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社工服务体系试点,一年多来试了些什么?

[娱乐] 时间:2024-05-10 16:02: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46次

原标题:四川社工服务体系试点,川社一年多来试了些什么?

核心提示

近年来,工服越来越多社会工作者的系试身影活跃在儿童关爱、为老服务、点年多试乡村振兴、川社灾害救援等领域,工服但随着城市居民服务精准化、系试专业化需求的点年多试增加,农村人口“空心化”“三留守”现象凸显,川社社会工作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工服

为此,系试民政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点年多试财政厅、川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谋划推进社工服务体系建设,工服打造基层治理服务的系试综合平台。从2021年起,每年支持60个左右的县(市、区)开展试点,用三年时间带动各地建设运行一批社工站点,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全省乡镇(街道)社工服务全覆盖。

5月21日上午,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街道社工站里,一场2—6岁的亲子绘本阅读活动正在举行。居民陈瑞昂带着4岁的孩子前来参加活动,“活动免费,还帮助家长和孩子提升阅读与沟通能力,很有意思。”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凤凰村,忠兴镇社工站的社工和志愿者走村入户,开展“益老”农村养老照护活动,与老人聊天,帮老人做饭洗衣、捶背按摩、测量血压。

这一幅幅鲜活温暖的画面,是我省一年多来推进社工服务体系建设的缩影。去年3月,我省启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按照“养事不养人”“专业人干专业事”“一支队伍搞服务”的理念,整合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引入专业社工机构,综合承接各部门下沉乡镇(街道)的服务事项。试点一年多,四川社工服务体系建设得如何了?

打造基层治理综合服务平台

用“一根针”穿好“千条线”

“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群众的需求和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有时会出现不匹配。”成华区民政局社会工作科科长杨欣锟说,近年来,为了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越来越多社会工作者的身影活跃在儿童关爱、为老服务、乡村振兴、灾害救援等领域,但随着城市居民服务精准化、专业化需求的增加,社会工作服务供给明显不足,不能很好满足群众的需求。

去年,民政厅谋划社工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基层治理服务的综合平台。按照“三年试点引领、两年扩面延伸”的思路,从2021年起,每年支持60个左右的县(市、区)开展试点,用三年时间带动各地建设运行一批社工站点,形成示范效应,之后两年扩面运行乡镇(街道)社工站并逐步向村(社区)延伸,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全省乡镇(街道)社工服务全覆盖。

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社工站点,引入社工机构开展服务,孵化社会组织,培育志愿者,链接内外资源,开展社区服务,有利于提高基层治理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由社工站点整合政府购买服务资源,综合承接各部门业务相近、对象相似、工作相关的下沉服务事项,用社工站点“一根针”穿好各部门服务“千条线”。有利于优化基层社会服务、弥补公共服务不足,社工站点实施社工服务项目,直接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关爱服务、解决社会问题。有利于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城乡居民就业,每个乡镇(街道)社工站至少配备2名专职社工或数名兼职社工以及若干志愿者,有效带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到城乡基层一线就业。以项目化带动,引进和培育专业社工,可快速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社工站点建设,各地逐步突破“两委”成员“唱主角”的基层局限,构建起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多元治理主体“百花齐放”的治理格局。截至目前,全省社工站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507家,培训社工人才1.9万人,成立志愿服务队2329支,注册志愿者10.09万人。

建设四级社工服务体系

整合项目、资金、服务、力量

成都猛追湾街道社工站专门设置了督导一职,从最初的群众需求摸底到项目结束评估都全程介入,并量化考核,让项目最大化发挥作用。

孟静是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的一名中级社工师,目前就在猛追湾街道社工站担任督导。“我们社工站有站长1名、专职社工4名、督导3名,目前运行了12个民生项目,涉及儿童服务、康乐活动等,群众基本都是免费或者低偿参与,非常受欢迎。”孟静告诉记者,猛追湾街道社工站探索整合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合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街区服务微空间、楼宇服务空间和院落服务空间,通过走访调研、分类建立困难人群、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和项目等数据库,全面收集辖区需求,通过设计项目整合了民政、社治、妇联、团委、慈善会、基金会等不同主体支持的项目累计12个,资金总体量达120余万元。

