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攻坚·陵水实践 | 建“户长”制 包户到人确保高风险区居民“足不出户”

[焦点] 时间:2024-05-04 19:30: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27次

原标题:抗疫攻坚·陵水实践 | 建“户长”制 包户到人确保高风险区居民“足不出户”

编者按:

8月16日,户长陵水黎族自治县实现无社会面新增病例。抗疫为高质量实现社会面清零,攻坚高风陵水发起总攻,陵水集中全部力量开展日清日结日管、实践高风险区严管、建制居民隔离点严管、包户社会面管控、到人保供暖心等5大行动,确保采取倒排工期、险区分时考核的出户方式,倒逼各环节提高效率,户长确保阳性感染者实现尽快、抗疫尽早闭环管理。攻坚高风即日起,陵水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陆续推出“抗疫攻坚•陵水实践”报道,分享和交流陵水的一些好做法。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利声富

8月26日,陵水新村镇海鸥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梁定远骑着摩托车在巡逻。自当了“户长”后,梁定远一空下来就在村里巡逻。

为更加有效、科学加强社会面管控,切实阻断病毒传播链条,陵水针对高风险区域管控,在每个高风险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压实网格管理责任。同时,建立“户长”制,实行包户到人,成为“户长”的村“两委”班子,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小组长、网格员等每天每小时动态巡查1次,确保做到居民“足不出户”。

成立临时党支部 凝聚疫情防控力量

“患肝癌的村民蓝某(黄码人员)腹部疼痛,伴有明显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急需送往医院治疗。疫情防控期间因医疗资源紧张,急救中心一时派不出车,怎么办?”8月12日21时许,在陵水英州镇红鞋村当志愿者,来自海南省高院的陈宏达接到红鞋村委会求助。一场由英州志愿服务队组织、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助随之展开。

经青年志愿者服务中队副中队长李戈协调,陵水法院安排一辆警车,载着曾参与援鄂抗疫、来自海南医学院的志愿者张秀峰教授前往蓝某家。

“呼吸困难严重,腹部胀痛明显,需尽快送往医院治疗。”张秀峰说。此时,警车“秒变”救护车,快速驶向陵水人民医院。

重症病人蓝某的快速、有序救助,与抗疫一线临时党支部的高效协调、指挥分不开。

参与陵水抗疫一线的除了陵水当地干部群众外,还有驻村第一书记、村(居)委会干部、省直机关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如何将几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大家劲往一处使?

陵水决定,在高风险区域成立临时党支部,统筹人员力量抗疫,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关键时刻有组织,关键岗位有党员”,陵水黎安镇高风险区域临时党支部成立后,汇聚力量,群防群控,做好核酸采样、环境消杀、垃圾转运、运送物资等工作。

“陵水已实行静态管理,怎么每天核酸采样人数不一样?”临时党支部经过核对发现,应该是个别村民不愿意参加核酸采样或者隐瞒健康码变色情况。“必须一户一户核对,确保不漏一人”,临时党支部所有党员逐一排查。

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观念,把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救治作为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考场,挺身而出、勇当抗疫“逆行者”。

志愿者对高风险区域进行消杀。

户长制包户到人 确保居民“足不出户”

“多亏张书记帮我登记信息,让医生上门帮我做核酸。”行动不便的陵水黎安镇大墩村王阿婆说。当“户长”后,陵水黎安镇大墩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张泽浩考虑到村里部分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行动不便,上门逐一登记。并让医护人员上门采样,做到把核酸采样“送到家”,确保“应检尽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根据此次疫情主要爆发在英州、新村、黎安镇等3个沿海乡镇,其他乡镇零星发生的特点,陵水采取“3+6+2”的管控战略,对病例高发的3个乡镇实行严格管控,禁止人员跨区流动,实行足不出户。对病例零星的6个乡镇实行稳控管理,保障无集中爆发风险。对无病例的2个乡镇实行常态化管理,确保无病例发生。

为做好高风险区域的疫情防控,陵水建立“户长”制,实行包户到人,成为“户长”的村“两委”班子,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小组长、网格员等,每天每小时动态巡查1次,确保居民“足不出户”。

“你好,你今天做核酸采样了吗?”8月20日,陵水新村镇所有“户长”穿着防护服,与医护人员一起走上街头,逐门逐户敲群众家门,或采集核酸样本,或核对人员信息,或登记核酸检测情况,有条不紊地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敲门”行动,落实“居家隔离,足不出户”防控要求。

8月12日,将重点人群转移到隔离点后,已是凌晨2时,至此,陵水新黎安镇黎丰村党总支书记郑亚斌已工作19个小时。他只睡了近5小时后又匆忙起床,开始当天的全员核酸检测。毕竟,作为村里的领头人,他就是村里的“总户长”,每户都要操心。(利声富)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