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我们该如何获得假日?——个体、企业和国家的假日博弈

[休闲] 时间:2024-04-29 19:02: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93次

  作者:魏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点评得假的假中国市场学会副秘书长、何获北京五创精研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

  1、日个日博假日供需的体企悖论

  关于假日供需的讨论大多来自于媒体民调。多个媒体甚至专业机构的业和弈调查都显示,国民压倒性地欢迎能有更多的点评得假的假假日或者休闲时间。实际上,何获这类调研或者这类调查问题本身的日个日博意义不大。当我们去问一个人“是体企否愿意增加假日”的时候,相当于是业和弈问她“是否愿意多享受几天不干活只拿钱的生活”?我想,任何一个理性的点评得假的假人的回答都会是肯定的。根据民意调查,何获我们很难去判断一个国家的日个日博国民享受休闲假日的最优尺度到底在哪里?

  因此,纵观国际和古今,体企对公共假日的业和弈确定,几乎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依靠民调结果来确定。当我们看待“假日悖论”的时候,只需要看清楚两点:

  第一,休假是人民的权利,也是人类生存的权利。人类为了追求幸福最大化,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权利也有动机享受最多的假日。

  第二,所谓的“成本不变”,提醒着我们,休假本身是有成本的。最大的成本是“休假是对工作生产的替代或挤出”,会带来财富和收入的损失。再者,休假过多还会使人类出现知识和经验的中断,甚至导致生产率的下降以及幸福感的下降

  因此,如何确定和如何获得更优的假日安排,首先需要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测算和权衡。其次,需要把这种测算分解到产业层面或者企业层面。最后,以上测算和分解的目的是要提高个体的净幸福感。

  2、结构化改革

  当我们进行假日的调整或者改革的时候,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是对假日的总量进行增加。二是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假日在不同时点上的安排做出配置。

  尤其需要注意到第一种方法中我们提到假日总量的“增加”而没有提到“减少”,这是因为假日在总量调整上具有“刚性”。由于生理、技术,经济、社会以及伦理方面的原因,一个国家的假日总量,除非碰上极其特殊的情况(比如战争、瘟疫、地震等),假日的总量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一旦减少,就会引发大量的抵触,带来过大的负面效应。经济学中,类似的现象是“工资刚性”。一个员工的工资在正常情况下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如果我们在正常情况下使一个员工的工资逐年减少,那么就会大大损伤其积极性,甚至使其他的员工也丧失工作热情。

  为此,假日调整的方案主要是进行“结构化改革”。即,给定假日的总量,考量这些假日在全年中如何安排才更合理。全世界各国通过不断摸索和科学论证,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节假日都尽量在全年进行平均化平滑化配置。比如美国的法定节假日都不设在周末,而是较为平均化地设置在周一和周五之间。如此,搭配上灵活的带薪假日,个体就能够自由地获得单日假、双日假、小长假以及“黄金周”那样的大长假,满足不同的休假需求。在这样的机制下,不同人、不同类型的休假需求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得以满足。避免将所有人的休假需求标准化、将所有人的休假特征统一化的非效率形式。

  此外,各国为了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和种群的特异性,还会推出各种各样的民族假日和地方假日。比如,日本有成人假日和体育日,美国有总统纪念日,韩国有韩文日等等。

  因此,我们建议中国假日改革的总方向是,首先,要尝试赋予各地方政府进行休假微调的权力。其次,从效率优先的角度,在条件合适的行业中,政府可率先强推带薪休假制度。最后,也应该关注到个体获取假日的“最后1公里”权利。比如,要落实和保障员工的婚假、探亲假、陪产假等个体特征假日。

  总之,当我们把时间或者假日当作生产要素(实际上,马克思认为时间是最终的、唯一的生产要素)时,那么经济学理论早就告诉我们,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自由配置,能够带来最高的效率体现。

  3、应该向谁要假期?

  马上我们就要进入“五一”假期,每一个国民当然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假日享受、更多的自由时间,同时又不降低收入。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这样两全其美的福利改善该怎样去获取呢?

  实际上,当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中国人的收入跨过了“生存门槛”以后,政府已引领我们通过享受更多的假日来提升工作质量和生活水平。本届政府尤其重视鼓励和提倡中国人能够通过“工作-闲暇平衡”来有创新、有效率地从事工作。不论是最高决策层还是各级政府首脑,都比以往更加强调在工作和休假之间保持平衡,开启美好生活的新征途。

  在给予公众更多休假权利和休假数量的真征途上,政府比很多企业走得更快、更有力。但是我们的极多企业这一次却走在了政府的后面。

  企业的盈利竞争归根结底是效率竞争,只有那些敢于突破“低效率瓶颈”、实现高效生产的企业才有能力、有信心给予员工更多的休闲和休假。这也正是国家推进假日改革的目的所在。那些高新技术企业、那些追求创新的企业应该率先做出员工休闲福利方面的改革、探索和竞争。在时间效率方面的竞争将和创新竞争、环保竞争等同起来,成为未来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三驾马车”。

  为此,我们建议,国家可以对生产效率高、创新水平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激励补贴,鼓励它们在给予员工更高休闲水平、更好生活品质的时候获得激励性奖励。同时,也只有这一类企业才有动力和能力推行带薪休假,反向倒逼其他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良币来驱逐劣币,淘汰掉那些徘徊在“低效率陷阱”当中不思进取的企业。

  随着企业效率的普遍提升,推行带薪休假和提高休假福利的机会成本就会越来越低!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