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了齐桓公一命的衣带钩,背后竟有如此玄机

[娱乐] 时间:2024-04-28 11:39:1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21次

如今,救齐影视剧中对于古代服饰的桓公后竟呈现越来越讲究,力求再现古代文化的衣带精致美感。其实,钩背古代服饰在美的玄机背后,更有着说不尽的救齐故事。今天,桓公后竟便让我们从小小的衣带带钩说起,纵谈各式文物,钩背钩沉千年历史……

带钩:古人的玄机衣带扣

我们现代人有各种各样的衣服,其中有些款式,救齐需要使用衣带来约束,桓公后竟衣带的衣带正面都有一个带扣,用来固定衣带和装饰衣服。钩背

带扣的玄机来源非常早,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使用,不过当时主要是马具束带。而当时人用于固定衣带的工具,主要还是带钩而不是带扣。

带钩与带扣不同的是,它是一种钩状形的物体,钩尾固定在衣带上,钩头钩住钻孔的一带另一端,依靠人体的张力来束腰。整个带钩,一般包括钩首、钩体和钩钮三部分,有的还包括钩颈、钩面、钩尾、钮柱、钮面、钩背等部位,其中有些钩体正面还会装饰各种纹饰和铭文。在先秦秦汉时期,带钩的使用非常普遍,直到魏晋时期,带钩才逐渐被带扣所取代,变为一种小众的工艺品了。

带钩早在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在浙江桐乡、上海青浦、浙江杭州、江苏常州等地都陆续发现了良渚文化玉带钩,这种玉带钩一般都呈方形。而在比良渚文化更早的山东北辛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等地区,还发现了一种鹿角靴形器,这种器具背面较宽且平,又有较长的钩首,有可能是更早的带钩。此外,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一种用鸡胫骨制成的鸡骨钩,可能也是一种带钩。

至于带钩的广泛出土,要到春秋战国时期了。根据王仁湘先生《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一书的分类,春秋战国至秦汉魏晋的出土带钩,按照形状可以分为水禽形、兽面形、耜形、曲棒形、琵琶形、长牌形、全兽形和异形,近日在国博展出的西汉错金银虎形带钩就是属于其中的全兽形;按照材质又可以分为金质、银质、铜质、铁制、玉制、石制、木制和骨制,其中最常见的是铜质;按照工艺制作分类,又有错、镂、鎏、嵌、刻的区别。

当然,不少做工精美的带钩,并不局限于一种分类。比如河南辉县固围村5号魏国贵族墓出土的一件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其通体由白银制作,并在表面鎏金,钩身铸造兽首和凤鸟,钩身正面又镶嵌了三块白玉玦,玦的中心又镶嵌了半球形琉璃彩珠,钩首则用白玉来琢成雁的形状。这件带钩构思精巧,做工精湛,是战国时期带钩的上乘之作,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也能看到。

战国时期,魏国出产的带钩堪称精品,在当时享有盛誉,至汉代仍十分流行。根据《太平御览》引东汉人圈称《陈留风俗传》的记载,东汉时期的浚仪地区有不少池沼,其中经常能发现魏国时期的带钩,当时还有不少民众仿制这种带钩,号称大梁氏钩。汉代的浚仪就是魏国国都大梁所在地,也就是今天河南开封一带。魏国因为定都大梁,所以也叫梁国。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应该就是当时大梁城内制作的精美带钩。

齐桓公带钩保命真相

带钩是春秋战国的常见生活用品,当时也流传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春秋前期的时候,齐国国君齐襄公为政暴虐、倒行逆施,兄弟们都怕祸及自身。他的一个弟弟公子纠,就在师傅管仲、召忽的辅佐下,逃到鲁国去避难;之后,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叛乱,杀死了齐襄公,国内一片动乱。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则在师傅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到莒国去避难。后来,公孙无知被齐国大夫杀死,但是襄公没有儿子,这样一来继承人就成了问题。

鲁国是齐国邻近最强的国家,鲁庄公就想把公子纠送回去即位,成为自己在齐国的代理人。之后,鲁国就和齐国展开商谈。但或许是庄公趁机漫天要价,齐国一方暂时没接受公子纠。

齐国掌权的两位卿相是高傒和国子,他们平时与小白一直比较友善,又不愿意受鲁国的操纵,就暗中召小白回国继承。小白得知消息,就从莒国急忙朝齐国进发;此时,鲁庄公才得到小白已经上路的消息,也不与齐国继续谈判了,连忙派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去即位。

根据《史记·齐世家》记载,管仲另外带领了一支军队,赶到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上埋伏,看到小白出现,一箭射中了小白腹部。管仲见到小白中箭身亡,就带领军队回去复命。鲁庄公、公子纠一见小白已死,就放慢了赶路的步伐,结果六天才到达齐国。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小白已经回国即位了!不对,小白不是死了吗?原来管仲一箭,只是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趁机装死躲过一劫。虽然鲁国距离齐国比莒国近,但小白快马加鞭,终于抢先即位了。

