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经济总量提前实现“十三五”目标 2020年西安这么干

[焦点] 时间:2024-05-05 20:51:5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8次

  2020年5月17日上午,十三五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去年会上,经济西安人民政府市长李明远汇报政府工作报告。总量

DSC06633_副本

  2019年工作回顾

  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综合实力跃升新量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目标达到9321.19亿元,年西增长7.0%,安干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十三五全省0.9和1.0个百分点,去年经济总量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经济财政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总量达到1533.89亿元,提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2.56亿元,实现税收占比8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增加值增长6.9%,增速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二。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8%和12.8%,西部超导、铂力特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6家,在全国31个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西安升至第11位。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顺利通过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三年系统评估,12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新增创新案例84个,形成7项国家级创新成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上线运行,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新增市场主体88.3万个,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共为企业减免税费220.56亿元。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及确权登记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9.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4.9%,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53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9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40件,19个通用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个专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增两院院士5名,引进培养各类人才37.73万人,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带动就业40余万人,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十。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西安位列西部第一。

  大力发展“三个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中欧班列“长安号”覆45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开行2133列、增长70%,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稳居全国前列。新开通19条国际客运航线、9条全货运航线,首条第五航权客货运航线通航,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38万吨,增速居全国十大枢纽机场首位。西安航空口岸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144小时,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空港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西安获评2019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突出贡献城市、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全方位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成功举办欧亚经济论坛、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中国国际通航大会等大型展会活动,承办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认定的国际会议数量位列全国第四。新增3个国际友好城市,成功当选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联合主席城市,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中做出了西安贡献。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以迎接“十四运”为契机,掀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全年完成城建投资826亿元。“三中心”场馆主体竣工,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强力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改造老旧小区93个、225.3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53条,完成架空线缆落地226公里,累计建成综合管廊79.6公里。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新建5G基站4000个,荣获2019中国智慧城市创新示范奖。全域推行生活垃圾分类,4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投入运行,彻底改变了生活垃圾仅靠填埋处理的历史。

  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扎实推进精准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认真整改中央巡视、成效考核和国家巡查反馈问题,累计减贫6.87万户、24.23万人,291个贫困村退出,周至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23%。建立四级联动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已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突出重点、系统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铁腕治霾,全年优良天数225天、较上年增加10天,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20位,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8%。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三年行动计划,沣河中央湿地公园等58个治理项目开工建设,新增水生态面积2561亩、湿地4566亩。大力控源截污,主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场建设顺利推进。

  聚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西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东亚文化之都”西安活动年和世界文化旅游大会、第8届西安国际戏剧节、第29届全国书博会、西安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话剧《柳青》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周至县集贤镇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实体书店数量排名全国第四。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博物馆12座,北里王汉代积沙墓和焦村十六国大墓入选2019“考古中国”重要成果。净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16家,入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十强城市。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总数突破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146亿元,分别增长21.7%和23.1%,获评全球20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

  实打实解决民生难题,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聚焦“七有”目标,以“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和9.8%。城镇新增就业16.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7%。启动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75所、新增学位10.08万个,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32个、区县级772个,惠及学生97万人。建成各类医联体49个,扎实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全年为群众节省医药费用2.59亿元,特困供养人员报销比例达100%。新建养老服务机构229个、新增床位7504张。实施165个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全年支出社会救助资金7.94亿元,惠及25.8万困难群众。顺利通过第三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连续八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践初心担使命,政府自身建设更加有力有效。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狠抓教育医疗、生态保护、营商环境等领域突出问题整治。落实“基层减负年”各项要求,市政府文件、会议分别减少50.1%和43.5%。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07件、政协提案822件,办复率100%。12345市民热线共受理工单178万余件,回复率达99%以上。全年查处欠薪案件724起,为1489名农民工讨回辛苦钱。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做好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顺利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

  2020年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迎全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攻坚之年,也是十项重点工作的突破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新时代追赶超越“五项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力争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保持物价总体平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上下达任务。

  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聚焦办好“十四运”,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着力增强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高质量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聚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高标准做好“十四运”筹备工作。

  (二)紧盯“五强”目标,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着力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强化重大工业项目支撑,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工业集中发展区承载能力。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丝路科创中心。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硬科技创新品牌,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科技金融有机融合。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着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五)促进消费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积极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优化消费空间布局,提升消费环境品质。

  (六)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叫响做实“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

  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八)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发展。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打好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打好净土保卫战,着力提升城市绿色容量。

  (九)坚持服务就是生产力,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突出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精准做好“双招双引”。

  (十)扎实办好惠民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全力稳定就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健康西安建设,加强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系统谋划、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是今年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水平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