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来了丨外眼看中国 解码海南乡村文化振兴的“大山探索”

[焦点] 时间:2024-04-29 19:19: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33次

原标题:劳拉来了丨外眼看中国 解码海南乡村文化振兴的大山探索“大山探索”

点击查看视频

精心雕琢的“山石”大道、巧用水塔的劳拉咖啡屋、生动鲜活的丨外墙绘、见贤思齐的中国振兴乡村光荣榜……走进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有古韵绵长,解码有精巧创意,海南有“红色引擎”,乡村更有光荣榜样。文化

不靠山、大山探索不靠海、劳拉也不靠城,丨外籍籍无名,中国振兴何以逆袭成文化振兴的解码“网红样板村”?到村探访的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主持人劳拉给出了答案——文化可以创造无限可能。

在大山村,海南村民让出纠纷地,乡村建成休闲小广场。

大山村创新利用不起眼的小角落,在水塔下建造咖啡屋。

县乡聚力 因地制宜选路子

去往大山村的路上,劳拉一直在试图捕捉一些辅助大山村崛起的有效信息。

走过文笔峰,穿越南丽湖,路过久温塘冷泉,一行人终于抵达村口。

“大山村完美错过附近的特色资源。”劳拉打趣道。

“还真让你猜对了。”大山村党支部书记倪志坚笑着挠了挠头,“不担心,我们有自己的方法。”

2021年6月,定安选出首批35个示范点,集中县乡两级资金,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亮点”的标准打造,专门制定了规划图,要把大山村打造成以农业生产、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活服务为主导功能,具有琼北特色乡村风貌的示范村,村庄产业要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变成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样板。

大山村的命运从此改变。

“可是资金是有限的,这么短的时间,村里怎么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就在劳拉疑惑时,倪志坚道出了其中的奥秘:“镇村两级干部带头,村民出钱、出力、出点子、让地,一心谋发展。”

包工头、种植户、农家乐老板、挖掘机能手……倪志坚迅速拉起了一支队伍,整合好资源以后,认真算了一笔账,从策划、设计再到动工建设,如果自己动手,100万的资金能够干出150万甚至200万的工程。

那阵子,镇村两级的干部走村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龙门镇组织部委员马尚文操着一口浓重的西北口音,说得嗓子都快干了,还是有不少村民将信将疑。

“这样的项目以前都是委托公司来做,镇村干部没有经验,干得起来吗?”面对村民的担忧,镇村干部决定用行动改变村民的想法。

往日宁静的大山村热闹了起来。镇里的干部几乎天天来村里帮忙;村民免费提供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听说改造村道缺人,70多岁的村民带着工具来帮忙;一批村干部更是在村里率先打造美丽庭院。 有人出力,有人出钱,有人出点子,有人让地,村庄在村民的手中一点点蜕变。

乡贤巧思 打造“山石文化”第一村

劳拉从村口开始寻找村庄变迁的痕迹,发现处处都是细节。

步入大山村的主干道,学校外围的白墙上,一幅长达150米的“中国百山图”徐徐展开。

步入大山村的主干道,一幅长达150米的“中国百山图”跃然墙上,大好山河一览无余。大山村虽无山,却可以赏“百山”。记者钟圆圆 摄

“泰山雄伟,黄山奇绝,峨眉山险峻……”大山村没有山,却可以赏百山,劳拉细数着画上的中国名山,心里已暗暗制定了一份攀登计划。

主干道两侧的石碑按山、海南历史文化等不同主题分区域陈列,上面刻有古诗词、名句,标注了出自哪位书法家的字体。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唐代颜真卿体。”劳拉一路走一路念一路学,孔子名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选用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最擅长的楷书;“溟南地僻无佳果,问著青梅价亦高”,这是被贬谪海南的元朝太子图帖睦尔为追求安定姑娘青梅所写,用的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瘦金体”。

石碑上名句的年代逐渐靠近现代,一路延伸到“生态之福”的小广场附近,汇成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化振兴与生态振兴在这里奇妙交汇。

“这样的设计太巧妙了,和大山村的名字很搭配。”即使不能完全理解古诗词中意境,劳拉也能从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设计者一定是一个有心之人。”

“这条主书画长廊由村里一位文化乡贤设计,是“一轴七带多点‘乡村景观带’的主轴。”倪志坚告诉劳拉,乡贤翻遍典籍,寻找名句、名篇,给石刻融入书法、绘画等元素,精心雕琢文化景观,做足“山石文化”文章,让到访者感受到不一样的乡村文化。

负责施工的乡贤是莫庆明,当设计方案出来后,他毫不吝啬地捐赠了10块景观石,免费运输、吊装、安装,一口气为村里省下了18万元的费用。 “村里的事就是要大家一起出力。”花甲之年,莫庆明终于在家门口做了一单业务,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大山村利用文化乡贤的创意构想和精巧设计,以“山石文化”为核心,辅之以绘画、书法,雕琢了一条文化景观大道。记者钟圆圆 摄

“什么是乡贤?”

