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葡萄酒变身“拉菲”话说那些坑爹的消费

[焦点] 时间:2024-04-28 20:11: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39次

核心提示

  俗话说,拉菲买的普通葡萄没有卖的精。市场上令人大跌眼镜的酒变案例,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老百姓的身话说那日常生活中。难道真是坑爹这样,吃穿住用行,拉菲总有“消费陷阱”等着您?

  昨日,普通葡萄厦门检验检疫局公布了2011-2012年度十大维权案例(节选);同时,酒变泉州市消委会发布第11号消费警示,身话说那特别提醒消费者警惕商品房交易、坑爹网上购物、拉菲上网流量超限等消费纠纷。普通葡萄

  今日是酒变“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让我们梳理一下,身话说那这些年大家一起遭遇过的坑爹“消费陷阱”。

吃进口乳粉亚硝酸盐超标11倍!

  案例回放:2011年下半年,厦门检验检疫局连续检出4批次、133.5吨不合格进口乳粉。其中,3批次检出亚硝酸盐超标货物总量达到113.5吨,其亚硝酸盐最高含量竟达允许限量的11倍。1批次细菌总数超标货物重达20吨,细菌总数超过标准限值的1.5倍。其中3吨不合格乳品被依法实施销毁处理,其余130.5吨全部做退货处理。

  解读:“菌落总数”测定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长期食用菌落总数超标的食物,可导致肠炎、腹泻甚至食物中毒。“亚硝酸盐”是一种剧毒物质和致癌物质,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

普通红酒音译过来变“拉菲”

  案例回放:今年2月28日,厦门口岸进口一批葡萄酒,共计6种14028瓶、10521升,价值15698欧元,当即被厦门东渡检验检疫局责令进行标签整改。原因是,这批酒外文原标酒名为“CENTURYLAFAYETTE”,中文品名却为“世纪拉菲”,与法国名庄葡萄酒“LAFITE”的常用中文名极其相似,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解读:我国允许进口葡萄酒以其外文品名的音译或意译名称作为中文品名,但国家强制性标准明确规定食品名称不得误导消费者将其与另一产品混淆。2011年,厦门检验检疫局经检验发现30批进口葡萄酒不合格,原因均为中文标签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标注的产地、等级、产品类型等与实际不符,如普通餐酒、地区餐酒标注为法定产区酒,半干或甜型葡萄酒标注为干型葡萄酒等,这些都是违规的。

穿国外淘汰货国内变高档

  案例回放:2011年4月,厦门检验检疫局对一批来自韩国、品名为衬衣的货物进行外观检验时,发现其中12件衬衣明显有污渍、磨损,领口及袖口起毛等。逐件检验后,发现共有78件衬衣存在上述缺陷,疑为旧服装。据货主称,该批货物系国外品牌服装的尾货、库存货,以及零售店里的试穿样,进口后将作为中高档服装在国内销售。厦门检验检疫局第一时间出具了检验不合格证书,帮助货主向国外索赔,并监督货主将检出的旧服装进行销毁。

  解读:我国严令禁止进口、出售进口旧服装,有些旧服装虽经洗涤熨烫加工,仍是传染疾病的污染源,穿着以后,会使人感染各种皮肤病或其他疾病。有些病菌存在引发大面积疫情的严重危险,危及人类健康。检疫部门提醒消费者,千万不要贪图便宜,购买这些非法入境的旧服装。

住商品房交易曝九大问题

  案例回放:泉州市消委会在消费警示中称,当前商品房交易存在九大消费问题:一是合同纠纷;二是商品房质量问题;三是无证照开发;四是广告宣传与实际不符的虚假宣传;五是合同价格外收取费用;六是短斤少两;七是房地产开发商使用的电表、水表、电线等配套设施存在质量问题;八是新的房地产调控十条措施及地方政府的相关配套措施出台后,基于政策的变化引发购房者因首付款难筹、贷款难批要求开发商退还定金而开发商把新政界定为“不可抗力”不愿退还问题;九是房地产中介市场鱼目混珠隐瞒房屋质量问题。

  解读:签订购房合同时,应注意尤其是关键条款对自己是否有利,各自的责任是否明确;在合同交付使用时,要看清所购房屋是否通过竣工验收合格,供电、供水、通讯、数字信号等配套设施是否到位,各种手续是否齐全,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是否有后遗症。当购房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可携相关证据,到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建设局、国土房产局等行政部门申诉,或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用话费一夜被扣2000元

  案例回放:今年3月8日,泉港消费者陈先生9岁的儿子用手机上网看卡通片。隔天上午,陈先生拨打通讯公司的客服电话查询话费余额,发现已被扣去2000元话费,原因是当晚的流量早就超标,但通讯公司并没有及时发短信提醒。最终,经过调解,通讯公司只同意返还500元话费。

  解读:莫名其妙“被服务”,是很多手机用户遭遇过的。“3G网络开通后,不少手机用户对流量往往没有明确的概念,更容易掉入收费陷阱。”近来,泉州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收到20多起通信服务投诉,多数用户选择上网包月套餐,但由于通信运营商没有实时提供流量预警或预警滞后,用户经常在不知不觉中超过流量限制标准,而超限后收费标准奇高。而且,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各项服务或更改套餐,想要取消总是很难。比如,电话、手机新增业务免费试用3个月等,就无法取消。泉州市消委会提醒,用户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计费方式,要有流量管控概念,可以在手机上装个流量控制器的软件。下载图片、影视流量较大,喜欢看电影或上网看电视的手机用户,尽量选择无流量限制的套餐。

用WiFi也跑3G流量?

  案例回放:今年3月3日,石狮的消费者郭先生拨打12315反映,他2月12日购买的苹果手机,使用通讯公司的3G和家里的WiFi上网。近期,通讯公司发短信告知其已超过600元左右的流量费,上网查询后,发现超额的流量基本是在家里的WiFi范围之内。“我明明是在WiFi信号覆盖的地方,怎么还多出了这么多流量?”经过分析,可能是郭先生在上网期间曾走出覆盖范围。

  解读:工商人员提醒,不要以为手机连上WiFi后,就可以放心地启用大流量的应用程序或功能,一旦WiFi信号变弱或没有,就会自动切换到手机网络上,因此很容易产生大流量。

行购车定金打进业务员账户

  案例回放:近日,家住泉州市区的消费者陈先生向12315投诉说,自己在南环路某汽车销售店购买了一部某汽车品牌1.6L自动挡轿车,总价11万元,首付3.3万元已付。因按揭申请不成功,负责与陈先生接洽的汽车销售点业务员告知,只要自己交5万元定金就可先提车。陈先生马上又交了5万元,还收到了盖着公司印章的单据。等陈先生要去提车时,商家却称该业务员已被警方刑拘,拒绝给予退款或提车。陈先生却认为,自己再支付2.7万元尾款,商家就该给车。经工商人员了解,商家认为消费者将所谓的5万元定金打入了业务员的私人账户,而非公司账户,也应当承担部分责任。

  解读:工商人员提醒说,多数汽车消费纠纷集中在购车合同和汽车维修两大问题上。购车合同的纠纷多集中在消费者定金难退还,或打折退还定金。因此,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前要谨慎思考。此外,消费者在与商家协商各类赠品,比如导航仪时,一定要将赠品的类型仔细写在合同上,以免日后发生纠纷。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