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一场思想的碰撞 一次艺术的探索 正文

一场思想的碰撞 一次艺术的探索

[时尚] 时间:2024-04-29 07:15: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87次

61df3b3c-3e6e-479d-beb3-0605bc6ab0b5.jpg

赵望云作品《边塞风光》。场思次艺 资料图片

eb385919-1ea8-414d-bca4-33a79da9fb8b.jpg

傅抱石、碰撞关山月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探索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杨静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场思次艺因交流而互鉴,碰撞因互鉴而发展。探索在艺术的场思次艺互联互通中,每一次思想的碰撞碰撞,每一个观点的探索交锋,每一种理念的场思次艺交流,都可能成为艺术创造的碰撞灯塔,点亮着未来。探索近日,场思次艺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迎来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及专家组成的碰撞岭南画派调研课题组的来访,双方在座谈中追溯了“长安”“岭南”两大画派的探索渊源与共同精神内涵。“坦荡西风 气韵南格”,两股画坛强劲之风在长安产生了共鸣,画家们相信此次座谈交流定将成为两大画派传承文化、共赢发展的新起点。

10月29日,在位于西安市亚美伟博广场21层的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里激荡着人文与艺术的暖风。“长安”“岭南”两大画派在情深意浓的氛围中展开思想交流、观念碰撞、文化交融。

“长安画派和岭南画派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通过两地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必将进一步加强两地艺术家相互间的交流学习,促使长安画派艺术作品不断由‘高原’走向‘高峰’。”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赵振川感慨道。

事实上,文艺的每一步发展提升,都是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中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多姿多彩的文艺事业才会更加光彩熠熠。

根植生活,同为时代写意

画派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是中国画坛一种重要的美术现象。这些地方画派,对于丰富中国画坛、形成百花齐放的景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他们往往还肩负着在推陈出新中为时代写意的历史使命。

在座谈会上,广东省美术评论学会会长李琰说,当年,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关山月与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为了家国命运同赴敦煌写生,从此岭南画派与长安画派结下不解之缘;岭南画派的黎雄才也和赵望云交往密切。关山月和黎雄才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画作明显带有西北的雄浑特色。

1961年11月3日,《陕西日报》首次报道了陕西6位画家习作进京展出引发美术界关注并广受好评的情况。正是基于高度的文化自信,陕西的美术创作才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展现出独具时代精神和地域风貌的艺术新风,从而被学界认可,长安画派随之诞生。长安画派的崛起打破了近代中国画坛东重西轻的格局,成为西部自然人文风貌、圣地延安的理想精神以及古长安文化遗产的代言人。

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等人的名字,更因为个性的艺术风格而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他们所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创作理念,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繁荣兴盛、中华民族必将伟大复兴这一坚定信念的完美诠释。

而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优秀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岭南画派的创始人是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 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在传统中国画的笔墨上创新出具有时代精神、地方特色、感染力的现代绘画新格局。

“长安画派的老一辈艺术家们提倡面向人民、服务人民;岭南画派也是一样的,他们秉承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元素,直面生活、服务大众。两大画派整体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一种责任,都是为时代而创作的路子,具有革命的品质。两大画派的交流互鉴应该加强。”赵振川深有感触地说。

守正创新,激发笔墨活力

作为承继于传统、新生于近现代的长安、岭南画派,两者的面貌各自出新,而其中的共性则在于其内在的品质——人文精神、现实关怀以及创新求变的探索精神。

长安画派从奠基人赵望云的“战与爱”,到旗手石鲁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再到赵振川等艺术传人的继承前行,创学结合并举的精神,陕西艺术工作者身上有着耀眼的集体高光。

长安画派艺术精神的核心是“融汇—探索—创新”。创新的基本方法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表现为出入于百年来中国画的各种创新,走自己的新路;出入于大生活和大生命,以生命体悟催化艺术创新;出入于黄河文化、西部文化,以新异文化因子改变画坛格局;出入于绘画的中法和西法,拓出新意。

而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时代精神激荡整个中国画界。岭南画派,秉承能开中西融合风气先河的勇猛基因,事事为先:南粤大地上,关山月等一批代表人物,继承“二高一陈”折中中西、融汇古今、兼容创新的传统,顺应新中国形势,也创作出了反映时代的大量新代表作。

“从中国画的地域发展而言,长安绘画与岭南绘画有着共同特质,即开放包容与开拓创新的艺术精神和各自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二者在长期的发展中多有互动,也彼此影响。”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秘书长李兴吾提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差异是地方画派形成的一大因素。不得不承认,艺术家们不断从自然山川汲取养分,并且不断接受特定的地域文化的滋养,表现家乡、表现特定的地方,才使他们的作品饱含深情,也包含着浓厚的地域特色。

“西北风”与“南风”的确有着不同的风姿。因着不同,故能互补。用充满诗意的梦想,通过墨和线,在纸上铺设出淋漓气息,走向更浪漫的心灵空间,这是岭南画派的构想;没有刻意的安排感,但所有的物象,不管是树,还是房子光影黄土,又确确实实带有绘画感,用一种很纯粹的绘画写一种很纯粹的真实,这是长安画派的特点。

“中国文化都是相通的。创作好的画作,要有中国画的理念、中国画的哲学思想、中国画的哲学精神、中国画笔墨的味道和趣味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我们要坚持的就是去学习借鉴,突破前人去创造。”赵振川说。

文化互鉴,构筑中国力量

文化是魂、历史是镜。交流互鉴彰显开放、现代且富包容性的文化品格,促进地域艺术的创新与繁荣。

李兴吾表示,长安画派与岭南画派当年之所以能并肩同行,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家国精神,即对社会、对民族的担当。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语境下仍颇具意义。

就长安画派而言,贯串其中、一脉相承的精神传统是“长安精神”,是一种新生的划时代的精神力量。“长安精神” 让艺术家们保持着沉潜的心态和冷静思索的态度,铭记传统,立足黄土,扎根生活,反映现实,积极、务实地耕耘各自的艺术领域。同时,“长安精神”以其自身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与陕西美术的历史和现状高度契合,以其丰富且旺盛的生命力贯串于当代美术集群,成为陕西艺术的精神源泉。

与长安画派相较,岭南画派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承接“敢为天下先”的岭南文化精神,关注现实,开拓创新。岭南中国画家秉承岭南文化传统中变革求新、不断拓进的艺术精神,在坚持不懈的艺术探索中潜心贯注于对文化积淀的发掘,并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对待时下各种翻涌的艺术思潮,切实地寻觅适合自己站立的支点。当代岭南中国画已在中国画坛构筑起一个崭新的格局,成为新时期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畅达,长安画派和岭南画派互动更为频繁,对彼此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未来,两大画派继续秉承着共同的家国精神,在互鉴中保持创造活力,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赵振川说。

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