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武汉城市圈·“1+8”双城记】(武汉←→黄石)

[焦点] 时间:2024-05-02 17:53: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81次

原标题:【崛起+8武汉城市圈·“1+8”双城记】(武汉←→黄石)

黄石-武汉

灿光光电 落户阳新“星光灿烂”

阳新灿光光电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员工忙生产赶订单。崛起记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通讯员 向能来 饶正茂

3月17日,汉城汉←→黄阳新灿光光电有限公司,市圈双城石操作台一字排开+8工人紧密配合,崛起记武一件件光电转换设备迅速完成组装,汉城汉←→黄发往全国各地。市圈双城石

“市场需求旺盛+8今年新增了生产班组,崛起记武订单还是汉城汉←→黄接不过来。”生产总监胡胜军说,市圈双城石为尽快扩充产能+8公司在当地的崛起记武二期项目建设已列入日程。

2017年落户阳新经济开发区后,汉城汉←→黄这家有着“光谷基因”的企业成长速度亮眼——公司去年产值从2020年的近6000万元跃升至1.8亿元,今年仍有较大上探空间。

人力优势助力风口起飞

近年,云计算、大数据分析、5G通讯等领域快速发展,助推光网络扩容升级,相关光器件需求持续上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但由于产品种类多、迭代快,虽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光电器件加工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行业格局确立后,大规模交付能力成为企业行走江湖的“硬通货”。同业竞争,很大程度上成为各家用工水平的比拼。

“在阳新布局生产基地,最让我们心动的就是这里的劳动力。”胡胜军说,厂内用工稳定,700余名工人基本都是本地人。

阳新县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14.47%,近5年来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近8万人,常住人口由82万增至90万人,县区青壮年劳动力充足,招工成本也较低。

当地成立招工工作领导小组,在春节务工人员关键返乡期,多部门连续组织各镇场区求职人员进企看岗,半个月就有近300人到灿光光电面试。

借助人力优势,该企业去年底在阳新启动“光猫”组装产品线,设计产能达每月30万台,未来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去年我们还投资新建了无尘车间,专用于公司高端产品——5G前传100G光模块的生产。”胡胜军介绍,该产品传输速率高,广泛应用于中大型数据中心,单价超过100美元,还供不应求。

高端产品上线,对用人提出更高要求。“该产品生产有40多道工序,需借助专业辅助设备操作,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贴片、耦合上稍有偏移,就会影响产品使用效果,严重的直接报废。”胡胜军说,为保证生产效率和良品率,相关环节必须由高素质熟练工操作。

所幸黄石职教资源丰富,灿光光电很快就招来了一批毕业于湖北工程职业学院、黄石市第一技工学校等院校的本地工人,经培训后大部分都能胜任相关岗位。目前该生产线的月产量已稳定在1000个左右。

信息化改造拉近产销距离

灿光光电总部位于光谷未来科技城,其生产基地已陆续在湖北、四川两省四地扎根,直接为华为、中兴、烽火、海信等设备制造商供货。

“此前生产数据不透明,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利用和分析,以优化产品生产。”胡胜军坦言,基地间“各自为政”不仅常造成供货差错和延误,还拉高了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不小的困扰。

2011年起,该公司先后引进或定制开发ERP、MES、WMS、QMS等信息系统,全面采集、处理和分析企业各层级和各环节产生的数据,实现生产环节在“云上”无缝衔接,彻底打通部门间、生产基地间的壁垒,同时服务企业的全局运营。

如今,走入阳新灿光光电的生产办公室,管理人员可随时在电脑上调取生产线数据,查看各地订单安排、生产线设备状况、产品质量等信息。产品在阳新下线后,可立即通过阳新境内的5条高速、3座高铁站,发往主要合作商所在的深圳、郑州、南京等地。

“看好阳新发展,二期项目将预建20余条光通讯器件生产线,扩大光猫产能,把效益留在本地。”胡胜军说,根据总部发展需求,未来还可能在阳新新增高速5G模块生产车间,提高该生产基地的高端产品比重。

武汉-黄石

远大生科 把“大脑”嵌入光谷

3月17日,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技术人员在远大生科研发室操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刘静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惠 通讯员 马青 刘静捷

也许你知道,一罐红牛的主要成分是牛磺酸;

