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半淞园路街道:让居民“安居”更“宜居”

[探索] 时间:2024-04-29 08:00:4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99次

  新华社上海11月16日电题:上海半淞园路街道:让居民“安居”更“宜居”

  新华社记者吴霞

  住宅小区是安居城市管理的“毛细血管”,业委会的上海建设和管理,一直是半淞城市社区治理的痛点和难点。

  地处上海市中心的园路宜居半淞园路街道面积2.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万,街道是让居典型的大型居住型社区。2017年起,民更半淞园路街道独辟蹊径,安居将业委会规范化建设作为社区治理的上海着力点,坚持在党建引领下实现“自治+法治”双轮驱动,半淞探索出一条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子。园路宜居

  “自治+业委会”:开启旧公寓“美颜”模式

  没有大拆大建,街道通过“微更新”量身定制“微手术”方案,让居半淞园路街道越纪公寓创造出社区空间新形态。民更

  越纪公寓于1993年建成,安居由两幢居民住宅楼组成。小区公共区域环境陈旧,存在基础设施老旧、墙面破损、线路老化等问题。

  越纪公寓业委会主任陆春方牵头,联合业委会委员、小区楼组长、居民志愿者等成立越纪创想自治小组,围绕“越纪文化角改造”这一主题征集意见,确定设计方案。经过一个半月的施工建设,今年9月15日,新的越纪公寓精彩“亮相”:改造后的大厅墙面粉刷一新,老旧电线和灯具一并更换,天窗透光面积扩大,阳光照进大堂,透着浓浓暖意。

  “以前楼道里总是昏昏暗暗的,容易撞到摔倒。现在不一样了,亮堂了。”居民们纷纷点赞。

  “扮靓”后的公寓,唤起了居民更多认同感,有人资助沙发,有人捐出艺术品,更多的人献出自家的藏书……亲子角、读书角、摄影角相继诞生。

  “社区的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一个文化平台建立起来,大家从家里就走出来了。”上海市人大代表、耀江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龙全说。

  11月13日在瞿溪新村小区入口拍摄的停车智能引导系统。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硬核科技”:赋能“暖心服务”

  半淞园路街道瞿溪新村小区安装了神奇的“智能路灯”,能应用大数据,参考不同时段小区人流、车流、天气等实际情况,定时开启关闭路灯,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小区居民、68岁的顾阿伯感到很满意。

  瞿溪新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共有62个门栋,1700户4600余名居民。原先小区机动车出入口为同一个大门,进出车辆经常互相“顶头”无法退让,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放,部分狭窄路段救护车、消防车无法驶入,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而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2019年3月,瞿溪新村小区启动改造。在进行门头改造、绿化格局调整、停车位改建的同时,引入现代化智能装置,加装包括智能门禁、停车地磁、智能路灯、智能充电桩、停车引导屏等“硬核科技”,赋能“暖心服务”,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让居民“安居”更“宜居”。

  “我们在‘硬核科技’推动中积极融入‘民主协商’‘法治意识’,同时注重培育社区治理共同体意识。”半淞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卢正说。

  20位“小秘书”:共建美好社区

  业委会是通过社区自治实现业主权利的重要组织保障,是社区综合治理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如何让业委会更加专业?

  今年6月,半淞园路街道推出一项创意制度——业委会秘书制度。他们引入专业律师团队和社会组织,与业委会联合会研究探讨,率先梳理出业委会秘书的定位和责任;同时,搭建平台培养具有专业性的业委会秘书人选,鼓励有条件的业委会聘请秘书。

  如今,首批20名业委会秘书顺利完成理论课程,他们在辖区内的不同居委会、不同小区实习实践。上岗后,秘书们对内将协助业委会处理日常事务,对外将和物业公司、居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

  作为街道第一期业委会秘书,王宇洲说:“我一直关心小区的公共事务,但缺乏相关知识。通过培训,我可以在日常业委会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和能力,帮助小区居民一起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将社区建设得更美好。”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