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校暑期参与“乡村振兴行动”:学子脚下乡村路 引来实践“致富经”

[综合] 时间:2024-04-17 09:40: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5次

清华大学实践团队对民宿选址地进行实地考察

北邮实践团和村民们交流并提出电商销售建议

北中医实践团学生为当地村民进行手诊

北京农学院实践团为当地村民进行栽培技术指导

  继本报8月19日报道《首都大学生扶贫:从新知到心知》、多高8月26日报道《首都大学生暑期实践感受70年发展变化:实地实访实收获 见情见景见初心》之后,校暑乡村行动学脚下乡北京青年报记者继续对暑期首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年作为行动”进行了采访,期参本文聚焦了一组首都大学生为乡村振兴提供“青年方案”的振兴故事。这个暑假,村路来自首都不同高校的引实大学生深入到祖国各地乡村,结合基层需求、富经发挥专业特长,多高用青年人的校暑乡村行动学脚下乡热忱和智慧服务乡村,为乡村提供可行性的期参致富方案。

  清华大学

  挖掘村庄千年历史 打造“教育+旅游”民宿

  农村当前的振兴发展状况如何?乡村振兴应当聚焦哪些方面?如何让乡村振兴战略有延续性?7月25日至8月3日,来自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的村路18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文昌镇七曲村共同开展了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引实他们在实践调研的富经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位于七曲村的多高七曲山大庙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文昌文化在这里传承千年,每年高考前后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和家长前来参观,但村中并无让游客驻留的旅游产业,商业配套比较落后,往往游客们当天来了当天就走,即使发展旅游也不能给村子带来收益。在调查的过程中,实践团队了解到,七曲山大庙旁有这样一块难得的土地,背靠青山,直面山谷,位于苍松翠柏之中,崎岖蜀道之边,然而经过居住用地整合之后,这一片传统的建筑群空置了很久,土坯破落,灰瓦缠丝。“何不把这一块土地打造成精品民宿,让游客们住上几宿再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曹蕾提出了打造民宿的设想。

  有了这样的构想,实践团队马上行动起来。如何在保留乡土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创造空间?这给实践团出了一道难题。他们和带队老师商量,和梓潼当地的民宿设计公司交流,参考日本等多地民宿产业的优秀案例,经过三轮方案修改,统筹各方面意见后,最终确定出一个“教育+旅游”的方案:以文昌文化为核心,打造集研学实践、田园体验、休闲民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在保留原有乡土风貌的基础上,打造文昌文化研学驿站。实践团和当地政府以及公司进行了交接,最终,这个方案得到了认可。

  据介绍,民宿群落建成后,其中一栋将成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作为带动当地文化教育研学产业在梓潼发展的触媒点,实现学生实践、远程教育和研学拓展的功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北京邮电大学

  借助互联网新手段  让大山的农产品“走出去”

  在安徽六安霍邱县有这样一个村庄,村民不管是采购生活物资,还是贩卖农产品都要去十几公里外的镇上,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

  这就是霍邱县黄郢村。霍邱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赚钱,这里的村民养殖过小龙虾、鸡、鸭,但年底的利润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尽管农产品丰富,但外面的人不来买,里面的人也卖不出去,销售问题就像 ‘围城’一样,挡在村民们的眼前。”北京邮电大学雁翔团校实践团队员杜世博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个暑假,他们团队十个人走进黄郢村,深入了解了当地贫困户的真实生活。

  “既然互联网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乡村,为什么不让这些村民通过网络平台把农产品卖出去呢?”学习经济学的姚一帆一提出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不正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嘛!”通信专业的周家恩同学说。

  村长很快招呼来了村里的村民,村民们排坐在会议室里。几位坐在讲台上的大学生变成了老师,一开始还有些羞涩,但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开始从物流、渠道、管理、平台运营、产品生产等角度细致地为村民们讲解,积极贡献自己的“金点子”。随着交流的深入,台下的村民们已经按捺不住尝试一下这种新式的信息化商业手段,有的打开电商平台仔细浏览,有的急切地询问“大学生老师”自己的农产品该如何升值,还有的已经准备注册账号成为电商卖家了……全程认真做笔记的村长在最后总结说,“今天听了咱们北京来的大学生的宝贵建议,我觉得电子商务这件事很有搞头,我们大家要团结协助,互相配合,一起推动村子的发展!”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