我省采取省级资金奖补带动一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形成一批、依托民政服务机构布局一批、市县整合部门资源自建一批、利用现有场所资源赋能一批的“五个一批”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市级社工支持中心—县级社工总站—镇街社工服务站—村(社区)社工服务室”四级社工服务体系建设。同时,通过纳入重点工作、严格申报审核、加强调度培训、做实评估督导等,有序推进社工服务体系建设。

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各个部门分散购买基层社会服务,导致购买成本高、人员业务不饱和,持续运营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采取整合的方式推动集成购买服务,“通过整合,增强社工站点建设的合力和黏度。”该负责人表示,四川以“整合”思维建设社工站点,以“共赢”思维集成服务资源,推动各部门政府购买服务在基层社工站点实现项目、资金、服务、力量“四个整合”,实现“一支队伍搞服务”。推动养老、儿童、救助等民政购买服务项目更多依托乡镇(街道)社工站实施,协调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与民政相邻下沉服务向社工站集成,鼓励县级党委、政府加强工作统筹,把政府购买服务事项集中整体打包采购,从而降低行政成本。

2021年,省级奖补投入4560万元,撬动市县投入资金2.89亿元,其中整合民政部门资金1.1亿元,整合其他部门资金1066万元,用于社工站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社工站点4451个,其中市级支持中心5个、县级社工总站96个、镇街社工站843个、村(社区)社工室3507个。

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围绕“六项服务”开展活动上万次

成都市都江堰市的五年级学生小伟(化名),因父母离世不愿再到学校上课,当地社工站将其列为个案服务对象。社工多次上门关心,开展心理疏导、情绪减压,送去防疫物资和学习用品,帮助小伟重新回到学校积极生活。

“我们把社工站一开始就定位为社会服务的公共平台。”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社工服务体系建设突出社会化、专业化、体系化、亲民化和本地化。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引入社工机构进驻站点提供相关服务,坚持“养事不养人”;试点站配备2名以上专业社工,着力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构建“市级社工支持中心—县级社工总站—镇街社工服务站—村(社区)社工服务室”四级社工服务体系;采取请入站、走进门等方式为居民提供面对面、个性化服务;初期引入成都等地社工机构进行人才培养,后期逐步培育形成以本地社工为主的支撑力量。推动社工站专业化建设,有效改变了社区服务碎片化、表面化,为基层提供了更加精细、优质、多元、专业的服务。

试点以来,社工站点围绕需求评估、资源链接、社会救助、老幼关爱、社区治理、产业发展等“六项服务”,链接社会资源2980余万元,提供救助服务7.85万人次,开展老幼关爱28.60万人次,开展社区活动1.04万次,助推产业发展3380余次。

今年以来,依托已建成的4451个社工站点,我省3000余名专业社工活跃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发动志愿者6万人左右,协助组织核酸检测、生活物资配送、疫情风险人员排查等工作,为居民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危机干预、健康咨询等专业服务。

随着试点进入“深水区”,今年底,第一批社工站将迎来“大考”。“我们建立了督导、考核、退出机制,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的社会组织,将不能再参与运行社工站。”杨欣锟说,要强化站(室)平台职能,持续加强专业化服务,打造一批聚焦民生难点、为群众办实事的特色品牌项目,形成政府购买专业社会服务的统一支持平台,力争三年内实现社工站(室)自我“造血”。(记者 李丹)

观察员说

省特邀民生观察员孙洪波:应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去年以来,四川大力推进社工服务体系建设,在社工服务体系试点项目带动下,社工站点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社工人才规模较快提升,各类社工服务在基层蓬勃开展,老百姓的一些“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面貌焕然一新。

就拿我所在的南充市阆中市来说,去年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效果不错,社工站帮助社区防疫、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等,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此过程中我也注意到,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由于社会工作职业尚未得到广泛的了解和认可,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制度建设滞后,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社会工作体系建设的需求。

专业人才缺乏。截至2021年底,阆中全市取得社会工作执业资格的仅有12人,专业人才缺乏、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无法更好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此外,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还要不断完善,靠社工站自身力量整合资金和项目资源非常有限,持续通过本级财政配套资金购买服务、支持社工建设运营的模式有待验证,各级应加大投入,让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记者 刘佳 整理

(李丹)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