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火山人家 | 踏寻荒弃的千年古村 正文

火山人家 | 踏寻荒弃的千年古村

[百科] 时间:2024-05-05 21:33:4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64次

原标题:火山人家 | 踏寻荒弃的火山荒弃千年古村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踏寻(李白诗《把酒问月》)

在石山镇,年古如果说荣堂村、火山荒弃荣诚村是踏寻两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那么玉库村、年古玉敦村和美焕村则是火山荒弃三处荒弃古村的活标本了。这是踏寻三座被彻底废置的古石村,触目所及,年古皆是火山荒弃断垣残壁,坍顶塌梁,踏寻一派荒凉、年古破败的火山荒弃景象,着实令人怅怅然叹惜不已。踏寻

荒弃的年古古村成标本

盘桓在这些荒弃的古村,但见大树枝丫交柯、气根飘拂,茂草掩映、修竹围合;但见“暧暧远人村”,不见“依依墟里烟”,更不闻“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自然也就没有陶渊明的闲适、欣忭了。

你瞧玉库村,曾经巍巍壮观的古庙,高高耸立的古塔,傲然屹立的石门,鹤立鸡群的石屋,开阔平整的戏台——村人祭祀、休憩和狂欢的所在,如今被霸道的气生根疯狂搂抱,被葳蕤的霸王鞭肆意蹂躏,更有杂草包围,乱藤盘绕,大树荫翳。石孔、墙缝里窜出一丛丛蒿草,翠叶、红花相互映带,散香飘馥,盎然生趣;颓垣、废基上冒出一棵棵果树,黄皮、绿柚大小相间,摇头晃脑,逗引馋涎;梁柱间悬挂了密集的蜂房和蜘蛛网,屋檐下残留着雀巢和燕窝儿……个中况味,正像隋薛道衡在其《昔昔盐》中所慨叹的那样:“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因才高而遭谤,招致隋炀帝的嫉恨,进而被赐死。在其临刑之际,这个千古昏主还诮呵道:“尔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第一次去玉库村就我一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这个废圮的古村里,耳听石堆里蟋蟀、壁虎的一声声长鸣,目视脚下蜥蜴、蜈蚣的一阵阵乱窜,再一联想村外不远处的那一具具裸椁,不由得浑身起鸡皮疙瘩;忽然,“歘”的一下,一只野鹰怪叫着从发梢掠过,我再也把持不住,险些“妈呀”一声叫将出来……

玉库村公庙旁边有一座用火山石四周垒砌的石台,原来上面有一座佛塔,人称“仙女塔”。而今,佛塔早已不知何处去了,唯有沧桑的台基犹在,和绕城高速公路大桥下的儒符石塔台基相似,只是略小。据传说,仙女塔是为了纪念贞节烈女——符氏三姐妹而建的。

在我们眼前,斑驳的台壁为杂沓的仙人掌所盘绕,仙人掌开着绿幽幽的花;丰饶的台面为高大的菠萝蜜所覆盖,菠萝蜜挂着沉甸甸的果。是对仙女魂灵的祭奠和奉祀? 30年前全村前移 玉库村现在分新老两个村,新村西移千余米至石山墟,村道正对面就是石山镇中心小学。新村一色的楼宇,大多墙体贴了瓷砖,有的还建成别墅状,一派欣欣向荣之貌。

老村位于新村的正东方。三个荒弃村相隔都超不过一公里,其被荒置的原因也大致相同,不外乎交通闭塞,不利于民生。日上三竿时分,当我箭步走出玉库老村时,刚巧赶上了该村一位已迁入新址的王姓大嫂。她肩挑一根扁担,走在那条从老村通往新村的羊肠蛇道儿上,两只晃晃悠悠的竹筐里塞满了芭蕉叶,还有一捆儿地瓜叶。我问大嫂这些东西采自何处,她踅身一指老村回道:“呶,就是在古村里采的。端午节要到了,芭蕉叶自家包粽子,剩余的还可拿到镇上去卖钱。地瓜叶中午、晚上炒菜吃。”

大嫂还告诉我,老村里有很多种野菜,像富贵菜、观音菜、芝麻叶和地瓜叶等,还有许多种,她不懂用普通话如何称谓。“你大概都看到了,我们古村里的水果树也很多的,像荔枝、龙眼、黄皮、香蕉、杨桃、柚子和菠萝蜜等,应有尽有。游客无论来自何方,随便摘着吃。”哟嗬,在这里没有虚拟的偷菜盗果,尽可于现世间尝鲜品青,真好!

问及何时迁出老村的,为何迁走,王大嫂沉吟片刻回答:记得好像是1978年。由于老村距离镇上较远,村里又没钱修那么长的水泥路,老村长和大家几经商量,决定全村前移一公里,和镇上连通。随后两三年时间,便全部迁到现在的新村了——为了“联通”,所以“移动”。

唯一的感情纽带是公庙

无独有偶,玉库村南侧500米处的玉敦村村民见状坐不住了,也不约而同地朝镇上迁移。在石山镇采访,许多人告诉我们,20世纪80年代是该镇村民往镇上搬迁的高峰,有些钱的村民相继迁移。

在玉敦村村民阿彪的带领下,我们走进这个古村。火山石构筑的村门高高矗立,显得古拙、文气,村门旁边有一座爬满青藤的石亭,据说曾是村民休憩交流的场所。但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满身沧桑的石亭犹在,而昔日的喧闹、狂欢的情景早已归于岑寂。霸王鞭伏虎降龙似的盘踞其上,一排排尖溜溜的硬刺张牙舞爪,炫耀着入侵者熏天赫地的霸气。据阿彪介绍,在玉敦村附近还有一处三层的火山溶洞,非常奇特,迥异于七十二洞。然而,唯因荆棘载途,无法探看。惜哉!

事去千载犹恨速,愁来一日即觉长。与其他古村落一样,在玉敦村村门外空旷的广场上,也有一座古老的公庙,奉祀的是班帅公。庙宇的墙壁还是几百年前用火山石垒成的,通风透气;而木梁、木椽经不住漫长岁月的剥蚀,庙顶重新修葺过。矗立在庙门旁的石碑,记载着重修班帅庙的时间是1996年。庙门上也有一副嵌入村名的楹联:“玉公扶持人财旺,敦神保佑家业兴”。

阿彪告诉我们,每逢村庙祭日,也就是该村公期日,村民们都要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在境主神像前燃上几炷香,敬上几杯酒,捧上鸡鸭鱼肉,好让神主和人世间一样,也过上一个丰盛的节日……此乃夐古国人“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观念使之然也。

“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于是,在鹧鸪鸟的声声召唤中,公庙里的境主便成了唤回四方游子的唯一精神归依,也成了古村落联系其子民的唯一情感纽带。

【作者王振德,系纪实文学作家,全国诗词征稿一等奖、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耕海》得主。】(王振德)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