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的成效及意义

[时尚] 时间:2024-04-28 00:53: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95次

  由于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及其历史积累,中西作计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地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区招办学条件偏弱。生协施这就导致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划实区域不平衡,并成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省际间、成效区域间差异的及意重要原因。但是中西作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部地公平即起点公平,是区招教育公平的基础;而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按照瑞典教育学家胡森(Torsten Husen)的生协施观点,教育公平主要就是划实指教育机会的均等,包括起点的成效平等、过程的及意平等和结果的平等。因此,中西作计入学机会的公平成为国家教育公共政策的重要关注点。

  为此,我国一直将振兴中西部教育作为缩小区域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战略,大力实施“中西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措施。其中2008年开始实施的“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以下简称“协作计划”)就是重要的举措之一,持续至今。

  一、推进大学入学机会公平:协作计划的初衷

  协作计划是每年专门安排招生增量计划,由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录取率较高省份的高校承担,面向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录取率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招生。高考录取率是不同利益主体普遍关注的焦点。它可以集中反映各地区考生在同一年份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大小。

  1、高考录取率的区域间高低是多因素合成的结果。
  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高考录取率存在不小的差距。数据显示,这种差距并不简单体现为单一的东部与中西部的高低对立,而是呈现出与生源数量、高教办学条件等诸多要素参与的复杂状况。第一,区域空间不是导致高考率录取率高低的绝对因素。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都有高考录取率偏高和偏低的省份。2007年,海南、黑龙江、上海的高考录取率都超过了84%,而贵州和甘肃的高考录取率全国最低,仅为43%,与海南相差40多个百分点。第二,办学条件是影响高考录取率的客观要素。我国高校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发达地区高校数量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则相对较少,且它们的办学条件存在差异。从 2015年的数据看,江苏省和河南省的总人口分别是7960万和7384万,但他们的高等教育容纳程度却明显不一样。江苏拥有162所高校,比河南多33所;且校均运动场地面积、图书册数、教学仪器设备值等指标却还比河南高,如两省的校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约为2亿多和1亿刚出头。可见,基本办学条件以及高等教育容纳程度的差异,是区域间承载不同高考招生规模的客观制约。第三,生源数量是影响高考录取率的相对变量。2008年,河南省高中毕业生数全国最高,为74.98万人,与当年录取人数相减,该省高考未录取人数全国最多。因此,为解决类似河南人口大省高考压力,国家安排了较高比例的招生计划。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