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纪录片《征程》|第二十集 丝路心相通

[综合] 时间:2024-05-01 04:49:0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76次

  他们的作品不断延伸,沟通东西、纪录集丝连接世界。片征他们奋斗在远方,程第在地域不同、相通语言不同、大型肤色不同的纪录集丝朋友圈,一起成就梦想。片征他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程第让“一带一路”越走越远,相通越走越宽,大型越走越实。纪录集丝

  这里是马尔代夫,一千余个珊瑚岛礁,程第宛如一颗颗散落在印度洋的相通绿宝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马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阳光、沙滩和海,是这片美景的代名词。但这也是一片风高浪急、波涛汹涌的海域。桥梁工程师林树奎正在带领中国工程团队,修建一座两公里长的跨海大桥,用来连通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和隔海相望的机场岛。

  中马友谊大桥项目施工技术组组长 林树奎:海底下的话是波涛汹涌,流速是非常快的,所以导致这个地方浪比较大,施工作业最不利的一个地理位置。最困难的时候,这个船舶和钢护筒形成一个共振,容易把船体撕裂。一个月的时间一点都没有进展。

  此前,这片海域被认为是“建桥禁区”,从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到机场,只能坐船。一旦遇到极端天气,交通就会中断。用桥梁将岛屿串联起来,解决交通不便的难题,成为马尔代夫人民共同的梦想。

  常年受到涌浪的影响,这片海域一年近三百天都不具备船舶施工条件。林树奎必须见缝插针,在海浪小的间歇期,寻找施工的时机。

  今天,潜水员要把波浪检测仪安装到46米深的海底,以监测浪涌的变化。这里海底洋流复杂,水压巨大,安装仪器耗时费力,很不容易。

  潜水员在水下,每次只有35分钟的工作时间,否则他就有可能因为体内氮气超标,形成堵塞血液流通的栓塞,这是致命的危险。

  半小时后,潜水员安全浮出水面。

  潜伏在海底的波浪检测仪开始监控着浪涌的变化,为工程团队提供准确数据。

  数据传回万里之外的中国。湖北武汉,国家级桥梁实验室,数十名专业工程师迅速集结,为马尔代夫前方施工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他们将马尔代夫海底的洋流数据输入电脑,测试平台模拟出海浪的形态。很快,他们找到了施工的窗口期。

  林树奎:反复实验,实验了一个半月左右,得出了一个参数,在小于波高75(厘米)的情况下,那么我们船舶是可以吊装作业的。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内团队来支撑,困难是暂时的,相信建桥的话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应该说世界上也没有多少可以解决的。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十年来,中国建起了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中国的工程师掌握了世界先进的桥梁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建桥实战经验。这些给了林树奎他们修建这座大桥的勇气和信心。

  整个建桥过程中,工人们要完成近两万个焊点的焊接。焊接工作需要带电作业,一旦海水打湿电路,工人们就有触电的风险。两次浪涌之间有14秒间隔,这是安装在海底的波浪检测仪提供的准确数据。焊工们需要在14秒内完成一个焊点的焊接,然后在海浪扑上来之前,关掉电焊电源,并将它挂到高处,防止被海浪打湿。

  林树奎:所以说我们就是把它比喻成“啃”,一点点“啃”。用时间,用我们的意志去把它慢慢地磨下来。

  建设者们除了在海浪中艰难焊接,还时刻关注着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林树奎:像我们的焊工,他们在焊接过程中,剩下的焊渣,他要丢到焊渣桶里面去,不能丢到海里面去破坏生态环境。我们朝下一看,看到海龟、海豚在游,包括鱼,我们都不忍心对环境进行一个破坏。

  就是在这样汹涌的波浪间,工人们小心收集,努力保证焊渣不掉进大海,完成了至少3吨焊渣的回收。

  “一带一路”是一条发展之路,更是一条绿色之路,海外施工项目走出去的不仅有领先的工程技术,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发展理念。

  在马尔代夫外海,六百多名建设者紧张施工,用974天时间,在印度洋上修建起这座跨海大桥。

  2018年8月30日,中马友谊大桥正式通车。从马累到机场,由原来风浪中坐船颠簸20分钟,变成现在的开车5分钟,天堑变通途。

  马尔代夫当地居民:以前人们生病时,必须使用胡鲁马累和马累之间往返的渡轮。但是现在我们可以使用急救车,在10至15分钟内将病人送往马累和胡鲁马累的任何医院。

  林树奎:非常有幸能参与这个“一带一路”的项目建设,通过这个项目的建设,我们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建桥技术得到质的飞跃和发展,而我们是其中的参与者,也是实践者,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并享受其中。

  中马友谊大桥连接了首都马累和机场,也连接了中国和马尔代夫。这场友谊将继续延续,这条“丝路”沟通东西、连接世界。

  从马尔代夫出发,一路向西穿过红海,来到“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埃及。

  王瑶:我以前不会理发,我其实以前的头发到这儿呢。埃及实在是太热了,后来我就想办法,干脆剪个短头发得了。

  每隔一个月,王瑶就会自己上手把头发剪短,这是来埃及的四年里,她学会的一项生存技能。

  王瑶:打个招呼,来来来。

  同事1:我来自陕西商洛。

  同事2:我叫宋天绍,来自贵州纳雍县。

  同事3:第一次出国,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做事。

  王瑶:想不想老婆孩子?

