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 | 蔡微和《琼海方舆志》——奇甸 奇人 奇书

[知识] 时间:2024-04-27 22:37: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85次

原标题:文化周刊 | 蔡微和《琼海方舆志》——奇甸 奇人 奇书

■ 何以端

现存最早的文化海南地方志是正德末(1521年)刊行的《琼台志》,宁波天一阁孤本,周刊极其珍贵,蔡微这是和琼海方海南历史文化的极致遗存。

然而,舆志对这部奇书的奇甸奇人奇书研究尚待深入开展。史乘不是文化小说,每一笔都必须有依据,周刊“创作”毫无价值。蔡微司马迁的和琼海方《史记》不知考据了多少古籍,史志须代代传承,舆志一旦遗落,奇甸奇人奇书链条中断,文化后世将再难寻回。周刊

奇甸奇书 环环相扣

《琼台志》以唐胄一人之力数月能成,蔡微是由于享有巨大传承底蕴。

正德《琼台志》原版卷首的《琼海方舆志序》页面。 何以端 提供

该志所依据的全岛性地方志主要有四:一是佚名编撰、永乐十六年(1418年)刊行的永乐《琼州府志》(又称《永乐志》);二是蔡微编撰、宣德六年(1431年)刊行的第三版《琼海方舆志》(又称《方舆志》);三是刘预主撰、成化十四年(1478年)刊行的成化《琼州府志》(又称《成化志》或《刘志》);四是王佐所撰、不早于弘治甲子(1504年)成书的五卷未刊本《琼台外记》(又称《外纪》)。

它们都各自不同程度地传承了更早的史料。

唐胄本人实地采访有限,却善于搜寻,善于取舍,是位集大成者。

四部前志中,编撰年代遥遥领先、对后志影响甚大、唐胄引用也最多的,是《琼海方舆志》。

人们所能知道的元代海南状况,不下八成是靠蔡微独力抢救传承下来的,对洪武一朝的事记及宋代史料的传承,蔡微也有重大贡献。可以说,蔡微是海南现存史料的第一位“太史公”。

奉旨重启 兴灭继绝

《琼台志》原版卷首,除了王佐及唐胄《序》外,尚可见三篇序文,表示它们是《琼台志》的主要史源,其一就是《琼海方舆志序》,只是每页下部均有所残缺。尽管如此,仍然为该志的编撰缘起和经过提供了重要线索:

大府旧志不知作于何代□□□□□□后煆于乱,士人家藏本亦□□□□□□兵部侍郎孙公受指挥佥□□□□□□土,时奉旨询治地风物,略其图,献□□□□□□微集录,既成篇,邦士王□□□□□□□为刊行。会公丁母忧去,□□□□□□□来历,隋唐宋元,生齿日(繁)……(引文据2006年海南出版社《海南地方志丛刊》版本,以下无特别说明者默认为出自该版本《琼台志》)

“大府”是元代对海南安抚司的尊称,“孙公”就是洪武二年八月率兵登岛的兵部侍郎、广东卫指挥佥事孙安。从“奉旨询治地风物”可知,《琼海方舆志》是由明代海南首任军政主官奉圣旨安排采访编撰的。

序文末,缺字后剩余的落款日期是“六年辛亥秋八月”,按年号、干支兼用法,只有宣德六年(1431年)符合辛亥,上一个辛亥是洪武四年(1371年),不合,而宣德又没有十六年,所以缺字不涉及年份。

参考王佐、唐胄在《琼台志》中相关序文的意思,试将此段复原如下:

大府旧志不知作于何代,官庋册籍至正后煆于乱,士人家藏本亦蠹落几尽。国初,兵部侍郎孙公受指挥佥事职,率兵守阙土,时奉旨询治地风物,略其图,献呈□□。公乃命微集录,既成篇,邦士王□君慨然捐金,以为刊行。会公丁母忧去……

明代舆图中的海南岛及简介文字。 资料图

由于元末十余年“陈子瑚之乱”,城乡重度涂炭,连舆图、户籍等最基本的管治资料也焚毁无存,陈乾富降明时“无可献纳”,读书人家的藏书也因长期战乱,十不存一乃至百不存一。

所以,这部地方志近乎白手起家,文脉亟待抢救。兴灭继绝,千钧之重,谁能完成这个近乎不可能的任务?刚卸任的前朝海南最高学府负责人、知名宿儒蔡微,是不二之选。

蔡微系出名门,博学淡泊,具备古代卓越知识分子的诸多优点。他文才甚高,时任琼山知县李思迪评价,蔡微的文字海南无人可匹。而李思迪本人就是当时公认的国士,被贬琼山之前、之后,都在皇帝身边工作,后赐爵尚书。尽管如此,蔡微依然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孜孜不倦地抢救宋元残简,奠基明志架构。

