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藏族电力人才建设家乡 国网四川电力“三定生”计划实施10年了

[热点] 时间:2024-04-29 20:31: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98次

原标题:培养藏族电力人才建设家乡 国网四川电力“三定生”计划实施10年了

10月22日,三定生在甘孜州康定市塔公镇新村乡,培养百玛曲登为村民检查停电原因。藏族川电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9日讯(记者 戴璐岭)“叔叔!电力你来啦!建设家乡”10月28日,国网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塔公镇,力计听到敲门声,划实5岁的施年小扎木探出个小脑袋,笑眯眯地给“老熟人”百玛曲登打招呼。三定生百玛曲登是培养国网甘孜康定市塔公镇供电所的一名电力工人,接到扎木家的藏族川电报修电话后,他和同事随即前往检查。电力“这一次距离近,建设家乡问题不大。国网如果是去一趟30公里外的江巴村,那得一天时间才能回来。”曲登说。

在家乡做一名“护电使者”,担负17个村3500多户居民的供电任务,源于曲登8年前的一个选择。2012年,他作为“三定生”(即“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安置”),进入国网四川电力下属的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三定生”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实施的一项旨在为涉藏地区培养电力人才的教育扶持计划。按照培养计划,“三定生”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全免,每月有600元的生活补助,还可以报销每学期往返家校车费。在取得毕业证书并通过招聘考试后,便可以直接派遣到定向安置单位就业,成为供电公司员工。

2015年,曲登顺利毕业,考试合格。他被安置到家乡康定市从事供电工作。由于懂电力技术又懂藏语,曲登很快成为了当地供电公司的骨干,如今他是塔公镇供电所“最忙的人”,老乡们的大小用电问题都喜欢找曲登解决、咨询。

10年来,有764名像曲登这样的藏族电力人才回到家乡从事供电工作。

“有机会学习专业技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说‘三定生’政策改变了我的命运。”曲登说。

据悉,从2010年开始,国网四川电力通过“三定”的培养方式面向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涉藏州县招收优秀学生;2015年,将招生范围扩展到西藏;2019年,又把四川彝区深度贫困县纳入招生范围。10年来,国网四川电力已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招收了1404名“三定生”,其中764名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供电运维、服务工作。他们怀着一腔热血,凭借一身才华,投身于家乡的发展建设。

“三定生”正在进行变电检修实习,检查10千伏开关柜。

定向招生,一箭双雕解难题

近年来,随着川藏联网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等电网工程的推进,四川深贫地区电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缺电、无电的历史得以改写。但这些地区电力用工难、人才缺等问题也相伴而生。“一方面,涉藏涉彝州县的学子读书难、就业难;另一方面,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可谓是两难交织。”国网四川电力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激发贫困地区的脱贫内生动力,并解决人力资源问题,2010年,国网四川电力“三定生”培养计划正式启动。自此,一条“输血”与“造血”并举、“输送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的教育扶持之路开启了。随着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三定生”的招收人数稳步上涨。

10月15日,来自阿坝州壤塘县的2020级“三定生”求是登在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报到

求是登,是今年招收的218名“三定生”的一员。10月15日,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坐了近12个小时的车,从阿坝州壤塘县来到成都温江。这一天是他在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报到的日子,为此他特地穿上了藏装,在人群中显得很抢眼。高考结束后,求是登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能有机会到大城市读书,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现在不仅有书读,连毕业后的工作也有了着落。“国网壤塘县供电公司,我有信心学好知识,回去上班!”他说。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而言,送到他们手里的,不仅是一张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更是一张通往光明未来的车票。

定向培养,因材施教育人才

“别人学三遍就会的东西,我学五遍、六遍,也还是一知半解。”目前就读电力设备技术系大三的“三定生”陈治向,回忆起他刚入学的情景。由于高中学的是文科,从未接触过电力方面的知识,陈治向常常担心自己基础薄弱,跟不上学业。谈起实训课第一次爬电杆,他对那时的恐惧还记忆犹新:“我个头高,体型比较大,爬杆的时候老是重心不稳,往外掉!”

陈治向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大二上学期。一有空,他就去找专业课老师辅导,“我们实行学徒制教学模式,我的老师非常有耐心,手把手辅导我,也常常找我谈心,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现在的陈治向,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都是班上的优等生了。

免费职业教育,不仅要办,更要办好。据了解,为了达到因材施教、贴身护航的目的,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三定生”的特点,以适应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每年,该学院都会组织相关老师、专家,到甘孜、阿坝、凉山供电公司开展实地调研,深入分析一线紧缺工种的岗位胜任力,共同研究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同时,该学院选派执教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一线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供电公司兼职内训师联合任教,从具体工作任务着手,锻炼操作技能。

除了专业学习,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也把“课程思政”建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文化融入到“三定生”培养中,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据学生辅导员何晗介绍,目前学院与成都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温江新华家园党史教育基地、建川博物馆聚落、成都金沙讲坛等达成了共建共育协议,定期组织学生接受法制教育、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前沿形势教育。“少数民族学生来成都学习生活,需要很多改变、适应,通过形式丰富的素质教育,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大环境。”何晗说。

“三定生”在甘孜州乡城县开展电力科普宣传活动

定向安置,“反哺”家乡促脱贫

时间回到三年前的夏天,在甘孜州巴塘县,结束高考的鲁琳兴致并不高昂,对未来也没抱什么期望。父母常年务农,家里又有三姊妹,经济压力不小。鲁琳想,上大学的费用无疑是一笔巨大支出,如果自己出去打工,还能帮家里分担一些难处。当时,她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爸爸,要不我不读书了吧?”

但一通电话打消了鲁琳的顾虑,也改变了她的命运。“国网巴塘县供电公司人资部通知我考上了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而且可以免费就读,这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及时雨’!”就这样,她成为了2017级“三定生”中的一员。在校期间,鲁琳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赢得的各类奖项数不胜数。今年夏天,她更是以专业排名第一和准入考试第一的成绩毕业,入职国网巴塘县供电公司安监部。她说,“以前上学时,下课就会播放校歌‘青春化作光和热,发展电力谱新篇……’,现在终于有机会奉献青春、投身电力了。”

和鲁琳一样,10年间,因“留得住、上手快、懂双语”,一批批“三定生”在毕业后迅速转换角色,扎根故土,“反哺”家乡,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今年31岁的扎西洛布,是土生土长的甘孜州炉霍县人。2012年,作为第一批“三定生”毕业后,他回到炉霍,在秀罗海运检班当起了运行值班员。在逐步精通岗位技能后,他凭借自身所学,成长为骨干。因为会藏语,又是一个“本地通”,扎西在推广智能电表的过程中大显身手。“一开始,老百姓都不支持,拒绝安装智能电表。我带头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宣传讲解,后来大家都主动上门咨询。”在扎西的带领下,智能电表逐渐受到了青睐,如今,乡亲们用电、办电都更方便了。

今年5月,扎西洛布被任命为国网炉霍县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负责管理下辖5个供电所的电费核算、线损管理等工作。“我在‘电力101班’的同学,现在也都是其他兄弟单位的骨干了!”扎西骄傲地说。

春风化雨十年间,衔泥筑巢燕归来。走上求学之路的“三定生”们,摆脱了失学、失业、致贫的恶性循环,获得了学技能、增能力、促脱贫的进步机会。在西藏、四川甘阿凉三州,“一人成才、全家脱贫、全域小康”的蓝图正徐徐展开,成为美好现实。(图片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提供)

(记者 戴璐岭)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