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地窝子的故事 正文

地窝子的故事

[探索] 时间:2024-04-28 08:51: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41次

原标题:地窝子的地窝的故故事

去年,因为走亲戚,地窝的故我和家在新疆北屯市的地窝的故大伯,一起去了趟河西走廊边缘的地窝的故瓜州县柳园镇。看到一些被当地老百姓废弃的地窝的故地窝子,我感到十分好奇,地窝的故便下到地窝子里参观察看了一番。地窝的故

地窝子是地窝的故一种在沙漠戈壁地区较为简陋的居住方式,在沙漠地下斜挖一个两米左右深的地窝的故坑,四周用土坯垒砌成矮墙,地窝的故顶部用芦苇或梭梭柴草覆盖,地窝的故再用草叶、地窝的故泥巴盖顶就成了。地窝的故地窝子虽然看起来原始、地窝的故简陋,地窝的故但据当地老百姓讲,里面冬暖夏凉。在生活困难、物资奇缺的年代,地窝子是在短期内解决住房问题的很实用的好办法。当然,现在当地老百姓早已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了。红机砖大瓦房比地窝子住起来舒服、漂亮得多,所以地窝子渐渐被沙漠地带的老百姓废弃了。

废弃的地窝子现在看起来虽然破破烂烂,但当初老百姓生活在里面的样子还依稀可见。我说,这地窝子不像西北黄土高坡上挖的窑洞、土块泥巴砌的土窑,想让大伯也下去考察一番。没想到,大伯却咧嘴笑了一下说:“当年我亲手挖了几十个地窝子呢,这地窝子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大伯看出了我心中的疑惑,慢悠悠地讲述了当年他挖地窝子、住地窝子的故事——

我1963年在沈阳当兵,后来转业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又成了一名军垦战士。兵团实行半军事化的管理,所以连队从连长到排长、班长都由转业军人担任。因为退伍前我在部队是班长,所以在8连,我仍然担任班长。

挖地窝子搭建营房驻地是很重要的工作。我们起初就露天睡在戈壁滩上,先挖好一个约60平米的伙房,解决做饭吃饭问题;接着,两人一组,挖宿舍地窝子,解决住房问题。那时候我们干活都是打擂台,基本上都是一组一天挖好盖好一个地窝子。时间不等人,团场已经成立了,连队连个固定的住所也没有,这怎么行?我们当时人年轻,干劲儿也足,三五天时间,简易的地窝子居民点就建好了。有“单人间”,有“双人间”,也有“多人间”,密密麻麻的,还挺壮观的。

之后,连长对我说:“团部要成立工程连,你们班划归工程连了,你带上你们班去报到吧。”接到命令,我二话没说,带着我们班的20个年轻小伙子过去,一个礼拜就又挖好了工程连的地窝子住所,工程连就组建起来了。

在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中,地窝子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大雪覆盖的地底下,一个十来平米的地窝子中,土坯垒的炉子里,红柳疙瘩熊熊燃烧着,炉子上的铁炉圈烧得通红,火舌蹿进也是土坯垒的火墙,发出隆隆的响声。隆隆声里荡漾着融融暖意,衬托着地窝子的静谧。站在地窝子之外,看到的满是诗意和美丽;走进地窝子里面,你会深深体味兵团人“天当被子地当床”的艰辛和豪迈。

当时的北屯,是人烟稀少的荒原,既无民房又缺帐篷,但遍地都是芦苇。我们砍伐芦苇,搭盖棚顶,挖地窝子,然后用芨芨草覆盖,这就是地窝子居所了。但草棚子并不足以避风雨。下雨时,地窝子里也在下雨;外面雨止了,地窝子里却还要继续下一阵;下雪时,晚上睡觉,早晨起来被子上全覆盖着一层雪。当时,我们军垦战士都有一股子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家笑称地窝子为“大漠行宫”。大家在休息时间,都你一句我一句地编了好多顺口溜,用来自娱解闷。比如“地窝子好,地窝子强,地窝子冬暖夏又凉,看上去一片荒野地,到房顶还不知脚下是营房。”又比如“北屯好,北屯好,住的房子三尺高,下面顶着四根棍,上面盖着芨芨草。”这些顺口溜,对地窝子描绘得十分形象具体,又很富有诗意。有时候,团部举行文艺演出,连队就把顺口溜编排成快板等节目,选战士登台演唱。

即便是如此简陋的地窝子住所,连队里也很紧张。当时,一些年龄大、在内地老家已经成了家的战士,老家媳妇会来探亲看望。为解决住宿问题,各连队便都打造一个“豪华版”的地窝子,提供给来探亲的家属和连队新婚的夫妇居住。说是“豪华版”,实际上只是在地窝子门口贴上了一个大红色的“喜”字而已,里面的“设施”和其他的地窝子几乎没啥区别……

大伯还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有一位甘肃定西老兵的媳妇千里迢迢来北屯看丈夫。因为交通不便,这位定西媳妇坐了几天几夜“咣当咣当”响的绿皮火车,又坐敞篷汽车,经过十多天才到达北屯。到的时候,人已经累得快散架了。晚上根本没有顾及给自己安排的住房是什么样,就呼呼大睡了。

这媳妇一觉睡到第二天下午才醒来,从住的地窝子里走出去到外面转了一圈,竟然找不到自己住的地窝子家门了。放眼望,沙滩上一片像坟墓一样的土堆,一个挨着一个,阴森瘆人。她感到恐惧害怕,竟像小孩子一样蹲在地上“嘤嘤”哭了起来。当这位老兵找到自己的媳妇时,媳妇哭着说:“这哪是人住的地方嘛,住地窝子就像住进了坟墓窟窿眼儿里了。”

这时,连长、营长闻讯赶来了,他们与老兵夫妇一起到各家串门。当定西媳妇看到妇女排住的是地窝子,连长住的是地窝子,营长住的是地窝子,而营部驻地也不过是一间废弃的羊圈时,她没再犹豫,而是毅然加入到戈壁拓荒的妇女排行列中,成了一名北屯女兵团人。第二年,这对夫妇生了个儿子,他们给儿子取名叫“北屯”。连里的战友们戏谑地说:“儿子是在地窝子里出生的,北屯这名字没有‘地窝子’好,干脆叫‘地窝子’吧。”

大伯的故事讲到这里,我完全明白了,大伯的儿子——我的堂哥小名叫“地窝子”。原来,大伯讲的故事主人公就是他自己和大伯母呀。

地窝子,有趣的名字;地窝子,一段令兵团人难忘的历史。它提示后代记住当年军垦战士在艰难岁月里战天斗地、积极乐观的兵团精神。

如今,在北屯,经过几代兵团人的艰苦奋斗, 绿洲正在延伸,城镇正在崛起,住所也经历了地窝子、干打垒、砖瓦房、新楼房的演变,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美丽之城、幸福之城已经矗立在阿勒泰这块土地上了。

大河如歌,高山是碑。今天,地窝子虽早已尘封在兵团人的记忆里,但艰苦创业的兵团精神却依然熠熠生辉、代代相传。(■魏建华)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