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新移民武动狮城(下) 正文

新移民武动狮城(下)

[休闲] 时间:2024-04-29 03:21: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45次
有华人的新移地方就有武术,随着华人移居他乡,民武武术文化也流传开来。动狮没有语言的城下隔阂,仅以身体作为沟通媒介,新移武术无疑是民武最容易传播与被接受的中华文化之一。

新加坡一向是动狮华人移居的其中一个热门地点。1921年,城下在本地华商的新移积极推动下,建立了第一个新加坡精武体育会,民武中华武术开始在本地扎根。动狮

二战前至1950年间,城下在华人会馆的新移带领下,引入中华拳种及武狮技艺。民武进入1960年代,动狮悠久的宗派武术开始传入,如南少林、白鹤、洪拳、太极等极盛一时。

新加坡独立初期,时任总理李光耀就鼓励推广武术。他于1966年在南洋少林国术总会八周年庆晚宴上说,新加坡大部分的移民来自温带的中国与印度,新加坡炎热的天气会影响移民原有的活力与表现。而将武术运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有助于让人民生气蓬勃,维持国家活力。他希望“所有体育团体,不论是长拳也好,南拳也好,起来组织一个有系统的联合团体,从而鼓励所有类似的活动。”

另方面,本地武术的盛行跟港台的风潮不无关系,70年代的那一代人受金庸、古龙等的武侠著作的不少影响,加上动作电影的推波助澜,武打偶像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更是将年轻人对武术的热爱推向新高点。不仅是中华武术,连带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也是风靡一时。

上世纪武术的蓬勃发展,为今日新加坡欣欣向荣的武术版图奠定了基础,至今全国200多个武术团体百花齐放。按各特色,可简单地划分成三个领域:传统武术、竞技武术、综合武术。

传统武术是由先辈留下,代代相传的格斗方式包括徒手和器械,至今已发展出不同的派别与风格,各有一套的技艺和理念。

竞技武术则是作为竞赛用途的武术套路,根据国际武术联合会的规则编成,经过武术界前辈的努力逐渐完善。它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至今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除了传统的中华武术,多元文化的新加坡也汇聚了不少来自其他地区的拳种,包括泰拳、韩国跆拳道、巴西柔术、西洋拳击等,形成百家争鸣的现象。

本期专题走访了武术界的新移民,分享他们对武术的热爱与追求。他们也分别以教练与学员的视角,来阐述不同派别的武术意涵与发展。

综合武术

集百家之长为己用

与传统武术强调的文化传承、竞技武术的表演特性相比,综合武术更强调个性化与差异化,或许这对年轻人来说更加讨喜。

武术如水,可柔可刚

    

▲胡问遂

作为艺人与监制的胡问遂(永久居民,原籍上海),2001年因参加“才华横溢出新秀”而被观众熟悉。近年,他在拍戏之余也醉心武术。目前除了演戏之外,他还到冈州会馆义务教咏春拳。

说到练武,胡问遂不算中途出家,八岁已在体育学校练武,后期虽然转攻演艺专业,但一直断断续续地练,即便后来在新传媒拍戏,余暇也会到武打艺人翁清海主理的武馆习武。

▲胡问遂喜欢拳击中那种拳拳到肉的实战感

胡问遂练的是竞技套路,可他一直追求的是搏斗性强的实战拳术,“我不是好勇斗狠,只是觉得武术本就是一种攻防技能,一旦面临险境,须有用武之地,让自己全身而退。”后来,在他的英语老师引荐下,跟一名新西兰萨摩亚人谭马士学咏春拳,对方是叶问第三代传人,理念与技巧非常接近现代的实战。

2014年,他转跟一名本地奥运选手 Syed Abdul Kadir 学拳击。为了验证自己的实力,他还参与了一些业余赛事,很技巧地将咏春拳技巧融入拳击中,结果在2016年赢得拳击公开赛银牌。“比赛是为了证明传统拳术的实用价值,它不只是表演,还可以实战,虽然我不能确切地说是用咏春打赢了这场比赛,可我是在不犯规的情况下,用了传统武术的技巧。”

