作的绿色长城注意事项,青海的林业春天来得比内地晚一些,但植树造林要赶早。专家张锦在附近的梅青大田内,棵棵青杨、藏高青海杨幼苗正茁壮成长。原建等天气暖和些,绿色长城这批苗木将被移栽到高原地区用于绿化建设。林业扎根高原林业一线30余年的专家张锦张锦梅坦言,繁殖培育出青杨、青海杨等高原适生树种,用于青藏高原城镇绿化,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张锦梅在做生物量测定前剪切枝条(2022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张龙摄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期以来,受限于本土植物品种、数量较少,青海用于绿化的苗木品种多从外地引进,在经过引种、栽培、驯化,验证适应高原特殊气候后,才能推广种植。由于缺乏有效规划,引进树种多、乱、杂问题逐渐显露。有的高大茂盛、有的低矮枯槁,看上去乱七八糟。张锦梅将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四世同堂。而更令她担忧的是,青海一些地方曾引进北方地区大量种植的河北杨。但由于青海土壤热积温不够,导致河北杨刚种下去时成活率高、树形优美,不到三年就大面积生病死亡。在三江之源建设绿色长城,究竟应该从何下手?张锦梅通过不断实践试着给出答案。相较于一年一茬甚至多茬的农业育种,由于树木生长慢、育种时间长,林业育种的育苗、试验环节,一个周期至少要3至5年,甚至更长。尤其是在青海,要求树种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夏天热不死,冬天冻不死,春天旱不死。有时林业工作者辛苦一辈子,可能也选不出一个良种。作为青藏高原的本土树种,抗旱耐寒防沙的青海杨成了赋绿高原的首选,但因分布散落、牛羊啃食,处于濒危状态。2008年夏天,得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的杨树沟还有一片天然青海杨,张锦梅和同事立即动身前往收集枝条。找到零星散布的青海杨后,张锦梅赶忙做标记、采种条、采花序,连夜将枝条带回西宁。

张锦梅在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查看林木生长情况(2022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张龙摄采集枝条是第一步,后续要经过3轮无性繁殖扦插,选出优势种苗,再进行区域栽种对比,待成熟开花,才能选出良种。一切顺利至少要8年,开展花粉杂交的有性繁殖,至少还得再等5年。张锦梅说。繁育良种期间,张锦梅始终与恶劣自然环境硬碰硬——烈日灼晒、寒风凛冽,她每年野外作业超过200天,不在山上种树,就在苗圃育苗。经历十余年的繁育和比对,张锦梅终于选出树干通直、生长量大的青海杨良种,并探索出大树采穗、单采单繁、无芽扦插、当年初选、次年复选的选育方式,将杨树育种周期缩短了3至5年。随后,张锦梅带领团队先后建立了杨树良种繁育、城镇绿化大苗培育和花灌木培育三大规模育苗示范基地。截至2022年底,基地育苗生产总规模达到57.3公顷,培育各类花卉苗木品种30余种,年生产各类花卉苗木50余万株、杨树种条100余万根。眼下,这批在基地栽植培育的青海杨、青杨雄株良种已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藏阿里等地推广种植,筑起一道道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

张锦梅在温室内查看种苗根系生长情况(2022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张龙摄近年来,张锦梅身边不少年龄相仿的同事陆续退休转岗。58岁的张锦梅依旧春种树苗、夏做实验、秋测数据、冬做规划,时常带着年轻人前往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海拔超过3500米的林场,选育适应三江源高海拔的树种。要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代人,为三江源地区的城镇绿化做出更多贡献,让‘绿色长城’在青藏高原绵延伸展。张锦梅说。(记者:李宁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