  同事3:肯定想。

  王瑶:想老婆多一些孩子多一些?

  同事3:想老婆。

  同事4:我叫武强,我来自黑龙江省鸡西市,我没有老婆,有志青年。

  王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同事4:找个老婆。

  王瑶:那就是CBD(中央商务区)标志塔“非洲第一高楼”。那个就是“(沙漠)双子星”,然后中间的是“中埃友谊连廊”。

  在这片广袤沙漠中建设的,就是王瑶所在的中国企业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

  2016年1月21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埃及总统塞西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企业与埃及政府签署了埃及新行政首都项目建设框架合同。

  从2017年开始,王瑶和同事们陆续来到这片近60万平方米的戈壁。他们将用五年时间建成十座写字楼、五座公寓楼和四座大型酒店,以及高达385.8米的“非洲第一高楼”标志塔。这里将是埃及未来新行政首都的中央商务区。

  王瑶是项目十个标段中唯一的女性项目经理,负责两座商务办公楼的人、财、物以及工地现场的管理协调工作。36岁的她已有近12年的海外项目建设和管理经验。

  王瑶:给大家介绍一下,那两栋楼就是我们(盖)的,然后是17万平(方)米,142米(高),27层。

  按照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2022年6月30日之前,王瑶负责的标段必须完成标准层和大堂的装修。为了赶工期,王瑶安排招聘了一批埃及本地工人。

  王瑶:各位工友大家中午好,我叫Marina,我是C11和C12的项目经理。我从中国来到埃及,我是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我的爸爸妈妈也在中国,他们对于我最大的期望就是平平安安回去。我相信对于你们一样的,安全就是第一位,你们出了任何的安全事故,谁替你照顾你的父母,谁替你照顾你的老婆,谁替你照顾你的子女?小龙翻译。

  小龙:你们必须注意安全,戴好安全帽。

  王瑶:如果我们去工地现场发现你所有的戴到位了、穿到位了,我们就会给你发放这张行为表彰卡兑换礼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为你的子女做出榜样来!

  埃及工人:OK。

  王瑶:好的,谢谢。

  做完安全培训,王瑶开始了每次来工地必须要做的事——巡楼。

  王瑶:我觉得巡楼呢,首先你能自己和工人建立一个心与心的连接,当然你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质量问题、安全问题。

  王瑶:下次要继续保持,一定要登高作业的时候要(系)安全带。

  王瑶:你们这个工具,这个烧水是吗?

  小龙:你们这些工具是用来烧水吗?

  工人:对,我用来烧水的。

  王瑶:在工地是不允许的,我们下面有集中烧水喝茶的地方,你们得去下面好不好。

  提高了安全意识还不够,还得让埃及工人提高手艺。

  王瑶:我们今天是刚好有一组新到的这些工人,中国师傅正在教他们,我们过去看看他们是怎么沟通交流的。

  老陈:用泥(抹)上去,5(毫米)。厚了厚了。薄一点,厚一点。

  阿合曼:薄一点,厚一点

  老陈:这个叫厚,这个叫薄。小抹子。

  阿合曼:小抹子。

  老陈:小抹子。

  王瑶:他叫阿赫麦德是吧?

  老陈:他叫阿合曼。

  王瑶:阿合曼你喊他什么,你怎么称呼他?

  老陈:老陈。

  王瑶:老陈。

  王瑶:在海外我们中国工人带埃及人,指着物品。你教我说中文,我教你说阿拉伯语,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然后的话这个语言能沟通,文化能沟通,现场的活儿教起来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

  老陈:阿合曼好朋友。

  阿合曼:好朋友,兄弟。

  老陈:兄弟,好朋友,对。

  属地化用工是“一带一路”海外工程项目的特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工作交流中互通起来。王瑶负责的标段,在施工高峰时期,中埃员工比例达1:12,团队1300人中有1200人是埃及员工。

  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P3标段项目经理 王瑶:一方面从企业来讲,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另外一方面呢,你培养的这些属地化工人,他们学习到了技能也能更好地找到工作,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王瑶:当你用硬的东西去敲击……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