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互补”绿色养殖——探访我国最大工厂化鲟鱼养殖基地

[探索] 时间:2024-05-07 15:15:0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73次

原标题:“渔光互补”绿色养殖——探访我国最大工厂化鲟鱼养殖基地

中国清江(宜都)鲟鱼谷成为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渔光互补(宜都市委宣传部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李广操 朱灿义

清江奔腾八百里,绿色在宜都汇入长江。养殖养殖距离入江口不远的探访高坝洲镇天平山村,坐落着湖北清江鲟鱼谷——这里是国最我国最大的工厂化养殖鲟鱼生产繁育基地和鲟鱼鱼子酱生产基地。

一组数字让人印象深刻: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8万平方米,大工室外循环水生态养殖鱼池4.5万平方米;鲟鱼养殖量3000吨,厂化占全国总量的鲟鱼三成;鱼子酱年产量达60吨,出口量居全国同类企业第二。基地

车间养殖节水节地超九成

白色的渔光互补厂房、蓝色的绿色屋顶、巨大的养殖养殖鲟鱼标识……投资10多亿元打造的清江鲟鱼谷养殖车间内,大大小小的探访鲟鱼自由游弋。

公司负责人季坚义介绍,国最鲟鱼谷现有鲟鱼数十种,大工数量110多万尾,相当一部分是原清江库区网箱上岸的鱼,有常见的杂交鲟,还有珍稀品种欧洲鳇、达氏鳇等。“车间养殖占地少,节约水资源,鲟鱼产量高,养殖周期短。相比传统露天式鱼池,同样的规模节地99%、节水95%。”季坚义说,过去整个清江库区5000多户养殖鲟鱼约1万吨,该鲟鱼谷正在努力超越这个产量。

如今,清除了网箱养殖的清江高坝洲库区,地表水常年保持Ⅱ类水质以上。

作为全省首个鲟鱼养殖渔光互补项目,清江鲟鱼谷养殖车间屋顶架设约16万块光伏面板,分布式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为4兆瓦,隔热保温,为温性鱼种鲟鱼提供良好环境,年发电量预计464万千瓦时。季坚义介绍,除满足基地日常用电需要,光伏发电还有更重要的用途。在每个鱼池下面,建有正滤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包括多个隔离槽和生物处理池,通过气泵和水循环、生物吸附降解等手段,实现高效循环水养殖、冬化、海化等技术。

据了解,这套养殖系统能高效集结鲟鱼代谢物(粪便),通过重新配比,也可为鲟鱼提供营养源。

持续拉长衍生产品链

鱼子酱、酒水、面膜、保健品、皮革制品……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或许很难相信,鲟鱼的衍生产品如此丰富。

“鲟鱼浑身是宝。”季坚义介绍,该公司和高科技企业、生物制品公司合作,最大限度挖掘鲟鱼价值。目前实验室数据论证的产品超过10个,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我看好宜都的鲟鱼产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季坚义介绍,除传统的鲜鱼交易和鱼子酱外,鲟鱼子萃取的细分子水,软骨萃取的软骨素和鲟鱼卵巢油,都是化妆品原料。针对普通消费市场,鲟鱼肉加工成小包装熏制品、烤鱼片、炒鱼松、酱鱼肝、熏烤鱼、香肠等风味食品;鱼皮可制胶,也可作为高档皮革原料;以鱼骨为原料,可制成高钙美味食品。

清江鲟鱼谷项目分三期建设,将建设世界最大鲟鱼博览馆、鲟鱼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活鱼交易市场、科研基地,形成集养殖、生产加工、旅游康养、科普宣教、休闲娱乐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特色产业园区,相关产业链预计辐射带动产值过百亿元。

转战国内大市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一辆装载鲟鱼的货车抵达基地,几名工人合力将鲟鱼转移到车间的水池中。

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马敏介绍,这是他们最新推行的“公司+基地+标准+农户”鲟鱼产业化运作模式。目前,该公司在长阳、当阳、枝江、松滋、重庆等地大力推广鲟鱼养殖,向养殖户提供饲料和技术服务,以保护价回收产品。“这种合作模式的养殖基地超过10万平方米,主要为公司养殖梯队鱼,作为鲟鱼谷生物资产储备,同时带动更多养殖户共同致富。”马敏说,公司通过产业化运作模式,为周边区县农民提供一批就业岗位,每年支付劳务报酬超过500万元。

鲟鱼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到周末,自驾到天平山村观赏鲟鱼的游客络绎不绝,带动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生意日渐红火。天平山村党总支书记许长平告诉记者,村里围绕鲟鱼做文章,建观光路、品鲟鱼宴,打造鲟鱼小镇,让村民都能吃上“鲟鱼饭”。

“过去,我们公司的鱼子酱主要出口欧洲、中东等地区,占比90%以上。”受疫情影响,该公司外贸业务大幅减少。令马敏没有想到的是,今年国内鱼子酱市场回暖,销售比例占到65%以上。

“世界鲟鱼看中国,中国鲟鱼看宜都。”宜都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发挥鲟鱼产业历史基础和清江流域水资源优势,配齐产业发展要素,让鲟鱼产业逐浪前行。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