名宦之后 劳而不仕

据《琼台志》相关记载,蔡微是名臣蔡襄之后,宋末渡琼居万州的祖辈为蔡遂孙,累代甘于淡泊,以教书育人为业,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康熙《乐会县志》载,蔡微“至正七年(1347年)任教谕”,在乐会掌教十多年,元末到郡“摄学事”。

由于古人“一生不事二朝”的气节之说,入明后蔡微即归隐不仕,但同意让自己的孙子蔡恂接受荐举,远赴山西做个不大的官,以此表明坚定拥护新朝的态度。因此,孙安登岛不久接圣旨后,立即放心地聘请蔡微主持将要“上达天听”的重大编撰工程。

从政治角度看,蔡恂出仕应在洪武二年(1369年),且至少已满16岁。按最紧凑的正常代际年龄,蔡微此时应不小于55岁,可见他出生应不晚于1314年。蔡微序言写于宣德六年,“微”为蔡微自称,必是本人,若已故由子孙辈代撰则必称“先父”“先祖”,退一步来说,即使蔡微老迈难于执笔,亦必在世,孙子才能以其本人名义完稿刊行。

由此推算,蔡微最初受命撰写方志时已年过半百,到宣德六年则达117足岁,这还是假设他39岁当爷爷、孙子又16岁出仕的紧凑算法,假如稍微放宽两年就120岁了,妥妥的琼崖寿星智者。

价值非凡 三版印行

古代印行一部书,所费不赀,但《琼海方舆志》在蔡微生前就印了三版,世所罕见。

第一版,无疑是洪武三年。因为洪武二年初,明太祖就调集人才设局编撰《元史》,次年又设局编撰《大明志书》,年底编成:“凡天下行中书省十二,府一百二十……东至海,南至琼崖,西至临洮,北至北平”(《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九》),海南这部书,《大明志书》点名等着用呢。“邦士王”君肯定兑现诺言出资印行,否则六十年后的序言就不会提到他,只是,初版相对粗略。

由于《永乐大典》成书于永乐六年,那么,初版《琼海方舆志》无疑就是当时被入撰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明代海南方志。

永乐前期,该志印行第二版,有相关负责人的记载:

(琼州府推官)郭西,泰和人。由庠生……洪武己卯(即建文元年,1399年)荐升。在任十余年,公勤、廉谨、详明,政声蔼然,曾兴创郡署及校勘刊行蔡微《琼海方舆志》。

《琼海方舆志》于郭西任推官的十余年内,即15世纪最初的十余年刊行,可以确认。

该志的第三个刊版,是宣德六年(1431年)或稍后,即唐胄见到的完熟版,有序文年份确证。

前后三版,足见《琼海方舆志》是明代前期最重要的海南地方志。至于各版内容有多大差别,分别是官修还是私书,书名是否相同,就成为包裹着这部奇书的一个个谜团。

唐胄编撰《琼台志》是正德末,上距宣德六年已近90年。时间和动乱是书籍的最大杀手,而这些杀手史上从来不缺。第一大幸,是唐胄能见到大致齐全的完熟版《琼海方舆志》;第二大幸,是嘉靖间始创的“天一阁”对正德《琼台志》的成功庋藏。

唐胄本是名家,又站在前人名家的肩膀上,宜乎《琼台志》受到如此赞誉。于是,蔡微、唐胄、天一阁,三个重要节点,接通了琼崖信史较高质量的千年传递。

锲而不舍 贡献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琼台志》注明引自“《琼海方舆志》”及“《方舆志》”的条文,达151处之多,远超其他各志,且门类齐全遍及诸卷,事实上的引用量又远远超过被注明的数量。

仅以“桥渡”为例,《琼台志》志所载,万州有详情的10桥、4渡,全是元代的。各条均列地点及河流走向,很多还列出始创者,但均不注出处,仅在“桥”之后列出另外八个桥名,后小字注“上八桥《方舆志》无注”。“渡”同样处理,后亦仅列“以上四渡出《方舆志》,有名无注”。可想而知,万州共18桥、8渡的26条记载,全部来自《方舆志》,其中正常的条文不注出处,不正常(缺省内容)的条文才加注,所以只出现了两条引注,显然是行文简明之故。

据查,仅桥渡类未注明的来自《方舆志》材料就有一百多条,接近注明引文的总数,全是具体建设记载。举一反三,《琼台志》实际引用《方舆志》的条文,不知凡几。具体事物中,可说元代的不下九成、洪武一朝的不下六七成,来自《方舆志》。

元代海南动乱频生,记载最缺,而且元代方志还辗转传承了宋代方志的不少内容;明代开国,创世举措多发轫于洪武一朝。《琼海方舆志》将地方掌故最脆弱的一个长环接上,这数百年的珍贵信息能劫后余生,最终出现在《琼台志》,大部分靠的是蔡微之力。

天佑海南,蔡微高寿,数十年锲而不舍,终于成就这份大功德,而后悄然退隐。

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正是靠像蔡微这样一个个先驱者的忘我奉献,得以薪火相传。(何以端)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