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

[知识] 时间:2024-04-28 07:22:4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02次

  编者按:今年是王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辽宁党史微信公众号以“回忆辽宁抗战往事”为主题,泰东为您讲述14年间,北抗发生在辽宁这片英雄土地上的日联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让我们铭记抗战历史,军第兼第军军缅怀抗日英雄,副总传承革命传统,指挥弘扬抗战精神,王德以更加昂扬的泰东斗志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北抗

  他,日联地地道道的军第兼第军军辽宁人,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身抗日斗争洪流;他,副总作战勇猛,指挥威振敌胆,王德被称作“东满一只虎”;他,率部与敌浴血奋战,保卫了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战后,人们把他战斗过的山峰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善做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向战士们讲授党的革命理论和优良传统,他领导的抗日队伍被中共东满特委称赞为“党领导下的最可宝贵的模范队”。他就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指挥、第二军军长——王德泰。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歇人不歇枪,游击斗“讨伐”

  王德泰,又名王铭山,1908年5月生于辽宁营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东北各地民众相继建立了赤卫队、游击队、山林队等抗日组织。1932年夏秋之际,王德泰受组织派遣,到延吉三道湾地区开展兵运工作。他深入“长江好”山林队,利用各种时机和条件,耐心地启发士兵的阶级觉悟和民族意识,很快就团结了一些士兵,并利用外出执行任务之机,把20多个士兵带到依兰沟,参加了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1933年1月,中共延吉县委以数支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了延吉县抗日游击大队,下辖3个中队,若干小队,共130多人,长短枪70多支。王德泰在游击队中先后担任了小队长、中队长、大队参谋长、政委等职务,在游击战中逐渐成长,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延吉游击大队主要的游击根据地是王隅沟,也叫湾湾沟,是我东满党组织重点发展的一块抗日根据地,中共东满特委和中共延吉县委驻地都在这里。这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且山高路险、交通不便、易守难攻,沟壑纵横的复杂道路和茂密覆盖的森林植被是我军的天然屏障,日军对此十分头痛却无计可施。1932年11月初,按着中共中央“北方会议”精神,党领导当地人民在王隅沟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设立了土地部、经济部、粮食部、教育部、政治部、军事部等,还建立了兵工厂、印刷厂、被服厂等。日伪当局对此大为恼火,发动数次“讨伐”,欲除此“心腹大患”。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延吉游击大队避实就虚,牵着敌人的鼻子在深山老林里兜圈子,王德泰率部机智巧妙地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对抗敌人的“讨伐”,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有劲无处使。在战斗中,王德泰针对我军人多枪少的不利情况,采用“歇人不歇枪”的办法,把游击队分成若干战斗小组,轮流出击。这样,一支枪可顶两支、三支用,从而大大加强了对日军的打击。据敌人1932年的交战记录统计,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王德泰指挥游击队与敌作战50余次,居东满各县游击队之首。

  1933年春,在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北洞村,王德泰与朝鲜族姑娘林昌淑结了婚。9月,在中共东满特委扩大会议上,王德泰被选为东满特委委员、军事部长。

  1933年冬,日、伪军纠集了700余人大肆向王隅沟进犯,企图一举消灭游击队,破坏抗日根据地。在长期对敌斗争中经受锻炼的王德泰,战略战术和军事素养不断提高,他经过仔细侦察,发现了一个两山夹一沟、极适合打围歼战的有利地形,于是便将部队主力埋伏于此。为防敌人不肯上钩,他又派一支小分队且战且走,带着敌人在山里绕了半天,最后才把敌人引进了事先准备好的包围圈。此战,我军消灭日、伪军百余人,取得了反“讨伐”斗争的胜利。从此以后,敌人对王隅沟望而生畏,再也不敢轻易进犯。

  党的模范队,松树糕充饥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提出“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发展和巩固我们在满洲的组织,是我们党最要紧最主要的任务之一”。5月15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关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与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决议》。东满特委迅速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全面加强了政治、军事、经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王德泰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中,广泛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军事业务训练相结合的练兵活动。王德泰经常给将士们讲党的革命理论,讲当时的敌我形势,注意发展思想积极进步的同志加入党团组织。到1934年初,延吉游击大队已由130人发展到300多人,编成了4个中队,开辟了王隅沟、八道沟、三道湾等抗日游击根据地。整个队伍党团员人数占80%以上,政治素质好,勇敢善战,纪律严明,受到了中共东满特委的表扬,被称为“党领导下的最可宝贵的模范队”,并荣获了一面“模范队”红旗。

  在艰苦的斗争环境里,王德泰坚持与战士们同吃同睡同战斗,还经常利用各种方式鼓舞他们的斗志和士气,想尽办法解决各种问题。有一年冬天,王德泰和战士们在密营深处断了炊,伙食长找到王德泰,问:“一点吃的都没有了,怎么办哪?”王德泰拍了拍唉声叹气的伙食长,笑道:“活人还能叫尿憋死了?跟我来。”伙食长疑惑不解地随着王德泰走进白雪茫茫的树林,王德泰指了指粗大的松树说:“把树皮剥下来,用碱水煮烂,再拿棒子捣碎,就能做成粥和糕吃,别有风味哩!”就这样,王德泰和战士们吃了一顿松树粥和松树糕,虽然嘴里的味道是苦涩的,但笑出来的声音却是甜的。

