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丨“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接棒

[时尚] 时间:2024-04-18 00:32: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52次

原标题:东方时评丨“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接棒

起于明宣德年间的非遗掐丝珐琅,被缩小成手机壳上的东方时尚纹样;苗族姑娘的刺绣,绣在了年轻人的时评T恤、背包上;秦腔、丨传更多昆曲、承需侗族大歌之妙音响彻南北……宝贵的年轻文化遗产正通过互联网走到民众身边。据快手官方公布的人接数据显示,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1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非遗视频。

“非遗”中既有美食也有戏曲艺术,东方还包括像油纸伞这样“慢工出细活儿”的时评手工艺制品。近年来非遗走红网络,丨传更多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承需青睐,为非遗传承增加了无限可能性。年轻2018年,人接有252万用户发布非遗内容,非遗超过六成生产者是90后。非遗文化通过网络媒介碎片化传播,不但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也还原了非遗技艺中的精华和本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主要以口口相传为主。由于非遗技艺本身有着工序复杂、工艺繁复、耗时费力等特点,仍有部分非遗项目面临着“人走技失”的传承窘境。因此,从技艺传承看,让非遗项目得到年轻人的认同与喜爱,打造非遗项目特色专业课程,培育非遗项目特色人才,应是当务之急。而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使非遗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而就参与和欣赏来说,即使有不少年轻人对非遗感兴趣,但跟风者居多,真正自觉传承非遗,激发出文化高度自信的年轻人,仍显得不多。因此,为了激发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和热情,借助“互联网+”,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元素激发其对中华优秀技艺的兴趣和关注度,吸引其主动参与到非遗活动中,以短视频、VR、直播等,将非遗制作成新颖活泼的新媒体作品,显然是让更多年轻人参与的有效办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毫无疑问,非遗是增强民族身份感和认同感的“引航灯”、社会和谐的“助推器”、国家发展的“软实力”、促进民族团结的“压舱石”。而“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接棒,由此,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让非遗在生活中再现,令其熠熠生辉,魅力无穷,这无疑是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着文化自信的力量。(刘天放)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