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一线探访:卧龙注重“三防” 避免再成“孤岛”

[探索] 时间:2024-04-29 20:23:5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6次

原标题:汛期一线探访:卧龙注重“三防” 避免再成“孤岛”

位于卧龙镇卧龙关村头道桥组刘家大地的三防临时避险点。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代强摄

点位背景

作为全国唯一为保护大熊猫设立的汛期线探特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坝州境内,访卧面积20万公顷,龙注有居民5600余人。重避“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免再因部分山体被震松,成孤特区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山洪、三防滑坡、汛期线探泥石流等灾害,访卧甚至曾因强降雨而数次断道、龙注断电、重避断信号,免再成为“孤岛”。成孤

针对全省3.3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三防我省已安装3.2万台(套)位移变形监测仪等,基本实现受威胁30人以上隐患点专业监测全覆盖。

一线探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代强

“这条沟一截宽一截窄,一下大雨河水就变浑,水流急得很。”近日,阿坝州汶川县卧龙镇卧龙关村五里墩组地灾监测员沈安云,一大早就出门沿卧龙关沟进行防汛巡查。

进入汛期以来,卧龙特别行政区打出“人防+物防+技防”组合拳,提前做好防汛救灾应急预案,修建临时避险点,并多次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努力将汛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人防:93个隐患点均有人值守

有没有滑坡、泥石流隐患,有没有大石滚进河中造成堵塞……300多米长的河段,沈安云一路走一路仔细查看。进入汛期后,沈安云每天都要沿着卧龙关沟巡上几圈。“一发现紧急情况,就要马上向镇上报告,再按要求及时通知组织附近村民,按定好的路线撤离。”

“要是下雨天,监测人员必须24小时在隐患点值守。”卧龙特区副主任柯仲辉介绍,特区已排查出93个可能直接威胁群众安全的隐患点,每个隐患点都安排了监测人员。

此外,卧龙特区还在区、镇、村、组均建立防汛相关组织机构,安排专门人员,明确“责任田”;区领导包片,镇、村(组)包保,把防汛责任落实到人头。

物防:建护栏打桩设防护网

在卧龙特区内皮条河沿岸一侧,记者看到一段灰色护栏有新修的痕迹。

“这是防洪治理工程的一部分。”卧龙特区水利办主任蒋海介绍,2016年、2019年发大水,这段河堤被严重损毁。如今,这里修建了6米多高的防洪护堤,安装了300多米长的混凝土护栏,还对河道进行了清淤。护栏和路面之间还留有不少于3米宽的通道,便于检修、维护和抢险。

卧龙特区还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对6个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对29个隐患点进行应急排危处置。蒋海举例说,一些山上有裂缝,雨水进入裂缝容易诱发滑坡,当地便用布将裂缝封闭起来,减少灾害扩大的可能性;为拦截山上的滚石,在一些地方打了抗滑桩、设置了防护网。

技防:新建山洪灾害预警广播

在国道350沿线,记者见到多套形似路灯的设备。

“这是山洪灾害预警广播。”卧龙镇镇长助理刘刚说,圆柱体是雨量计,当雨量达到一定数值,下面的大喇叭就会报警,提醒附近居民紧急撤离,“近期镇上新建了好几套。”

“技防是防汛的重要手段。”柯仲辉介绍,今年,在省林草局等部门的帮助下,卧龙特区安装了20多套位移检测器,监测塌方趋势。其信号接通相应平台,发现问题可安排就近人员实地核查处置;配备了两台单兵通讯装置,该装置通过卫星传递信号,可应对断道、断电、断信号等紧急情况。

在卧龙镇卧龙关村头道桥组刘家大地,有一个临时避险点,旁边竖着一块绿色指示牌。“这个避险点20多天前完工。”刘刚介绍,这里安装了14顶帐篷,基本能满足头道桥组206名居民临时避险。目前,特区已建成多个临时避险点。

卧龙特区提前制定了应急避险安置方案,专门针对月亮湾、沙湾等重点隐患点制定了撤离方案。

记者手记

从完善细节做起

行走在卧龙特区,依然可以感受到“5·12”汶川特大地震“余痛”:葱郁的大山上,仍有裸露的“伤疤”;曲折的河道中,不时可见成堆的落石……

被地震严重毁坏的自然条件,还在进一步恢复。我们需要从完善一个个细节做起,筑好一道道护栏,搭好一顶顶帐篷,做好一次次巡护,把目标看清,把步伐迈实,守护好人类和众多动植物的共同家园。

从卧龙特区防汛做法看,当地注重打好提前量,主动谋划、主动作为。这样的思路理应坚持——与地灾隐患角力,如果每一次都能减少一点损失,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角力的胜利。(记者 王代强)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