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全球最大60公顷热带雨林样地——植物科研的监测和发现有多难?

[时尚] 时间:2024-05-03 13:55:3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02次

原标题:走进全球最大60公顷热带雨林样地——植物科研的走进最大植物监测和发现有多难?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全球南国都市报 谭琦 文/图

“工作中你最喜欢的公顷是什么?”“上山。”

“那最害怕的热带是什么?”“还是上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森林生态研究中心(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雨林样地有多以下简称“森林生态中心”)李艳朋博士口中的科研“山”,是测和位于尖峰岭原始林区中的60公顷(900亩)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俗称“大样地”)。这个让科研人员“又爱又恨”的发现地方,蕴藏着丰富的走进最大植物热带雨林科研资源,也隐藏着危险和艰难。全球中国林科院热林所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尖峰岭生态站”)的公顷科研人员长期驻扎于此,在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热带雨林大样地里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研究工作,也在这里陆续发现了植物生长的雨林样地有多秘密。植物科研的科研监测和发现有多难?跟着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团的脚步,一起探访植物科研的测和故事。

热带雨林中用绳子围起来的网格样地。记者谭琦/摄

探秘雨林

48万株植物都有“身份证”

每隔5年做一次“人口普查”

斑驳的阳光从叶片的缝隙中挤进来,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深处,安静得能听到虫子穿过草地的声音。厚厚的枯叶吸饱了雨林的水分,一脚踩下去就像踩在地毯上。跟随着李艳朋的脚步,记者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上,时不时需要帮忙拉一把,才勉强走进尖峰岭大样地的边缘。

“这已经算是比较好走的路了。”李艳朋右手抓住一根树干便轻松地爬上一个接近90度垂直的土坡。这条藏在密林深处的道路,是许许多多科研人员无数次被荆棘刺伤、忍着被山蚂蟥咬的痛“走”出来的路,路两旁的植被接近膝盖的高度,丛林中的危险藏匿其中。

科研人员在爬近90度的土坡。记者谭琦/摄

在物种极其丰富的热带雨林穿行很费劲,可想而知科研人员的工作是多么艰辛。但走进大样地,和植物打交道是李艳朋最喜欢的事情。“这里的每一棵树我们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同时完整地记录了它们的生长等动态变化。”李艳朋介绍道,尖峰岭60公顷热带山地雨林大样地内共有290种约48.5万个植株,从2009年开始,尖峰岭生态站的科研人员花了近4年的时间,将其划分成1500个20米×20米的样方,并对样方里每棵树木进行了挂牌,记录种名、胸径和坐标。

“每棵树都是雨林里面的‘居民’,这个标牌就是它们的身份证。”李艳朋解释道,为了探索热带雨林植物生长的秘密,每隔五年,还要对它们重新进行“人口普查”,科研人员需要再次测量每个个体的胸径、树高以及生长状态等信息,以便为它们更新“身份证”。这项工作需要30多人耗费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测量的面积超过8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负责地形测量64公顷次生林大样地的工具。记者谭琦/摄

危险重重

雨林里迷路、被山蚂蟥咬

百米的山路要走一小时

在总面积为2万多公顷的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涵盖了滨海有刺灌丛、热带稀树草原、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和山顶苔藓矮林等多种植被类型。尖峰岭60公顷大样地建设于该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之中,它也是目前全球单个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样地。在样地复杂多样的环境里,生长着令许多科研人员害怕的动物——山蚂蟥。

“没有被山蚂蟥咬过就不算进过山。”森林生态中心尖峰岭生态站助理工程师张涛也长期在大样地进行植物的监测工作,在他的脚上和手上都留下了被山蚂蟥咬后留下的痕迹。别看山蚂蟥看起来不灵活,但它攻击人的速度却既快又狠,并且难被察觉。“基本上裸露着皮肤走过草丛,无论走多快都会被它‘盯’上。”张涛说,山蚂蟥会在皮肤上咬开一个“Y”形的伤口进行吸血,同时它的唾液腺会分泌一种具有抗凝血作用的物质,进而导致攻击对象的伤口流血不止且难以愈合。

刚开始走进热带雨林原始林的大样地里,张涛常常会迷路。“后来我找到一种方法,只要跟着水流往下游走,就肯定能够出去。”说起自己的糗事,张涛“哈哈”地笑出声来。复杂的山路和盘根错节生长的植物增加了在热带雨林行进的难度,许多垂直的土坡需要科研人员手脚并用才能前行,有时候百米的山路要用掉近一个小时。

如果要到公里网格样地进行监测工作,困难程度又要提升一个等级。为了实现从点到面对尖峰岭林区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尖峰岭生态站的研究人员还在尖峰岭林区内建立了164个公里网格样地。“里面的很多样地可以说位于‘无人区’,有时候为了找到固定位置的样地,我们需要跋山涉水,常常在路上就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还要带着帐篷和干粮。”张涛说,长时间在热带雨林内进行调查工作是家常便饭,危险也如影随形,但同丰富的植物种类带给自己的震撼和触动相比,这些困难就都不值一提了。

新的出发

9年间发现7个新植物种类

将建立64公顷次生林样地

带上砍刀、扛起塑料管、拿起红绳、背上全站仪,迎着晨曦,负责地形测量的工作人员李步杵带着测量队伍往山里走去。在海南省尖峰岭林业局(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助下,森林生态中心正在尖峰岭建立一个面积达64公顷的次生林大样地,李步杵负责样地建设前期的测量工作。打开标注有1681个20米样点的样地网格图,李步杵要用随身携带的油性笔对已完成的测量点进行逐一标记。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里将会是科员人员新的野外实验室。

科研人员油性笔对已完成的测量点进行逐一标记。记者谭琦/摄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这个天然的野外实验室中,科研人员交出了一份份出色的答卷。随着对尖峰岭林区的深入考察,许多新种也相继被发现。自2011年以来,尖峰岭生态站团队在海南热带雨林中发现了尖峰霉草、尖峰马兜铃、乐东马兜铃、海南线柱兰、海南桦、雪影薹草和尖峰水玉杯共7个新植物种类,占海南近15年新发现植物新种的1/15。截至2019年9月,尖峰岭生态站先后为国内外约60多家科研机构提供数据共享和支持服务,样地调查143385条数据、样地辅助工作2800多小时、样地采样29200多份、样品理化分析约35000个数据、科学数据离线服务超过20GB。

热带林业研究所森林生态研究中心尖峰岭生态站主要开展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动态及其维持机制研究、热带森林碳汇动态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热带森林水文生态功能和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四个主要方面的监测研究。“海南尖峰岭获得的成绩,是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携手奋进的结果,我们的工作就是尝试告诉更多的人关于热带雨林中植物生命变化的故事,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李艳朋博士说,中国林科院热林所老一辈的科学家坚持不懈地努力、坚忍不拔的科研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一直激励着大家不断去探索并揭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奥秘,并利用科学监测数据和研究结果不断丰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监测资料,并为地方和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谭琦)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