“是品德、才学被村民推崇、敬重的人。”倪志坚告诉劳拉,中国人对家乡有特别的感情,外出乡贤情牵桑梓,手握资源又见多识广,还能凝聚人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未来,大山村还将力争建设成为海南的“山石文化第一村”,乡贤将在其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跟着信任的人动手改造自己的家园,这样的故事光是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在倪志坚的讲述中,村民齐心协力改造村庄的画面逐渐清晰,劳拉也被这种特别体验所鼓舞。

令劳拉惊喜的还远不止于此。

创意重构 改造不起眼的乡村一角

飘香的水塔、生动的猪圈、袖珍的小广场、精美的墙绘……倪志坚领着劳拉走进大山村内部,重构空间后的乡村,不起眼的角落处处藏着精巧的构思,步步都是惊喜。

在大山村,村民主动改造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庭院”。记者钟圆圆 摄

大山村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画上墙。记者钟圆圆 摄

进村的主干道上,高约10余米的水塔下方,一个大小约10余平方米的咖啡屋吸引着劳拉的目光。水塔柱子变成支撑,木质的外观以棕色和绿色为点缀,让小屋与村里的草木融为一体。屋外的小广场上摆了两张桌子,三三两两的客人品着咖啡,耳边是虫鸣鸟叫,好不惬意。

为什么选择咖啡?劳拉有些好奇。

“村里以前是个农场,80年代种植过咖啡,很可惜没能延续下来。”镇村干部决定,利用原有种植基础,延续和咖啡的缘分。

村民吴明珍让出了20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砍掉了两颗橡胶树,建成了咖啡屋和游客中心。

事实证明,这个改造是成功的。如今,咖啡屋已经成了“网红打卡点”。游客、调研组来到村里,都要赞叹此处的创意改造。

劳拉是咖啡“重度爱好者”,在咖啡屋体验了“一日咖啡店店主”,亲手泡了一杯咖啡赠予好友妮拉。

劳拉在水塔咖啡屋体验“一日咖啡屋店主”。

咖啡屋外,劳拉与好友妮拉、咖啡屋运营者畅聊。

“创意利用把农村已经存在的事物变得有趣。”劳拉感叹于村民的奇思妙想。

文化和榜样的力量深刻影响着村民的言行与思想,村民集体意识和公共意识逐渐增强,铆足了劲要把美丽家园建设好。两户人家让出六分纠纷地,建成了“红星广场”;村民纷纷让地、出力,建成休闲空间,为大山村点缀“青绿”。

墙绘把村民的美好生活搬上墙,有特色产业,有民俗文化,有孝悌礼仪,有“古有六尺巷 今有六分地”的让地美谈,一墙一风景,人在画中游。最生动的要属“猪圈变迁的故事”,墙绘上画上了猪圈从废弃到被改造成农家乐的场景,还写着一句话:环境整治好了,连猪圈都很生动!

“这就是乡村变迁、创意利用的生动写照。”经过一天的探访,劳拉道出了心中所想,乡村振兴中的“中国智慧”在大山村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山村创新利用现有资源,以文化振兴为核心,形成独有的文化景观,又以文化人,打造有颜值、有内涵的美丽村居,家风村风焕然一新。而随着产业的落地、旅游业的发展,村民增收,人才回流,乡村的发展又有了建设的力量,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大山村的许多经验值得其他村庄借鉴。

探访接近尾声,倪志坚和马尚文送别了劳拉,又马不停蹄地接待下一波参观者。

如今的大山村,人人都在期待未来。倪志坚开辟了莲雾采摘园,带头发展特色产业;村干部莫安堽美化庭院,打造“花园农家乐”;在咖啡屋上班的村民不仅掌握了制作咖啡的手艺,还多了一份收入;莫庆明已经种下了20亩咖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源源不断地给水塔咖啡屋供货。

咖啡屋外放上了两张桌子,三三两两的客人品着咖啡,耳边是虫鸣鸟叫,好不惬意。记者钟圆圆 摄

“咖啡屋门口可以建一个小型儿童乐园,让孩子有地方玩。”

“停车场的问题要提早解决好,以后游客会越来越多。”

“吃喝玩乐购都能快速做起来,还差民宿,要抓紧装修。”

倪志坚和马尚文一边走着,一边商量着下一步的工作,村庄的未来正在逐渐清晰。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钟圆圆(钟圆圆)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