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中国通”的40年中国“旅程”

[探索] 时间:2024-04-29 04:16:3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09次

新华社华盛顿11月30日电 通讯:选择学习中文是中国通我的幸运——一个美国中国通的40年中国旅程

新华社记者 杨士龙 胡友松

1971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读大二期间,个美国的国旅19岁的年中约翰·霍尔登(中文名何立强)选修了中文课程,在他看来,中国通中文是个美国的国旅学起来最有趣的语言。如今,年中何立强在商业、中国通外交、个美国的国旅教育领域与中国相关人士打了40多年交道,年中已经成了知名的中国通中国通。

从1998年到2005年,个美国的国旅何立强一直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年中在任期间,中国通他管理着美中两国安全、个美国的国旅环境、年中公共卫生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项目。2017年,何立强在担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副院长期间,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表彰他对中国教育的杰出服务和贡献。

回忆起与中国的缘起,何立强说,选修中文后,他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了中国语言与文学专业学士学位,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该专业的硕士学位,从1971年到1980年,我尽可能多地学习文言文、中国诗歌、小说,还有现代汉语。那些年我非常开心,收获颇多,乐在其中。

1974年6月,何立强大学刚毕业,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开启了他的首次中国之旅。一个要去中国访问的团中有一人临时取消行程,而何立强赶紧抓住这个机会。为了筹集旅费,他忍痛转卖了自己在工厂辛苦打工才购得的低音贝斯。

就这样我去了中国。何立强说,其间,他去了深圳、广州、郑州、洛阳、西安、延安和北京,中国人民的友善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何立强去了华盛顿特区一家翻译公司工作。1981年,公司派何立强再度前往北京,参加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个中国项目的翻译工作。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何立强说,那时中国经济还不是很活跃。20世纪80年代初,他所居住的北京饭店是当时北京最高的建筑之一。

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也开始发生巨变。人们有机会受到更好的教育,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这些成功又孕育了更多的成功,形成了一个强力的良性循环。何立强说。

我这一生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展望未来,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还将继续发生积极变化。何立强说。

谈及美中关系时,何立强认为,健康稳定的美中关系符合两国和全世界的利益。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两国应该寻求携手合作,进行直截了当、富有成效的沟通,尤其是在外交层面上更需保持稳妥可靠的沟通。

不久前,何立强卸任美中强基金会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何立强说,教育交流在夯实双边关系基础和培养下一代文化交流使者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美中双方应继续现有项目,并不断创设新项目,鼓励年轻人到对方国家长期学习和生活,进而深入体验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年轻人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我有幸长期从事教育交流工作,从中获益良多。何立强说。

回顾自己40多年与中国打交道的经历,何立强觉得他非常幸运。选择学习中文是我的幸运,我实在想不到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何立强说。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