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聚合创新要素 发挥磁场效应 正文

聚合创新要素 发挥磁场效应

[焦点] 时间:2024-04-29 08:25: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97次

原标题:聚合创新要素 发挥磁场效应

位于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的聚合长虹公司大尺寸CHiQ智能电视整机生产线。 蒲 滔摄(中经视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钟华林

作为我国唯一的创新场效科技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城20年来,挥磁将聚集在绵阳的聚合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强大后盾,通过建立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创新场效成立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挥磁深化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等,聚合把各种创新要素聚合起来,创新场效转化为创新驱动的挥磁强大合力,创新主体能力明显提升,聚合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场效促进了绵阳科技城产业结构优化、挥磁产业层次提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聚合助推绵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场效

不久前,挥磁在四川省绵阳市举行的第八届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圆满落幕。这次“云”上科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科博会首次引入3D建模,运用AI技术,建立360度立体“云展馆”,共吸引270万人观看,约600家企业及项目参展,集中签约项目105个,签约金额达690多亿元。

展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20年来,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在科技创新方面积聚的不容小觑的实力是最强有力的背书。

创新驱动活力焕发

在位于绵阳的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排挂在展厅墙上并不起眼的薄膜是副总经理李文权口中的“宝贝”。“绵阳有3个全国‘隐形冠军’,这些薄膜就是其中一个!”李文权说。

一张薄膜能有多厉害?一组数据足以让东材科技和李文权有骄傲的资本:作为新型绝缘材料,其中一款“高阻燃电工聚酯薄膜”能抗住500千伏的电压,电击不穿、火烤不化,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另一款用于制造压缩机的低萃取物聚酯薄膜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55%。去年,他们生产的薄膜荣获工信部颁发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奖。

东材科技的前身是一家绝缘材料厂,也曾经历过低谷时期,是中国(绵阳)科技城倡导的科技创新之风让这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厂再次焕发青春。

东材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绵阳市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20年前,中央作出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定。这一决定,不仅使绵阳成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更使聚集在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成为绵阳科技创新的强大后盾。

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绵阳市创新主体能力明显提升,全市的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据统计,目前,全市4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占比达到97.39%,累计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2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40家,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6.61%,居全国城市前列,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在绵阳的各单位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科技奖励64项,居全国城市前列,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75.78%。

绵阳市委书记刘超说,近年来,绵阳持之以恒实施创新驱动,坚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6大重点产业和5G、新型显示、智慧家庭等6大创新产业精准发力,全市制造业发展的竞争力显著增强。

道道难题逐一破解

作为我国“两弹一星”重要研发基地,绵阳的人才资源令许多地方望尘莫及——这里有24名两院院士、800多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还有24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高端科研设施设备等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如何把各种创新要素聚合起来,转化为创新驱动的强大合力,是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重任,也是绵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多年的探索,一道道难题逐一破解。

针对大型高端仪器有的企业买不起、有的买回来用得少的现状,他们创造性地建立起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2017年以来,平台累计对外开放共享科学仪器6000多套,形成了近19万个检验检测、计量校准服务项目,先后为2400余家企业提供各类服务超过1.1万余次。“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仪器共享为核心,促进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形成了地方与科研院所科研资源跨行业、跨地区开放共享模式。”科技城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运营公司总经理陈俊岗说。

丰富的研发成果、科技资源如何转移转化是影响创新驱动的另一问题。为此,园区成立了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中心拥有一个线上平台、七大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七大核心数据库。通过这个平台,构建起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专业精准服务为核心、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技术交易系统化模式。

据该技术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心累计整合成果2.8万多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1500多项,各类专家1500多人,技术交易额达20多亿元。更重要的是,一批成果走向了市场,一批市场需求进入了科研院所,成为新的课题。

据介绍,近年来,绵阳承担了实施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国家产融合作试点等78项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任务并取得良好进展。在国务院向全国推广的三批次56条支持创新改革举措中,绵阳贡献了9条,其中,深化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科技贷款余额达331.4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达7.697亿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累计实现金额229.7亿元。通过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高质量完成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改革试点,深入实施职务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改革举措,正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磁场效应加速形成

在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总投资约55亿元的7条智能生产线不久前正式投产,负责人吴洪福告诉记者,来自国内外的订单源源不断。智能园区的建设及顺利投产,标志着长虹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今年4月,投资240亿元的绵阳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按期试产。项目相关负责人林柏智介绍,该项目产品适用于智能穿戴、手机等,国内外多家知名的大客户已预订了今年的大部分产能。绵阳市经济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绵阳惠科将与长虹、绵阳京东方等企业形成集聚效应,使绵阳向新一代显示技术产业集群加速发展的目标迈出一大步。

在绵阳,随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一方面使长虹、东材科技这样的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又吸引来一批类似京东方、惠科等的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了绵阳科技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助推绵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15年以来,绵阳累计招引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26个,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实现全面合作,鲲鹏生态长虹天宫系统应用示范工程成功落地,在服务国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自主化战略上走在全国前列。先后引进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240亿元的惠科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202亿元的威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166亿元的新敏雅电池等项目正加快推进。

坚持把发展高端现代产业作为绵阳科技城建设的落脚点,绵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6大重点产业,确定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慧家庭等6大创新产业,创新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9%。绵阳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059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147户,长虹位列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7位。

目前,绵阳已启动建设新型显示、5G、北斗卫星应用等11个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这将使绵阳的产业承载力保持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钟华林)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