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雄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高地

[热点] 时间:2024-05-04 22:56: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50次

  穿过烽火硝烟,云南跨越岁月长河,镇雄造民族团红军长征烙下的县打红色印记在历史的丰碑上熠熠生辉。

  行走在镇雄县3696平方公里的结进红色土地上,处处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步示情景。生活在这里的范新汉、彝、高地苗、云南白、镇雄造民族团回等各民族群众,县打手挽手、结进肩并肩,步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范新共建美好家园、高地共创美好未来,云南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镇雄县委、县政府深入落实“把云南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打造赤水河源头共同脱贫致富共同团结进步新高地”这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主题,从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推动赤水河源头保护治理、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工作为抓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呈现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条具有镇雄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云南省2021年度美丽村庄——镇雄果珠那支寨

  党建引领创建 革命老区光荣传统凝聚奋进力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镇雄县的城乡街道、广场、公园,随处可见民族团结进步的标语。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线。近年来,镇雄县确立“一条心”思想、落实“一把手”责任、突出“一张图”引领、凝聚“一股绳”合力、建立“一竿子”机制,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2020年7月,镇雄县委、县政府出台《镇雄县深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行动方案》《镇雄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十进十促”活动任务分解方案》,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目标、重点、载体、手段等进行详细规划、科学定位,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硬支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赤水河源,积淀镇雄厚重的历史,四渡赤水,红色基因浸润雄关大地。

  80多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在镇雄从未褪色,黑堰沟善良农民高大娘从国民党军手中机智解救红军战士周启泰的故事,展示了镇雄人民不畏生死、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彭家寨李连荣一家不顾生命安危收留红军战士周泽金的故事,展示了镇雄人民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成为鼓舞镇雄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源泉。

  红色薪火代代相传,精神不灭,传承不息。依托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深挖爱国主义事迹,镇雄县全方位、多维度持续性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通过党建引领,镇雄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各民族之间充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谋共识,使各族人民超越民族、血缘、语言、风俗、地域等方面的差异,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观念,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构筑美好幸福家园“共同体”,镇雄县而不息,精耕细作。如今,仓满廪实,硕果压枝。

  目前,镇雄县已建成1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村寨,26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特色村寨,2020年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歌咏比赛

  文明之花盛开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精神家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维系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一直以来,镇雄县委、县政府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各民族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的政策推动下,扎实开展口传文学、歌舞、戏剧、美术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在镇雄县尖山乡,民族传统刺绣与湘绣结合的尖山乡刺绣,俨然已成为提升为地方优势民族特色产业。

  目前,镇雄县以“保护、传承、创新”为重点,已成功举办了6届大型彝族“火把节”,同时,常态化举办苗族的“花山节”和“彝族十月年”等节庆活动,不断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引导各族群众,形成浓厚民族团结氛围。

  走进镇雄县民族中学,汉、彝、苗、白、蒙古、壮、回等民族师生情同手足,共同探寻新知,共同学习进步。学校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常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持续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认同。

  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小手牵大手”推广普通话,每周开展一节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课,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镇雄县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民教育体系全覆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活动、进头脑,将“五个认同”的种子埋在各族学生的内心深处。

  多谋长久之策、多行固本之举。镇雄县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教育,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代表性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阵地,通过“十个一”创建活动品牌(即一次宣讲,一幅标语、一封公开信、一场文艺演出、一部专题片、一本宣传册子、一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一个主题公园、一个主题广场、一堂干部党课),多渠道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民族地区脱贫成果,形成农村和城市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全方位宣传效果,不断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相亲。

  “法者,治之端也。”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镇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纳入全县普法规划并认真抓好普法教育。持续性开展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定期监督检查,形成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此外,不断推进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常态化,以网格化、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推进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筑梦乌蒙,为镇雄经济腾飞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高质量发展推动 促进各族人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统筹推进,创新推动,全面融入,打造特色”,这体现了镇雄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十三五”以来,镇雄县委、县政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贯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实现了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整合投入资金280多亿元,11.77万户56.5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民族乡镇,25个民族村,9462户34913民族贫困人口,实现同步脱贫出列……一组组数据是镇雄县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缩影,是进一步提振各族干部群众精气神,激活内生发展动力的助推器。

  民族团结一家亲 携手同心奔小康。随着贫困县顺利摘帽,镇雄正迈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道路。

  作为云南省人口第一大县,镇雄也是劳务输出大县,现有农村劳动力77.8万人。推动创建工作融入城市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以镇彝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联盟为载体,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城市民族联动协作机制,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

  改造老旧小区36个、棚户区6338户,17条道路提质增效全面完成,背街小巷全面硬化,市政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县城面貌显著改善,县城规划区和建成区面积分别扩至62平方公里和40平方公里,36万市民安居乐业……一件件民生落地见效,一项项发展成果与民共享。

  民生幸福,民族和谐。5年来,镇雄县以扩大投资、改善基础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抓手,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综合基础设施体系逐步成形。

  “十三五”期间,完成交通投资350亿元,是“十二五”的7倍,镇毕、镇威、镇赫、镇彝高速和成贵高铁建成通车,宜昭、镇七和镇果高速公路、叙毕铁路加快推进,顺利迈入高铁高速“双高”时代。建成二级公路171公里,三级公路144公里,通乡油路543公里,农村公路6988公里,村组公路4500公里,是“十二五”的44倍,农村通达条件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道路越来越好,被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在水利、电力、通信网络、燃气管道、物流等方面,也取得长足发展,进一步满足各族群众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坚持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镇雄县集中力量推进普惠性、基础性、长远性民生建设,民生资金支出达444亿元,是“十二五”的2.2倍。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各领域,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写在了各族人民甜美幸福的日子里。

  如今,镇雄县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就像阳光、空气般融进全县各民族群众的生活中,流淌在各民族群众的血液里。

  回首过往,踏歌前行。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镇雄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团结各族人民,汇聚奋斗力量,用心呵护民族团结之花、用情浇灌繁荣发展之树,努力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云南网记者 徐颜蓉蓉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