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张金名片”绘就儒岙美丽城镇新风貌

[休闲] 时间:2024-04-28 23:05:1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86次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郑良 “实施‘千镇美丽’工程,张金镇新滚动打造600个以上省级样板,名片深化小城市培育试点,绘儒……,岙美探索由镇村到城、丽城建设新型城市的风貌新模式。”《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对美丽城镇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张金镇新赋予美丽城镇建设在实践、名片实现共富过程中的绘儒重要作用。方案还进一步明确了美丽城镇“五美”建设要求,岙美即功能便民环境美、丽城共享乐民生活美、风貌兴业富民产业美、张金镇新魅力亲民人文美、名片善治为民治理美。绘儒

  浙江新昌以重点城镇为载体,积极推动创建工作,2020年,儒岙镇成功创建县域副中心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儒岙镇位于天姥山麓,地处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段。2020年,儒岙镇全面启动美丽城镇创建工作,围绕“五美”要求,打造出了工业科技创新有速度、基层治理服务有力度、效益农业发展有绿度、乡旅文化挖掘有深度、设施共建共享有广度的“五张金名片”。

  工业科技创新有速度

  在美丽城镇创建中,儒岙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工业科技创新作为全镇工作重点来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构建以规模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组织体系。以特色工业为抓手,提升产业层次,努力实现传统块状经济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跨越,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医药胶囊、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器、建筑劳务等四大产业体系。

  做优胶囊特色产业。集镇区有2000亩的儒岙胶囊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了儒岙胶囊国内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创举,其中浙江益立胶囊、浙江华光胶囊两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一方面是加大与高校合作研发新产品,如天龙胶囊与东南大学启动“先进胶囊配色专家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技术合作项目,提升溶胶配色工序的自动化升级,另一方面是针对传统胶囊行业缺少一线技术人才、机修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的现状,通过儒岙商会和新昌技师学院合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利用技师学院现有师资定向培养胶囊行业的中坚力量。积极推进企业提升改造,开展低散乱行业专项治理,实施关停淘汰、改造提升、兼并重组等措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如浙江亚利大胶丸有限公司整体收购浙江蓝绿康药业有限公司,实现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能力。新昌县和信胶囊有限公司已完成建造占地13320.5平米的标准厂房和办公大楼,将分三期安装明胶空心胶囊生产线73条,综合年生产能力达500多亿粒,目前已安装自动生产线33条。

  强化科创驱动力。在科学引导胶囊产业发展的同时,鼓励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具有城镇特征、符合发展方向的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速驱动,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1-11月培育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8630.5万元,科技经费投入约195万元,兑现科技政策镇级奖励资金28万元。规上企业实现产学研全覆盖,截至2021年年底,辖区内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科技中小企业5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研发中心2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优化企业梯队结构,发挥好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一批高成长型规模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以儒岙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截至2021年,累计新增“个转企”98家,新增市场主体1455家,1家企业主板挂牌上市,2家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发挥人才催化作用,坚持企业自主培育与政府有序引导协同发力,建成博士后工作站2家,确保人才培育与产业转型相结合,在实践中用活人才“第一资源”。

  基层治理服务有力度

  儒岙镇立足本土实践,吸取了枫桥经验中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自身的乡镇特色,慢慢衍生出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拥有自身地方特色的治理经验。

  五会三治提炼横板桥经验。横板桥推出五会三治理念,引导村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将乡村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和基层社会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层次。横板桥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村事民议、村事民治”为原则,通过法治先锋会、乡贤参事会、巾帼志愿会、红白理事会、板桥德馨会五个社会组织,积极探索“五会三治”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增强百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横板桥村法治先锋会由村干部、村民、在司法机关工作的乡贤代表、法学专业大学生等组成,邀请片警、村法律顾问、联系村干部、镇综治办人员参加。设有和事佬工作室、法律顾问工作室、越警管家工作室、全科网格工作室,根据不同的事件性质由不同的人员参与解决。该会累计调解大小纠纷33次,接受法律咨询70次,开展普法宣传31 次。横板桥村凡涉及村庄规划、招商引资、文艺活动、公共事业发展等重大村务和财务问题,村两委班子都会邀请“五会”主要成员集体座谈,对事关村里发展的一些事项共同进行商讨,进行民主决策,健全了一整套相关制度,为村民民主管理提供了长效保证。比如,乡贤参事会主要由村里的优秀村民组成,在涉及到乡村建设时,建言献策,出资出力,多年来,乡贤累计捐款50余万元用于五水共治、铺路修桥、整治村庄环境、建设文化礼堂等基础建设,有效发挥了乡贤作用,助推了乡村振兴。巾帼志愿会由纯朴善良、勤劳传家、乐于助人的村嫂们组成,她们在村里开展敬老、爱幼、帮扶、环保、宣传等公益性爱心服务活动。横板桥村为深化法德文化教育,振兴乡村文化,提高村民道德法治素养,组建了民乐队、鼓乐队、喜洋洋舞蹈队等,板桥德馨会应运而生。自成立以来,板桥德馨会举办文艺演出、节日村晚等文化活动52场。

