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多些“临事而惧”精神 正文

多些“临事而惧”精神

[百科] 时间:2024-05-03 20:22: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45次

原标题:多些“临事而惧”精神

有风险挑战并不可怕,临事而惧可怕的多精神是没有风险意识。周恩来曾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临事而惧经济落后的多精神国家要在经济上翻身,这是临事而惧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有临事而惧的多精神精神。这不是临事而惧后退,不是多精神泄气,而是临事而惧戒慎恐惧。”我们干工作、多精神抓建设、临事而惧谋发展都应该有这种“临事而惧”的多精神精神。

“良医者,临事而惧常治无病之病,多精神故无病;圣人者,临事而惧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临事而惧的“惧”并非瞻前顾后、胆小怕事,而是遇事谨慎冷静、未雨绸缪,想得细致。领导干部临事而惧还是临事无惧,态度不同,结果迥异。战国时期的赵括就属于那种临事而有知无惧的人,仅靠一点书本知识即敢领兵出征,结果可想而知。事实充分证明,风险面前,越是思想上率先燃起“狼烟”,打响战前之战,做好充分准备,越能处事不乱,稳扎稳打赢得胜机。如果只会纸上谈兵,或疏于防范、消极回避,“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关键时刻必然难以应对。

临事而惧,是谋事之智,也是成事之基,其背后体现出的是大局意识、长远观念,是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担当精神。1949年,如何完好无损地解放和接管上海,成为摆在第三野战军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对此,中央提出“慎重,缓进”策略,陈毅在丹阳整训中明确地提出,“除了‘要有管理改造城市的革命信心’以外,必须要有谨慎小心、临事而惧的态度,这样才能多考虑问题。否则是低级的、幼稚的,就一定会栽筋斗”。正是自上而下充分研判解放上海的难点痛点,超前开展城市政策教育,提前拟制接管计划和警备措施等,最终实现了对上海顺利而完整的接管。不得不说,这样的政治智慧无论何时都不过时,需要接续弘扬。

心有所惧才能行有所止。临事而惧的道理其实许多人都懂,其中利害关系也心知肚明,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临事无惧、盲目冒进的现象?原因可以找出很多,如有的认为自己是干大事的,对小事不上心,细枝末节的事更是不放在眼里,结果恰恰因为小事酿成大错;有的则遇事盲目自信,只顾仰望星空做顺顺当当、越来越好的乐观估计,却未俯身勘察脚踏之地的虚实,结果步子刚一迈出便踩空;有的则是麻痹懈怠,只顾抓自己一心想抓的事,对其他方面的问题不屑一顾,“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结果因为“侧漏”而导致“溃堤千里”。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尤其是当下,部队改革向纵深推进,练兵备战疾风劲吹,前进道路上有很多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跨越,如果没有临事而惧、临渊履薄的态度来对待问题和矛盾,就很难破解这些问题,很难出色地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任务。

习主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年轻干部“要努力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负重前行、逆水行舟的戒惧心态,时刻拥有“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的前瞻意识,全面锤炼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硬本领。只有如此,才能“任凭潮流翻转,我自安之若素”,创造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成就。

(作者单位: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刘建翀)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