胡问遂也学柔术,受访时刚获得白带二段。他表示,没有偏爱哪一个拳种,而是汲取不同拳术的优势相辅相成。他更以李小龙那套“武术与水”的哲学来阐明他的观点:

“武术是水,你倒进一个碗,它就是碗,倒进茶壶,它就是茶壶。水,可以柔和,缓缓流动;也可以刚猛,拔山倒树。”

融合武术,促进传播

▲武姗

瑜伽教练武姗(永久居民,原籍河南)小时候也常梦想当个女侠,在求学时就利用假期之便到武馆学拳,上大学时还特别专修武术文化,持有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文化硕士学位。

毕业后,她并没有纯粹地往武术发展,而是移居狮城成为瑜伽师,她认为道理是一通百通,她将过去所学的武术知识融入到她的瑜伽教学中。

“太极和瑜伽同属东方文化贡献给世界的瑰宝,都是关于身心灵修炼的产物。我深爱太极,也热爱着瑜伽,如果能把它们整合成另一种特色练习,让这两种文化多一种表达方式,促进太极和瑜伽的传播以及带给人们身心愉悦的练习享受,为什么不呢?”

不过她也同意,两者仍有差异之处,每当要融合两种文化的时候,思想难免会受到冲击,但也同时给予她更多的灵感。

▲武姗练习起来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传统瑜伽的练习是在每一个体式中停留几个呼吸,而太极的表现却是节节贯穿,连绵不断。当我将太极元素融入瑜伽练习中,可以带给大家在这行云流水中感受内外合一的流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充满神韵的美感。”

武姗还指出,文化是多元、丰富和包容的。“我尊重传统,重视传承,保留本质,更新迭代,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演绎,让我们看到文化传播的创新和无限可能,和而不同,但大道归一。”

磨练品性,自我提升

▲文齐春

学习综合拳的文齐春(永久居民,原籍贵州)也对李小龙的武术理念推崇备至。

“我佩服他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李小龙弘扬的截拳道,就是集各门各派之长自由灵活运用,而不为任何规则所限。我也秉承了这种理念,集合百家,将一切手段化为己用。我认为,后辈应该要有那种敢于质问前人的勇气与行动,引进新的东西,武术才能真正有突破。”

在大学主修外语,身为同步口译员兼英语老师的文齐春,同时也具备中华传统武术背景和跆拳道黑带资格。他有一次与13岁小姑娘过招时,顷刻间就被对方以巴西柔术给制服,让他意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为让自己的武术提升到另一境界,他将自己的领域扩展到其他拳种,包括拳击、泰拳与巴西柔术。

▲文齐春与他的巴西柔术教练合照

“跆拳道、泰拳都是攻击性较强的,而巴西柔术则着重在防御方面,将它们融会贯通则能守能攻,挥洒自如。”

此外,文齐春也希望借由巴西柔术磨练脾性,他自认性格较刚烈浮躁,需要一个平衡。“练武,让我懂廉耻,知谦卑,并知道尊重师长同门。”

文齐春将练武视为一种身心灵修炼,不是为了跟别人格斗对抗,必要时,还要为社会献出力量,好比童年梦想中伸张正义的英雄一样。

武术冠军

练武者,不一定是壮汉

练武者就一定是身材魁梧,年轻力壮吗?一头鹤发的退休老人、身型超重的中年人,还有尚在发育的形销骨立少年,会一改你对冠军的刻板印象。

秘技拳法能致命

▲谢家宝以80高龄赢得

国际武德杯的资深组金牌奖

谢家宝(新公民,原籍广东)在同门师兄的鼓励下,于2020年参加“第七届国际武德杯传统武术精英赛”,原本他也只是抱着与人切磋之心,结果却凭著一套传统的“七星罗汉拳”赢得资深组金牌奖,成为他80大寿的贺礼。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谢家宝的致胜秘诀不在今朝,而在昨日。