  石磁典章延伸村规民约。2004年,《石磁典章》在儒岙镇石磁村制订并推行,被誉为“中国首部村民自治‘特别法’”,是新中国首部《乡村典章》,是农村基层民主实现形式的探索和创新。自从典章出台后,石磁村的村级财务管理、选举均合理运用了该典章。尤其是村级财务管理,它是农民上访的焦点问题。在石磁村,典章出台之前,一张发票要4个人签字,现在则要经过10个人的手:经手人、证明人、会计和出纳、村经济合作社社长,以及5名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儒岙镇倡导用制度管理人,引导各村在继承发扬《石磁典章》这一村民自治创新制度的基础上,将群众最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三治一提升、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村规民约成为新形势下实现村民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一种有效载体。经过多年的积累完善,《石磁典章》被儒岙其他村采用,并结合各村的自身特色,演化成为适合各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并在儒岙各村进行了推广。现在,这个创新村民自治制度已在新昌全面推开,开辟了一条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键呼叫”打造平安福地。儒岙镇地处山区,村中老人数量占20%以上,针对辖区交通不便捷、留守老人多的问题,儒岙派出所坚持问题导向,以网格为依托、村居为单位,实行“一键呼叫”警务,将留守老人的手机与民警手机相连,做到点对点、心连心,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保护神”。以“蒲公英”党建品牌为引领,组建由5名党员民警成立的“服务先锋队”,成为辖区5个网格的网格长,以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全警深入辖区了解民情民意,让每位党员如蒲公英般散做“满天星”,将服务送到儒岙每一方土地,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派出所针对独居老人平时常有紧急情况或办理事务的需求,推出“一键呼叫”警务,老人只需要长按快捷键9,就能与社区民警通话,可以寻求帮助、预约上门办事、咨询问题等,一键解决问题,让老人“零跑腿”。针对儒岙辖区山区多、处警时间长的情况,积极走群众路线,坚持邻里联创,培育了天姥义工、福安社警、东山志警等平安类社会组织,积极发动村干部、志愿者参与到共建共治中,形成警务共同体。组建28支群防群治队伍,推行“1+1+N”巡防制度,即1名村主职干部,1名义务消防队队员,再积极发动N名群众参与到巡防中,尤其对无路灯、无监控、老人多的地方加强巡逻,形成“全域覆盖、全时管控”的治安防控网格。立足于“互联网+”便民举措,运用带LED屏显和GPS定位功能的“智能背包警务”,群众预约上门服务,民警走访及时解决,为群众提供面对面服务。2020年,儒岙老人走失警情24起,占全部警情5%,因此儒岙派出所以“雪亮工程”建设为龙头,对各村实施视频监控点位“增点扩面”,新增人脸识别系统,部署在各村主要路段,实现信息全感知,建设平安村居。

  “一键呼叫”警务工作开展以来,赢得了辖区群众尤其是老人的好评。2020年,儒岙辖区各类警情同比下降25.8%,无案村、降发案村分别达19个、4个,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上升,使儒岙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福地。

  效益农业发展有绿度

  儒岙镇依托茶叶之乡、绿色生态等特色优势,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发展之路,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有儒岙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形成了以天姥片白术、雷公藤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区,以官元庙、雅张村为代表的苗木生产基地,以长征片四季豆、蒲瓜为代表的高山蔬菜种植区,以会墅岭、横板桥为代表的兰花、杨桐产业区。

