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习近平的大历史观与习氏台湾史观 正文

习近平的大历史观与习氏台湾史观

[知识] 时间:2024-04-28 02:09: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52次
如何秉持习近平的习近习氏台湾史观重构两岸的历史认同,是大历至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中评社╱题:习近平的史观史观大历史观与习氏台湾史观 作者:郭伟峰(香港),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台湾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  习近平是习近习氏具有大历史观的国家领导人,他的大历大历史观及其中的历史思维特点,已经成为中共治国理政的史观史观科学方法。习近平又是台湾罕见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台湾史观的中共领导人。习氏台湾史观,习近习氏是大历指导两岸共同史观、正确史观、史观史观发展史观得以确立的台湾至为重要的大历史观。随着台湾政治形势的习近习氏变化、“台独史观”的大历形成以及蔓延,台湾青年对一个中国的史观史观历史认同趋弱,两岸最大的危机之一是不同历史观的对撞,这是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诱因。如何秉持习近平的台湾史观,重构两岸的历史认同,是至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习近平的大历史观  习近平是非常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领导人,特别要指出的是,习近平的历史观是大历史观,习近平的大历史观是其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与内涵。纵观习近平关于历史的各种论述,当可得知其大历史观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的历史观。  而大历史观的不同在于:是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做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做出一定预测的历史观。也就是依据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做出合理的判断,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的认识方法。基本特点是: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观察历史的脉动;从古今中外的比较提示历史和未来的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运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联系来对事件和现象做出合理判断。  习近平的大历史观特点在于:  第一,习近平的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习近平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就是大历史观,而不是为历史而历史的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国家、革命,社会意识等等。对此,习近平是完全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2017年9月29日下午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中共历来所坚持的。也是习近平所坚持的。  第二,习近平的大历史观是用来治国理政的  习近平主政以来,尤其是成为中共的领导核心以来,对如何治国理政,在哲学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现了很多问题,提出了很多问题,分析并指导解决了很多问题。其中重要的问题思考,很多来源于他的大历史观。习近平的大历史观主要内涵非常丰富,如果形象一点用新闻学的五个“W”来概述,则更有利于基本掌握其主要内涵:  1,Who:习近平大历史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是谁?,习近平回答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他还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他一再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瞭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2,When:习近平大历史观的历史,是指什么时间段的历史?习近平清楚地回答: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3,Where:习近平大历史观只重视中国的历史,排斥其他历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习近平回答说:我们不仅要瞭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瞭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习近平又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藉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瞭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需要博采各国文明之长。  4,What:习近平的大历史观要付诸实践,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也就是需要解决好历史与未来的比较。习近平回答说: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他还说: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藉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  5,Why:习近平大历史观主要目的为了什么?为了更好地以史为鉴,治国理政。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做出了完整的回答:“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丰富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的深刻教训以及由乱到治的经验智慧;既有当事者对时势的分析陈述,也有后人对前人得失的评论总结。可以说,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结果如何(How)?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分析了习近平的历史思维特点,他认为主要有三点:⑴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维。⑵从历史中认识规律,作出治国理政的明智决策。⑶是党中央以史为鉴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论。也就是说,习近平的大历史观及其其中的历史思维特点,已经成为中共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  李君如评价说: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实践和思想中有一个非常深沉的历史内涵和思想内涵。这就是他一再强调的:“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这是一种从宏观到微观、把过去、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考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大历史观。去年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明确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这种大历史观,不仅是我们观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和认识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大视角,更是我们立足中国、藉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视角和方法论。因此,学习和研究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及其历史思维,必须注意到幷深刻认识他的这一大历史观。②  二、习氏台湾史观的主要内涵  台湾问题是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必须高度重视、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如何看待台湾问题,当然必须从大历史观中去思考、去寻找解决之道。也因此,形成了习氏台湾史观,与历届中共领导人相比较,如此通过大量的历史论述,系统构建了台湾史观的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是第一人。习近平对台湾问题的思考,绝对不是流于形式、流于表面的,其充满了理论创新精神。  习近平的台湾史观的主要内涵为:  第一,两岸同胞一家亲,两岸的共同历史不可以分割。习近平说: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这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是不可磨灭的。不论是几百年前跨越“黑水沟”到台湾“讨生活”,还是几十年前迁徙到台湾,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的骨肉天亲。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繋、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③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评论两岸一家亲的重要意义时说:首先,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是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是对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有力支持。再次,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是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高质量统一的必然要求。“两岸一家亲”理念,是两岸同胞的亲情纽带,也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巨大的和平红利。对台湾来说,“两岸一家亲”理念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为台海带来和平、安全、发展、繁荣。对此,台湾同胞要好好珍惜。④  第二,两岸在历史上同样遭受列强欺凌,台湾被日寇侵占之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伤痛。习近平说:中华民族有延绵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但近代以来却屡遭列强欺凌。120年前,台湾惨遭外族侵占,成为全民族的剜心之痛。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才洗刷了半个世纪的民族耻辱。  2014年是甲午战争120年,习近平在会见连战的时候用了“剜心之痛”。在2015年的习马会中,习近平再次用了“剜心之痛”。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使得中华民族走到了亡国灭种边缘,甲午是中国的命运转折之年,既是台湾的“剜心之痛”,更是大陆的“剜心之痛”。习近平的“剜心之痛”说,强调了对台湾历史的理解与同情。  第三,台湾同胞从历史到今天,从来没有背弃中华民族,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习近平说:我们大家都认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传承中华文化。在台湾被侵占的50年间,台湾同胞保持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牢固的中华文化情感,打心眼里认同自己属中华民族。这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是不可磨灭的。习近平强调:台湾同胞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从未停止抗争,数十万台湾同胞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全面抗战爆发后,台湾同胞积极参加和支援大陆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习近平是凝练介绍了台湾同胞抗日的英勇历史与光辉业绩。根据专家分析指出:回顾台湾同胞抗日的历史,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台湾同胞抗日的时间最长,牺牲极为惨烈。50年间,台湾同胞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65万人。⑵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而英勇斗争的抗日先贤。从1895年6月到10月,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留在台湾的清军官兵和台湾义军英勇抗敌,历经大小百余仗,前后持续5个多月,打死打伤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九亲王以及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在内的日军3.2万余人,比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伤亡人数多出将近一倍,在台湾史和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⑶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赴后继,从未间断。在被日本殖民的50年时间里,台湾同胞从来不甘心做亡国奴,从来没有停止回归祖国的努力。先有惨烈的武装斗争,再有争取“地方自治”、争取台湾“回复祖国”的新闻、教育、文化、工农运动等非武装抗争。⑤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