退休前,谢家宝与友人合作经营高档女装业务,学武只为强身健体,改善长久以来的鼻敏感症。1968年被香港白鹤派第三代拳师倪沃棠收为入室弟子,并接受摩顶受戒,成为白鹤派祖师传派的第四代传人,并传以高级拳技正反十套手。已故香港艺人关德兴是他的师伯公。那时候,他才20出头。半世纪以来,他一直勤练不辍,每天练刚拳、内功柔拳绵里针一小时,是他给自己定下的功课。

“当师傅倪沃棠移居美国后,我特地飞去继续跟他学习,并获师门传授一般不外传也不对外演练的搏击拳术,因为实战起来,是足以致命的。”

说到兴起,谢家宝当场表演了多套拳术,除了获奖的七星罗汉拳,还包括长拳、短打等。看80岁的谢家宝演练起来,还是能感到它的威!狠!准!

延伸武术的表演平台

▲天罡脚

谢家宝另一感到自豪的,就是白鹤派同门都引以为荣的天罡脚。

半世纪前接受香港《当代武坛》访问时,谢家宝受邀演绎这门绝技,被赞为火候相当。谢家宝表示,那是经过一年苦练腿功的成果,随着年岁增长,现在表现已不复当年。

近20年来,谢家宝已将专注力放在歌唱上,他于2001年与前艺人陈濛成立“陈濛美声乐团”,担任主席,至今主办了约40场演唱与交流会,同时身为新加坡务本白鹤永久会务及武术顾问的他,仍然积极地为武术扩展表演平台。

▲谢家宝演唱“小李飞刀”所展示的剑舞

“这些年我把武术融汇至歌曲演唱,配上西藏白鹤派的拳套,例如大合唱《鸿雁》配绵里针、《小李飞刀》配舞剑等,目的是让武术面向不同的受众群,激发他们对武术的兴趣。”

谢家宝也在刚过的春节,在社交媒体上直播他结合七星罗汉拳与他作词的歌曲《龙的儿女龙骨情》。

体型瘦小,挑战自我

▲赵佳昕

赵佳昕于2012年随父母移居新加坡,那一年他才四岁,初来乍到的他对于这里的一切,感到振奋与新鲜,他曾将自己在新加坡的生活场景呈现在画纸上,创作了近300幅作品。

他幼时学过跆拳道,并获得该年龄段的黑带,只不过搁下了一段时日,并没继续练习。后来在母亲的引导下,拜凤阳国术研究社会长郭良鑫为师,学拳法和器械。他说,学习传统武术,是为了加深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另外练拳也让他特别有安全感,不怕万一被霸凌。

武术师傅为了激发他的好奇与挑战心,经常安排他与母亲对练,希望他对传统武术的兴趣能够持续。课余时,赵佳昕不是画画,就是习武,日子忙碌而充实。

2019年10月,赵佳昕参与新加坡开埠200周年千人太极操,他连同师傅、母亲三人进行三代武术公开表演。首次登场大型的武术表演平台 ,他不但开了眼界,也加深对武术的渴望与热忱。

▲赵佳昕不只练拳,还熟练长棍

同年12月,他前往吉隆坡参加第六届国际“武德杯”传统武术精英大赛,获得男子传统少年组内家器械和长拳项目的银牌,信心也因此大增。

中年习武为保健

▲徐衍胜

57岁的徐衍胜(永久居民,原籍马来西亚)是一名牙医,因为工作所需,他从早到晚都是弯著身子低下头,颈肩背容易僵硬痛疼。他说,学武是为了养生保健,不知不觉间,已经六年。

“其实在这之前,我也有打羽毛球、骑脚踏车的习惯,但长期打羽毛球会对膝盖造成损伤,骑脚踏车也只是局部的腿脚运动,习武就比较全面,全方位都能照顾到。”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