  因地制宜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儒岙特色中药材白术,大力发展雷公藤中药材项目,调整山区农民的经济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中药种植区域,充分利用山地、林地、荒地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按照地域特征分区域重点发展。目前,儒岙镇横板桥村连片打造雷公藤基地300亩,每年租金为集体实现增收6万元左右,辐射带动回山、双彩等周边乡镇共计800亩左右。白术绿色技术示范推广和产地加工项目被列为浙江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新昌县种子公司儒岙黄泥丘基地被列为示范地点,计划建立相对集中连片白术标准示范基地2个,总面积达50亩,开展白术相关技术试验研究,推广应用150亩。创新模式,打造“企业+市场+基地”种植经营样板,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直接与药农建立种植、购销关系,为药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公司+基地+药农”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主动对接科研机构,引进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土地效率,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制药装备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保证中药生产工艺参数和操作过程得到科学的、有效的监测和控制,保证患者安全、保证产品质量、保证数据完整。如:得恩德制药在浙江省中药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进行了野生变家种的规范化种植研究,现已形成了成熟的雷公藤良种繁殖技术、基地标准化种植技术以及基地种植标准化管理体系。积极引进先进设备,预计项目完成并达产后年增产值3000万元,年增利税930万元,同时,项目的实施还能为本地区创造多个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以点带面推动花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突出精品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有效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加快花木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高效设施花木、立体繁育花木、名特优精品花木示范基地,实现花木产业的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全面推进花木产业化进程。如会墅岭村以花为“媒”,先后建立菊花、杨桐专业合作社和鲜切花基地,实现规模化产销,打开农民增收局面。积极引导花木合作组织增加名特优精品花木的面积,引导、扶持花农开展花木标准化生产。提高花木合作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花农与企业、市场的有效对接,实行优质优价,不断增加花农收入。如官元庙村大力发展万亩彩色森林,建成红枫基地1个,占地约1000多亩,通过土地出租,村集体收入每年实现增收十几万元。大力提高设施花木、立体间套花木水平,壮大基地规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广花木新品种,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体系,着力提升品牌效应,加强名优花木培育,不断提高花木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名牌效应。

  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种植反季节蔬菜,填补市场空缺,种植的四季豆、蒲瓜、青椒等高山蔬菜主销绍兴、宁波、杭州等大城市,高山蔬菜种植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主要务农经济来源之一,仅次于采茶收入。目前,儒岙全镇高山蔬菜种植总面积已达4800亩,引入南瓜、瓠瓜、丝瓜等优质品种,并积极倡导绿色种植理念,推广防虫网防高温覆盖栽培技术、杀虫灯物理防虫技术和高效低毒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生产实用技术。以绿安蔬菜等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打响“天姥闺秀”等蔬菜品牌,全镇平均日销高山蔬菜10余吨。通过保种植、保安全,促优质、促销售推动优质高山蔬菜快速发展。

  乡旅文化挖掘有深度

1641526755473779.png

改造前的尚诗堂

1641526774719284.png

改造后的尚诗堂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儒岙镇处于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闻名遐迩的天姥山横亘于古驿道边,是诗仙李白魂牵梦绕和古代文人墨客“打卡”之地。儒岙镇紧扣“江南名山·诗路明珠”的主题和“诗画风景•李白天姥”的形象,深入推进“旅游+”战略,尤其以风情小镇培育、美丽城镇创建为契机,充分发挥天姥山、浙东唐诗之路等资源优势,通过推进文旅项目、开展特色活动、建设A级景区、发展高端民宿等手段,做大浙东唐诗之路品牌,做优诗路小镇建设,做特文旅产业,全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文化研究新高地和文旅融合样板地。

  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可进入性,重点抓好乡村旅游点的路网建设,结合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实现A级景区通行旅游大巴的能力。完善104国道沿线天姥山周边景区村道路沿线交通引导牌、导游导览图、景物介绍牌、方向指示牌等,提高标识标牌布局密度。健全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建设9条游步道、7座观景平台、4座生态停车场、10座A级景区旅游公厕,改造8座游客中心,完成“天姥古驿”景观建设和唐诗之路古驿道修缮及复建一期工程阶段性目标任务。

