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康复启动越早,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探索] 时间:2024-04-28 23:05: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80次

原标题:卒中康复启动越早,卒中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东方网3月22日报道: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最近与全球领先的康复的德国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旗下霁达康复品牌霁达康复在该中心成立三周年之际,围绕临床成效、启动患者特征、越早越好质控体系等多个维度进行研究与分析,恢复发布了《2019-2020年度康复临床成果报告》,效果报告指出“卒中康复启动越早,卒中功能恢复效果越好”、康复“中国卒中患者中近三分之一患者伴有失语症问题”,启动这两点结论对指导卒中后肢体及语言功能的越早越好恢复都有着重要和指导性的意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恢复全世界每6个人就有一人可罹患脑卒中,效果每六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卒中每六秒就有一人因为卒中而永久致残。康复为此,启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科学理念。越来越多的卒中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并实践宝贵的康复黄金期。在霁达康复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76%的患者就在卒中发病后的六个月内启动了康复治疗。

该报告对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间住院的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发现他们经康复治疗后,早期巴塞尔指数(评定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率达到138.5%;其中发病6个月内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患者恢复良好,巴塞尔指数(评定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改善率达到36%,国际功能独立性评定标准指数(评定患者躯体功能、言语、认知和社会功能)改善率达到28.6%。

这些临床数据结果都显示,六个月内启动康复治疗的卒中患者改善值远高于其他发病时间段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再次印证卒中康复启动越早,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对卒中患者进行详细评估是发现问题根源,精准康复方案的重要前提。自2019年初,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霁达康复)开始推进分层级评估体系的使用。这套体系是康复医学科基于德国康复理念自主设计,从患者整体生活状况,功能状况和个体局部功能进行详细评定,涵盖了活动能力,独立生活状况,手功能,言语和认知等多个方面约20个评估量表及200多条个体化评估条目,精准探究卒中患者的功能问题、量化功能受损程度,从而真正做到量身定制康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霁达康复)始终保持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服务患者。在将德国康复模式引入中国时,并没有采用完全照搬的方法,而是根据中国国情,人文特点,患者特点等进行了治疗手段,治疗标准,病人管理和科技应用等方面的优化与创新,希望为中国卒中患者打造行之有效的高品质康复服务。例如将功能康复和趣味性活动有效结合的团体治疗,工作及生活情景康复,多学科核心团队会议制度,康复专案管理,标准化康复治疗,疫情期间线上咨询与指导等。

谈及未来的临床发展重点时,康复医学科医疗负责人,来自德国的舒乐博教授介绍说,“我们发现中国卒中患者中26%-38%的患者伴有失语症问题,语言能力的丧失不仅让卒中患者失去了与家人和社会交流的能力,也给患者的心理带去了不可估量的重创。今年我们临床团队将着眼于神经语言学领域,引入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先进治疗手段,例如旋律音调疗法(MIT),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CIAT)和强化语言行动治疗(ILAT),以期帮助更多失语症患者重获‘声音’。

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康复治疗质控中心主任郑洁皎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脑卒中中心主任刘学源教授对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霁达康复)的创新理念给与充分肯定。他们表示,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作为德国先进的康复理念落地上海,又根据国内体制进行了优化和创新,值得业界同仁借鉴学习。(志发)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