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视频 | 昌江黎族牛皮凳:代代相传的民间手艺

[百科] 时间:2024-04-27 20:35: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200次

原标题:椰视频 | 昌江黎族牛皮凳:代代相传的椰视艺民间手艺

点击观看视频

粗细不同的藤条、两个圆木,频昌皮凳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水富村77岁老人林荣深的江黎间手手中穿插游走,40分钟左右,族牛一个上窄下宽的代代的民圆柱形凳子框架就制作好了,嵌上牛皮,相传昌江有名的椰视艺牛皮凳就基本成型。整张凳子的频昌皮凳制作,不需要一颗钉子,江黎间手全部手工制成。族牛

牛皮凳在昌江并不少见,代代的民集市上都有售卖。相传但其制作手艺,椰视艺却是频昌皮凳代代相传的。在水富村,江黎间手有50多人能熟练地制作传统的牛皮凳。林荣深是从父亲手里传下这门手艺的。

林荣深在制牛皮作木凳。记者 陈卫东摄

黎家人编织凳子当家具

牛皮凳在昌江,最为有名的是牙迫村,村子原先位于大山深处的王下乡,这是水富村的前身。因人多地少、交通不便,2002年牙迫村整村迁至现址才改名。村民到了石碌镇,要讨生活,开始制作牛皮凳到市场售卖,名气进一步打响。

“大概8岁左右,就开始制作牛皮凳了,这凳子耐用,坐着也舒服。”林荣深说,小时候家里穷,吃饭时连凳子都没有,他就开始和父亲学习制作牛皮凳。如今,在小小的诊所里,他就放置了几张自己制作的牛皮凳,人来人往都可以歇脚。

林荣深在制作牛皮木凳。记者 陈卫东摄

1998年,退休后的林荣深重拾手艺,不少人找他定制牛皮凳,村子里不少年轻人都跟他学过手艺。如今,虽然年纪大了,但林荣深双手依旧灵活。在他的家中,常年备有藤条、圆木;家里四处可见牛皮凳。甚至他还制作了牛皮桌和床。闲暇时,他就搬出小凳,拿出藤条、圆木,在家门前,一边沐浴暖阳,一边制作牛皮凳。

2017年,他耗时一个礼拜,制作了一张直径135cm的牛皮桌,是他迄今为止制作做大的牛皮桌。可惜,因各种原因,定制的客户没把桌子取走,成为他一个小小的遗憾,“仅这个桌子的牛皮,就耗了近百斤的生牛皮。”

林荣深制作最大的一张桌子,表面用整张牛皮蒙制,直径135厘米。记者 陈卫东摄

长在大山深处的牛皮凳原料

一张小小的牛皮凳,其制作过程可不简单。仅藤条和一种黎语称作“赛胜”、成形性较强的乔木原料,就不易得。它们长在王下乡的大山深处。

王下乡地处霸王岭腹地,曾是海南最贫困的乡镇之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填饱肚子,村里家家户户都会上山打猎,砍树种山兰稻。林荣深依稀记得,儿时,父亲从山上回来,有时身后就拖着藤条和乔木。如今原料可在市集上买,没有时只能再到王下乡找。

林荣深制作最大的一张桌子,表面用整张牛皮蒙制,直径135厘米。记者 陈卫东摄

林荣深制作最大的一张牛皮桌子。记者 陈卫东摄

原料有了,还需要进一步加工。粗藤条要拗折捆绑;细的藤条要对半剖开;乔木经过剥皮后,箍成大小不一的圆形木框。这些原料都要经过晒干或自然风干,才能保持韧性。“藤条和木框晾晒干后,还要烟熏,可以防止虫蛀,让凳子持久耐用。”林荣深说。

最复杂的是牛皮的镶嵌。村民购买到牛皮后,根据圆木框口径进行切割,用凿子在牛皮边缘凿口,放到凳面位置固定后倒持牛皮凳,浸泡到沸水中摆动,再把牛毛悉数刮除。经过三四天暴晒后,牛皮成型。村民要在牛皮上钻圆孔,再用整根的细藤条交叉穿过,固定凳面,美化了凳子。

林荣深家里堆满他木制藤编半成品。记者 陈卫东摄

“牛皮凳的规格,有高、矮两种,呈上窄下宽的圆柱形。村民可应定制者的要求制作,让不同人群坐上去都能感觉到舒适。”水富村村干部林荣丽说。

如今,牛皮凳成了水富村的一个特色产业。村民们接到订单后开始制作,等客户上门收取。在节庆活动,当地政府也会向村民定制牛皮凳。2016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到来之前,昌江县政府向水富村村民订制了3000张牛皮凳,是目前最大的一笔订单。

林荣深制作大大小小的牛皮桌子、凳子。记者 陈卫东摄

近年来,昌江县委、县政府将牛皮凳这一黎族文化工艺品,当作旅游工艺品加以推广。在旅游景点、王下乡民宿都能看到牛皮凳的身影,既让民族技艺得到传承,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李绍远(李绍远)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