  以“诗路小镇”建设为主线,以唐诗文化、平安建设、党建元素为亮点,重点抓好“六个一”建设,即一条唐诗路、一座平安广场、一条平安街、一座小镇客厅、一条五星大道、一条党建示范带。一条唐诗路,主要突出唐诗文化,建成从儒岙车站至集镇三叉口沿线的景观带和唐诗广场;一座平安广场,以平安特色小镇创建为契机,在民防文化综合大楼广场建成一个融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禁毒工作等平安元素于一体的主题广场;一条平安街,主要以平安儒岙建设为抓手,在龙山路两侧设置各类平安元素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街道;一座小镇客厅,以全面展示儒岙经济、社会、文化、平安等方面成果为目的,在民防大楼一楼建成便民服务平台和大型展厅,二楼设立大型综合图书馆,三楼设置综合信息指挥室,打造形成集信息与咨询、服务与审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窗口;一条五星大道,以“五星达标、3A争创”为创建标准,建成以蒲公英党建基地、平安体验馆、特色商铺等为内容的生活、休闲、办公、消费多功能综合点;一条党建示范带,探索“党建+商贸”特色模式,集中党建元素,在集镇三叉口至天姥一路建成一条安全基础扎实、经营管理规范、行业自律能力强的红色商街,助推儒岙商贸持续繁荣。

  通过创建A级景区村,提升旅游景观品质。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促进服务业提升,实施天姥古驿景观带、游步道建设、旅游公厕建设等一批乡旅项目,新增A级景区村6个,2A级景区村3个。重点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着重“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因地制宜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沿线美丽乡村精品,辐射带动全镇旅游发展。如:横板桥村重点突出“诗路古驿”品牌,打造供游客体验的红色驿站和诗路驿站展示馆,并在原有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提升穿村而过的河道景观。落户南山村的白金民宿“尚诗堂”,通过大量聘用石匠、木匠、泥瓦匠、篾匠等传统手工艺人,把荒废破旧的江南民居,改造为一座具有浓厚唐宋文化韵味的隐秘度假庄园。截止目前,全镇已高标准完成诗路古驿横板桥、千年古村南山等17个主题村和东、西两条示范带打造,基本实现点上示范、线上成品、面上成景。通过举办一系列乡村旅游节活动,挖掘唐诗、古村、非遗等文化内核,实现“以节促游、以节富民”,先后举办了森林休闲节、农民文化节、农民书画作品展、文化礼堂闹新春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20余场,吸引群众超过20000人。积极参加各类旅游推介、赛事等对外宣传“诗路小镇”形象的活动,举办绍兴诗人重走“唐诗之路”采风活动、“寻梦诗路小镇·拾遗天姥古韵”摄影比赛、“唐诗之路”越野赛、越温台三地诗路文化走亲汇演等大型活动,有力推动了“浙东唐诗之路”文化的共享、共建。建立完善的招商引资计划,突出天姥山景区附近的重点村,逐个挖掘可招商亮点。结合各村特色,会墅岭村芭蕉山自然村引进隐逸酒店、横板桥村引进横板桥乡村记忆馆、关岭村引进关岭茶舍等3个旅游项目。

  设施共建共享有广度

  目前,儒岙镇在推进区域共建共享上成效显著,向上,能够与新昌县城相链接,积极承接医疗、教育等部分功能;向下则可以辐射到一般镇及镇区周边的农村,吸引农村劳动力集中就业,辐射带动回山、东茗等周边片区乡镇同频共振,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围绕“共建共享”这一目标,通过完善市政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将儒岙镇建成为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特色明显、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好、集聚集约水平高的县域副中心型美丽城镇。

  按照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加快中心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推进集镇饮用水源污水管网延伸改造、集镇供给排水配套管网及渠道改造提升、污水调节池新建及配套管网工程等项目,“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以优秀等次通过省级验收。作为新昌南大门,儒岙镇是新昌南北片区乡镇连接的交通枢纽,是绍兴进入台州的必经之地,通过落实太下线项目,实现建成区10分钟内到达高速公路口的目标,同时按期推进横板桥至五王公路、天姥山通景公路等其他交通项目,提升交通网络外联度,营造便捷交通环境 ,健全区域交通网络。推进汽车站建设,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水平,实施环镇线、通景路等“四好”农村路,实现交通网络向农村延伸覆盖。持续推进芭蕉山水库扩容工程这一水源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775.73万元,通过增加水库坝高13m,使水库总库容由目前的4.42万方扩大至35万方,作为儒岙镇及周边村落日常供水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使用。

