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袁隆平!追忆“杂交水稻之父”与海南的半世纪情缘

[探索] 时间:2024-05-01 08:36:0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82次

原标题:​缅怀袁隆平!​缅追忆“杂交水稻之父”与海南的怀袁海南半世纪情缘

袁隆平的海南情结

初夏五月,暑意渐浓。隆平噩耗传来,追忆杂交之父悲叹声起,水稻世纪一颗巨星陨落。情缘

5月22日13点07分,​缅长沙,怀袁海南“杂交水稻之父”、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追忆杂交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水稻世纪享年91岁。情缘

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水稻比高粱还高,​缅籽粒比花生还大,怀袁海南他就那样坐在稻穗下乘凉。隆平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袁老将梦的种子撒向了更远的地方,他靠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很多人不知道,海南就是他“梦”开始的地方。这段不解之缘可追溯到50年前,袁老带领助手踏上海南三亚这片热土,他们发现了一株名叫“野败”的野生稻,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由此开启崭新篇章……

梦开始的地方

50多年在三亚甘当“稻田守望者”

袁老的离世,引发无数人追忆与怀念,其生前和海南有不少交集,让琼岛人民难以忘怀。

2021年1月15日,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袁老通过视频致辞,“2020年,我们在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土壤改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位老者,一颗赤子心,这是袁老在三亚公开活动的最近影像。

在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水稻已经丰收,晃眼一看跟普通农田没有什么区别。这片展示田,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亚南繁综合试验基地,大家通常叫它“袁隆平基地”。稻田里的“超优千号” 是由袁老指导研发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是该研究中心的最新成果,今年5月9日的测产中平均亩产达1004.83公斤。

一位老者,一个童真梦,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从踏上三亚这片土地开始,50年来,袁老几乎每年冬天都在这里度过,献身南繁育种事业。

他和海南的故事要从1970年说起,那年11月23日,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带着袁老的助手李必湖,来到农场的那片沼泽地里寻找野生稻。他们一起发现了一株有3个扬花的稻穗,花药细瘦、色泽浅黄的野生稻。当时,袁老正在北京开会,得知发现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的消息,连夜乘火车南下,赶回三亚,镜检结果完全不育,令他欣喜若狂,当即把这株神奇的野生稻命名为“野败”。

“野败”的意思是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这株“野败”,让袁隆平团队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改写了世界水稻育种史。

“没有三亚的这株野生稻,就可能没有杂交稻。”袁老曾多次在媒体采访中说过,冬天内地寒冷,水稻不能繁育,而三亚却依然温暖,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开展水稻南繁育种,这里是福地。

续上祖辈情缘

“爱这片土地,就会回报这片土地”

半世纪的“情缘”,袁老早把海南当家乡,“已经把自己当作海南人”。

“第一次到海南,问鱼多少钱?老板说‘di ga di’(四毛四)。海南话好难学,几十年了还是听不懂。”会说六种方言和一口流利英语的袁老曾开玩笑说“学不会海南话”。

有意思的是,90多年前袁老的祖父也被海南话“吓倒”过。“民国初期,祖父被任命为文昌县县长,他从江西出发,经7天7夜到海南,一上岸发现当地人说话一句都听不懂。”袁老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这件“趣事”。

祖父与海南“擦肩而过”,而袁老注定要续上这份缘。

1966年,袁老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大幕;1968年冬,带着祖父的海南故事,袁老背上行囊,先步行、后乘汽车、倒火车、转水路,一路颠簸,踏上海南岛。落脚三亚南红农场,住的是茅屋草舍,屋内没有电灯,光线昏暗。床是用竹竿、秫秸搭的地铺。为防止蚊虫叮咬,晚上睡觉得用薄膜裹身。每天傍晚,袁老从地里回来,点上煤油灯,就躺在床上看书。

1970年在三亚发现“野败”,为杂交水稻事业打开突破口、迎来新转机。“我们以这棵野生稻雄性不育植株为祖本,育成不育系品种,与保持系、恢复系配套,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三系杂交稻的研究,让袁老续上了祖辈的海南缘。

袁老的妻子邓则曾在媒体采访中透露,“1975年初,父亲去世,他都还在海南,这一辈子,夫妻俩的大部分时光都在三亚度过。”

袁老是国宝级的科学家,世界顶尖人才,但生活中低调随和。“我有气喘,但一到海南,就不治而愈,精神抖擞。”每次飞来三亚,一下飞机袁老都要深吸一口空气,体验下熟悉的味道;每次离开三亚,也要深吸一口空气,将三亚的味道吸进心头。

爱这片土地,就会回报这片土地。近年来,“美丽三亚,浪漫天涯”这一城市形象口号广为人知,但很少人知道,其英文城市名片“Forever Tropical Paradise-Sanya”,便是袁老命名的,“我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发现最美的地方还是三亚。”

2002年,三亚市授予袁隆平“荣誉市民”称号;2003年,袁隆平被聘为海南省政府高级科技顾问;2014年,袁隆平担任琼州学院(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客座教授。

树起一座“不朽丰碑”

“杂交水稻的成功,海南有一半功劳!”

与“野败”偶遇,与海南结缘。50年来,袁老率领团队在杂交水稻领域不断钻研,勇攀高峰。海南这片“宝地”,给予他事业的“馈赠”,他也在这里为杂交水稻发展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

袁老对海南的爱是炽热的。“最近50年中的48年,我每年要在三亚住上几个月。”袁老曾说过,“没来三亚的那两年,我去了国际水稻研究所工作。我的事业是从三亚的田间地头走向世界,这里也是杂交水稻的故乡。”

袁老在公开场合中多次说,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的功劳应该归功于海南,因为南繁缩短了一半的育种周期,使得杂交稻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海南是我的福地,超级稻有1/3的工程量是在海南完成的。湖南和三亚都是我的第二故乡,三亚不仅给我们农业科研人员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条件,三亚也是风景如画、生活惬意、度假休闲的好地方。”袁老曾深情地说。

60年前,袁老开启杂交水稻的研究,曾经许下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如今两个梦想一一实现,2020年杂交水稻的亩产已经达到了1134.6公斤!数十个国家大面积试种试产,解决上亿人口吃饭的问题!

“海南是育种宝地,已经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海南对国家粮食安全仍然非常重要,应好好规划好好保护,发挥作用!”从三亚起步,袁老不断书写着关于粮食的神话。这里,不但让袁老走向了世界,也为世界上更多人摆脱饥饿作出了贡献。

如今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90岁高龄时,袁老却许下了他生平的第三个梦想:攻克中国的盐碱地,彻底解决中国在粮食上的后顾之忧,让中国人吃饱吃好!

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刻在大地上!斯人远去,何以慰籍,袁老走好!

深情缅怀国之脊梁——袁隆平!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刘丽萍)(刘丽萍)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