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我们何不接纳“职工道德银行” 正文

我们何不接纳“职工道德银行”

[焦点] 时间:2024-04-28 07:30: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32次

从今年8月份起,不接上海浦东公交金高公司推出了“职工道德银行”,纳职规定凡每个员工做了好人好事,工道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不接积分,存入公交公司为员工所开的纳职“道德银行”账户中,当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工道还能兑换相应的不接奖品,如高压锅、纳职洗发水、工道沐浴露等。不接(11月11日《东方早报》)
  
  “职工道德银行”遭人诟病,纳职首先在于他采取积分制的工道量化方式,对道德行为进行了价值比较。不接人们认为,纳职爱心无大小,工道道德又岂能分等级高低?更“严重”的是,它以实物奖励倡导职工道德行为,被人视为“道德货币化”,只会制造出功利驱动下的“伪道德”。显而易见,反对者们所追求的,无非是“真道德“。它不受任何外力的诱导或强制,仅仅出于个体对良知的遵从,不能被任何“标尺”所衡量。这些,固然没有错。
  
  但是,令人纠结之处在于,个体的道德行为虽可以出于纯粹的精神驱动,但续接着道德行为的现实生存领域,却无法摆脱基本利益的考量。好人“流血又流泪”的负面案例,已经勾勒出了这种冲突图景,并大大压抑了公众向善的精神自觉。“真道德”生存的精神土壤,受到了现实因素的挤压和腐蚀。道德本能之前,利益考量的干扰,出现得更为频繁。
  
  正因此,消除行善者的后顾之忧,保障他们的利益,正在成为一种共识。这有利于激发人们的道德自觉,为“真道德”的生长培育土壤。对于见义勇为者的物质奖励、医疗兜底,均在此列。既如此,我们何不接纳“职工道德银行”呢?事实上,它也是对职工因行善而利益受损的一种损失性弥补,一种保障。毕竟,出租车司机“帮马大哈父母找回走失的孩子”,虽然能攒下50个道德积分,但或将因此而错过某个客户。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道德银行”的物质奖励,不就是一种基本利益的保障吗?
  
  而且,无论是洗发水、沐浴露,还是更高级别一些的高压锅,这些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用品,其象征意义更为浓厚。担心出租车司机们受到一瓶洗发水的诱导而去做好事,是不是把他们想得太穷酸了?而为一个高压锅造假,在熟人面前,赔上自己的诚信和荣誉,值吗?或许,更为真实的图景是这样的:他们只不过是顺手做了一件好事,既然有“道德银行”,那就上报给公司,释放自己的精神荣誉需求,至于用积分兑换而来的洗发水,笑一笑,拿过来用完了也就罢了;而那个高压锅,或许会成为一位父亲向儿子讲述自己“事迹”的载体。总而言之,意义大于功利,精神大于物质。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