  构建5/15/30分钟生活圈体系,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在儒岙镇区建设完成家园中心(儒岙客厅)、在周边建设完成社区服务中心、在镇区生活区建设完成邻里中心,构建形成“邻里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家园中心”三级综合服务设施体系。积极适应县域副中心辐射区域内群众的需求,重视面向外来劳动力的大众文化设施建设,建成儒岙客厅1个,成立全县首个镇级文联,镇文化中心、综合文化站和新昌图书馆儒岙分馆投入使用,有序开放中小学体育场、体育馆,建设提升居民散步、骑行等休闲绿道。不断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发展以老人福利服务为重点,兼顾孤残儿童、残疾人托养康复和残疾人就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设施,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0家,2020年建设完成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公建民营11家。搭建培育和发展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的服务平台,为城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转创造条件。 其中,劳务输出产业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培育了甬港装卸服务有限公司和长甬劳务装卸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广泛吸引儒岙本地及回山、双彩等周边地区向外输出劳动力,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020年1至9月两家劳务输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0.4万元,占全镇商贸服务业的81.9%。

  不断推进平安共享,新昌县人民法院儒岙人民法庭,辖区为儒岙镇、回山镇二镇,通过开展“流动法庭”,解决周边乡镇乡村案件40余件,影响效果显著。近年来,法庭年均结案维持在330余件,月均存案工作量保持在1以下,案件调撤率在70%以上,民事可调撤率在90%左右,各项核心质效数据位于全院前列。切实推进教育共享,着力解决周边乡镇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实行外来学子随班就读制度,并制定随班生个别化辅导计划,在教学程序、课堂提问、堂后练习等过程中对随班生给予适当照顾,同时定期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他们在学校健康成长。如儒岙中学成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制订随班就读教育工作计划,并选拔一批优秀的教师重点对有随班就读生的班级进行教学。有序推进医疗共享,改善卫生院就诊环境,采购数字化医疗设备,定期邀请专家会诊,使儒岙回山片区患者不去县城即可享受专家的诊疗服务。统筹城乡医疗资料,实现医疗技术和人才共享,进一步深化开放共享的影像、医学检验、心电、消毒供应和病理诊断等中心建设,促进县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同时,为了适应健康老龄化和医养结合需要,及时推进康复医疗、老年护理和安宁疗护等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共体在资源共享、分级诊疗、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实现文化共享,以儒岙镇民防文化综合体为阵地,定期开展学校文艺演出、乡村非遗文化表演等文化交流活动,广泛吸引周边地区村民参与观看。

  儒岙镇美丽城镇创建是新昌美丽城镇创建的一个缩影,《关于高水平推进新昌县美丽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以镜岭镇、回山镇、沃洲镇、小将镇、沙溪镇等小城镇为重点,积极建设美丽城镇。结合美丽乡村“十线百点”规划结构,明确每个小城镇的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形成“一镇一方案”。到2022年,4个小城镇达到美丽城镇要求,其他小城镇达到美丽城镇基本要求,初步构建以小城镇政府驻地为中心,宜居宜业、舒适便捷的镇村生活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为确保美丽城镇创建工作行稳致远,新昌县多措并举予以保障。成立了县美丽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理清小城镇在城镇体系中的功能、地位与作用,推进重要街区、重要地段和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全覆盖,强化特色发展。建立技术专家服务机制,以县为单位推行美丽城镇建设首席设计师制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财政体制。积极引进专业化运营团队,通过市场化运营方式,实现多元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建立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库,探索建立与亩均挂钩的用地标准差异化分配机制,整合美丽城镇发展空间,促进资源要素集聚。

  如今,“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且各具风情的美丽城镇正在新昌大地上从图景变为风景,有力促进了城乡融合,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筑牢共富根基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彭慧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