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多贡献·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无人机施肥、智能机调温……在武胜看蚕宝宝的高科技精致生活

[热点] 时间:2024-04-28 21:36: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22次

原标题:【农业多贡献·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无人机施肥、农业农业能机智能机调温……在武胜看蚕宝宝的多贡调温的高高科技精致生活

无人机在桑田上工作

四川新闻网广安8月26日讯(记者 王滟雨摄影报道)伴着阵阵轰鸣,两台无人机腾空而起,献看现代盘旋在万亩桑田上空,园区不远处,建设机施精竖着一块牌子,无人武胜上面写着“中国桑蚕之乡”……这是肥智记者在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看到的一幕。

8月26日,看蚕科技参与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的宝宝与会代表们来到武胜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赏蚕丝、生活品桑茶,农业农业能机看科技如何为武胜蚕桑注入全新活力。多贡调温的高

四川蚕桑业由来已久。献看现代据资料记载,园区“丝绸之母”嫘祖故乡正是建设机施精四川,而早在三国时期,蜀锦便已名声在外。唐宋时期,四川丝绸业达到鼎盛,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之一,尤其以锦等高档丝织品的生产为主。

工人正在处理蚕茧

武胜县历来有发展桑蚕业的传统,从地图上看,武胜也正像一片展开的桑叶镶嵌在巴蜀大地上。然而,据资料显示,就曾在几年前,受蚕丝价格波动影响,武胜县桑蚕产业也曾遭受重大考验。但当今日再站在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时,举目四望,棵棵桑树汇聚成海,微风拂过,桑叶轻摇,宛若碧波。背靠着桑海,武胜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到:“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蚕桑基地9500亩,实现综合产值3.1亿元。”他还说,通过武胜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全县已建成高标准蚕桑产业基地3万余亩,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产业好了,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据介绍,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全面推广“家庭农场+企业”“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企业”发展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园区已带动4000余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

那么,武胜桑蚕产业新起点的关键在哪里?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与产业链都是其中的重要一招。

蚕宝宝

“在桑田上空盘旋的,是我们园区专用的植保无人机,它可以给桑田施肥,浇水,还能帮助桑树授粉等,大大减轻了桑树种植的人力成本。”一位技术人员指着桑田上那两台无人机解释到。

而在桑蚕基地的小平台上,还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农机具。“这是专为蚕宝宝设计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能够及时了解小蚕生长环境情况,为蚕宝宝调控温度,补充湿度。”蚕桑基地科技人员向大家介绍起手边一台方方正正的机器,他说,“现在,这台小蚕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在园区的推广率已在90%左右,它操作方便,用手机就能远程控制。”而在这台机器旁,还有另一台正冒着“白烟”的小机器,这正是蚕宝宝专用的加湿器,据介绍,只有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才能帮助蚕宝宝脱皮,给桑叶保鲜,让蚕宝宝可以更加健康的长大。这还不是全部,另一边,还有专门的自动桑叶切割、省力化养蚕设备及电动除草机和那两台盘旋上空的无人机……有了科技的助力,蚕宝宝过上“精致”生活,才能吐出“精致好丝”。

技术人员和参会人员交流

“我们和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建起了蚕桑专家大院,现在已有专家21名。”走在丝织品展示区,负责人向大家介绍起一粒黄色的蚕茧来,“不靠加工染色,能靠蚕自然吐出这样的彩丝,离不开科技。”他还介绍说,通过一个专家团队帮扶一个乡镇的模式,武胜正以科学养蚕帮助更多农户增收。

养好了蚕,武胜还搭建起完整的丝织品加工产业链。一旁的四川安泰茧丝绸公司,集蚕桑生产、缫丝、织绸、出口、丝绸展示为一体,蚕桑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

天然彩丝

车间里,女工们流畅地操作机器,十指在纤细的丝线中飞舞,一粒粒蚕茧便在她们的巧手中化为丝线,织就成一匹匹华丽的丝绸与各种丝织品,也织就了武胜蚕桑产业的美好未来。一位来自成都的代表感慨到:“产业的发展需要基地依托,武胜将农村、农民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为我们企业如何创新机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记者 王滟雨)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