但你不一定知道,这每一毫克的牛磺酸来自哪里。

光谷大学园路29号,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开园9个多月,已有35家黄石高新技术企业将研发中心入驻,其中就包括牛磺酸全国销量排名前两位的远大生科。

远大生科在汉设立“研发飞地”

旋转蒸发仪、冷冻离心机、高低温循环器……3月19日,园区5号楼5楼,远大生科的两个实验室里,数名研发人员正在进行一款抗衰老的新产品研发,刚刚上新的纯水仪正在运转,可将试验产品产量增加10余倍。

与此同时,在距离该园区150公里之外的黄石市阳新县,远大医药富池工业园内,该公司的主要产品——牛磺酸,正在源源不断地装瓶、装箱,走下生产线,发往全国各地,出口欧美、东南亚。

“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石,是公司发展的需要。”远大生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是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旗下的7个子公司之一,生产基地位于阳新县富池镇,去年6月将研发中心迁至武汉,是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入驻的首批企业。

目前,公司具备年产2.8万吨牛磺酸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5.8亿元,90%的产品出口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2020年被评为湖北省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就近招引人才 就近检测产品

谈及将研发中心落户武汉的原因,远大生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高校云集、人才集聚,加上交通便捷、生活便利,公司更能招得来人、留得住人。“目前,公司研发中心已由最初的4人扩充到20余人,主要成员由中科院博士带队,九成以上是硕士。”

远大生科“80后”研发人员郑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住光谷。“我找工作,都以光谷为圆心画圆。”郑艳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自己现在每天开车来公司上班,只需七八分钟,而当初自己到黄石办理入职报到手续时,她和同事一起开了3个多小时的车才到达。“如果公司的研发中心不是在武汉,我是肯定不会考虑的。”郑艳笑着说。

人才集聚,资源共享。“需要零下80℃低温保存的发酵罐,再也不用担心因长时间的路途运输而失去活性。”在实验室里,郑艳一边通过触屏监控、调适发酵设备的温度、转速和时间,一边告诉记者,“科研中心迁至武汉后,可就近进行产品检测,与高校联系也愈加紧密,校企合作,不断推进科研成果向产品转化。”

63家机构入驻离岸科创园

3月,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6号楼,不时有装修人员进出。

“目前,远大医药旗下的3家子公司均把研发中心设在园区,6号楼的6层,即将迎来远大医药系的富博化工研发中心。”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相关负责人王丽介绍,园区建设总投资近7亿元,5号楼、6号楼是黄石重点企业研发试验中心,共有近1.2万平方米。

7号楼近4万平方米,设有招商引智中心、科技金融中心、企业孵化中心、成果转化中心,2号楼有73套人才公寓。

据介绍,园区已签约入驻企业和相关机构63家,其中,黄石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研发中心35家,招引入园孵化科技型企业11家,高校成果转化中心3家,科创服务机构5家,近期签约入驻机构9家。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入园研发团队已开展攻关50余项。

“加速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打造对接光谷桥头堡。”园区展板上的这句话,在春日暖阳下,特别醒目。

短评

“科创飞地”互利共赢

□ 刘娜

10多年前,当华新、十五冶等老牌黄石企业把总部搬到光谷时,有黄石人叹息,“大企业把‘芯子’抽走了,黄石怎么办?”

如今,黄石市斥资7亿元在光谷打造离岸科创园,数十家黄石企业踊跃入驻,人才公寓一房难求。

10年时间,从企业自发到政府引导,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入,黄石在光谷设立“科创飞地”的背后,是武汉、黄石产业同链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武汉城市圈同城化示范区的现实需求。

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石,引才在武汉,用才在黄石,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石,武黄同城,取长补短,催生1+1>2的化学反应。

借黄石劳动力优势,灿光光电在阳新长成“小巨人”;借开发区土地、政策优势,林路生物、锐科激光在黄石建立生产基地。

借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远大生科、普罗格智芯把“大脑”嵌入光谷;借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优势,三丰智能、山力板带把设计、营销板块放在武汉。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集聚集成和优化配置。政府的有形之手,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垒,创造有利条件,让要素流动更顺畅、集聚更高效。

顺应市场规律、回应企业呼声,一个更加渴望创新的黄石,与大武汉紧紧拥抱在一起,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大武汉,张开双臂迎接八兄弟。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