鲁庄公大怒,发兵进攻齐国。但齐国已经有了国君,此时大家上下一心;鲁庄公本来就理亏,鲁国实力本来也不如齐国。齐、鲁两军在乾时作战,结果鲁军大败。鲁庄公陷入重围,连自己的战车都抛弃了,乘坐着传令的轻车才逃了出来。他的御戎(司机)、车右(保镖)打着他的旗帜吸引敌人,都被齐军抓了。鲍叔牙乘胜追击,鲁庄公被逼无奈,只好处死了公子纠,并且把管仲交出。而鲍叔牙与管仲本来就是朋友,鲍叔牙就向小白推荐了管仲。

后来,管仲就辅佐小白成就了一番霸业。小白,当然就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了。

不过,关于管仲箭射小白的故事,其实还有另外两个版本。《管子·大匡》说的是,齐桓公已经回国,在乾时之战时,管仲一箭射中桓公的带钩;而《吕氏春秋》又说,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同时回国,在争抢着进入宫殿时,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的带钩。其实,不管是管仲半路截击小白,还是在宫殿阻击小白,戏剧成分都比较大,最合理的还是《管子》的记载,管仲射中桓公带钩应该是发生在乾时之战,桓公只是被射中,应该也没有装死的情节。

无论如何,没有带钩挡住,也就很可能没有齐桓公这位春秋首霸了。

钩弋夫人的凄美传说

秦汉时期的带钩仍然广泛使用,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有雕刻带钩,汉代也有一个关于带钩的凄美传说。

在《列仙传》中,说汉武帝的钩翼夫人本是齐国人,姓赵。年少时爱清静,曾因病卧床六年,饮食也非常少,而右手却始终弯曲成握拳的样子。后来,武帝宫中有个善于望气的术士说,东北方的天空中有贵人之气。武帝就派人根据位置查访到了钩翼夫人,把她召入宫中。武帝见到她高挑美丽,非常喜欢。说也奇怪,本来钩翼夫人的手一直紧握不开,而武帝一拉她的手后,她的手就能收缩自如了。

武帝打开她的手,见到她手心内原来有一枚玉带钩。钩翼夫人也因此得名。武帝宠幸她,生下了皇子刘弗陵。后来武帝又处死了她,据说她殡葬的时候尸体仍然不冷,而且香味散发了一个月之久。等到刘弗陵即位为汉昭帝时,开棺重新安葬了钩翼夫人,而棺中却只有一双丝履了。后来就把她居住过的地方称为钩翼宫,又因为避讳改为弋庙,而汉代宫中也一直有祭祀她的神祠阁。

《列仙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神仙传记,成书大概在东汉。其中不少记载当然只是神话传说,比如说钩翼夫人双手一直紧握,这是说她生而有异能;说钩翼夫人去世后香味散发一整月,留下一双丝履后而肉身消失,这又是典型的尸解神话了。

在历史上,汉武帝确实有钩弋夫人,而且不是因为避翼讳而改,本来的封号就是钩弋夫人。她也不是齐国人,而是赵地河间人。在《史记·外戚世家》中,有最早对于钩弋夫人的记录。

武帝为什么要杀钩弋夫人?《外戚世家》中交代比较清楚。原来武帝想立幼子刘弗陵为储君,就下令把钩弋夫人处死。钩弋夫人一直享有美名,当时天有暴风、尘土飞扬,百姓也都很悲伤。大臣们也纷纷议论,为何要除去储君的母亲呢?武帝说,这就不是你们能懂的了,古代国家之所以出乱子,就是因为国君年少,寡母独居,这样一来,就无人能够阻止她骄奢淫逸了,你们难道没有听过吕后的事情吗?

《汉书·外戚传》记录更为翔实,说的是武帝巡游河间,随行的望气师说此地有奇女子,武帝查访到钩弋夫人,和她见面时见到她双手紧握,于是就掰开了她的双手,然后就赐封号为拳夫人,被封为婕妤。武帝当时没有设置皇后,婕妤其实就是后宫最高职位。后来拳夫人住在钩弋宫,生下了刘弗陵。刘弗陵五六岁时,武帝认为他高大聪明,和自己很像,想立他为君,又怕钩弋夫人专权。后来钩弋夫人因小过失被武帝责备,自己忧惧而死。

相比《史记》最客观的记录,《汉书》明显有为武帝讳的情况。而《列仙传》则最能反映民众的心理,他们都认为这位手中握着玉钩的神奇女子并未去世,而是羽化成仙了。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