  开始,部队的服装很不统一,长衫短袖,样式和颜色各异,王德泰便带领战士们截了日军的一辆被服汽车,缴获了大批白布。从此部队有了自己的军服。冬天,一身白装;春秋,用柞树皮把白布染成黄色;夏季,用老鸱眼树皮煮成绿色。这样,部队一年四季都有了隐蔽的伪装服。

  为了鼓舞士气,王德泰倡导创办了《战旗》《反日周刊》等报刊,还编印了《抗日救国千字文》等政治课本,并组建了战地演出队。王德泰会唱几句京戏,战斗间隙,战士们常常要王德泰来上一段。每当这时,他二话不说,站起来,煞有介事地向席地而坐的将士们深鞠一躬,然后清清嗓,不是《赤桑镇》就是《三进官》,再不就是《瓦岗寨》,高亢、嘹亮、浑厚的声音在山林中回荡,战士听了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突袭大甸子,罐里捉王八

  1934年3月下旬,中共东满特委按照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以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游击队为基础,吸收了一部分义勇军等抗日队伍,在延吉县三道湾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张芝营建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下设4个团和1个独立团,26岁的王德泰任独立师政委。

  独立师成立后,为打破日、伪军的“讨伐”和“围剿”,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统一部署,分兵挺进,积极深入敌占区开展活动,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向安图的车厂子、大甸子一带进军;一路向汪清的罗子沟进发。4月,独立师第二团主力攻占安图东厂子。5月2日,攻克大甸子,毙伤敌人30余名,缴获大量物资。7月,王德泰率独立师独立团活跃在延吉、安图、敦化一带,四处袭击日、伪军,并筹划创建安图东厂子抗日根据地。

  一天,王德泰得到情报,安图县大甸子镇驻进伪靖安军一部,企图对抗日游击队进行秋季“讨伐”。王德泰决定趁敌不备,先下手为强,突袭大甸子镇的日、伪军。王德泰率领独立师独立团和第二团一部,联合抗日义勇军共300多人,迅速包围了大甸子镇。他首先派侦察排切断敌人的电话线,派一个连拆毁了通往安图县城的公路桥,并占领了桥头的制高点,阻敌增援。一切工作安排就绪,王德泰便按步不动等了起来。许多人要求马上进攻,怕错过机会,贻误战机,有一个说话风趣的战士问道:“现在大甸子的鬼子伪军都是‘罐里的王八——准拿’,咱咋还不动手?”王德泰哈哈大笑,说:“正因为他们已经是‘罐里的王八’,咱们才不着急。咱们弹药不足,能省就省。一枪不放,还打胜仗,不是更好吗?”遂让大家加紧封锁,掐断敌人的供给,一点儿一点儿地消耗日、伪军的弹药。经过11个昼夜的围攻,敌人弹尽援绝,士气瓦解,被迫弃城而逃。王德泰指挥所部和两支赶来参战的反日义勇军、山林队乘势猛攻,一举攻占了大甸子镇,消灭了大批日、伪军。我军部队入城后,王德泰组织没收日伪资产,对百姓秋毫无犯,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群众的支持下,独立师在大甸子镇休养了一个多月。

  要从铁路过,脑袋作路钱

  1935年3月,在中共东满特委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进行了整顿,王德泰任独立师师长。5月30日,独立师正式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兵力增至1200余人,各种枪械980多支,王德泰任军长。第二军军部发表了《成立宣言》和《告民众书》,号召人民群众和各反日爱国部队坚持抗日,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把日本侵略者从东北驱逐出去。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成立前后,为了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和游击根据地,在王德泰等人的率领下,各部队活跃于安图、敦化、额穆、宁安、东宁等地,侍机打击敌人,取得了赫赫战果,其中以哈尔巴岭袭击敌人列车的战斗最为著名。

  1935年5月1日,王德泰率独立师第一团和义勇军一部共200多人,准备袭击敌人列车,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经过周密侦察,他们得知5月2日凌晨,将有一辆列车行经哈尔巴岭与大石头车站之间,遂提前设下埋伏。5月2日凌晨2点,敌202次列车呼啸着开了过来,只听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列车象一只被射中了的狮子,猛然跌下轨道,后面的车箱晃晃荡荡,一个接一个地脱轨,七扭八歪倒在路轨旁。这时,枪声四起,杀声震天,人民革命军发起猛攻。护车的日军拼命抵抗,垂死挣扎。人民革命军用机枪扫射,把顽抗之敌压到路轨旁,击毙30多名,其余的弃车逃命。紧接着,人民革命军战士闪电般地登车搜查,那些平日不可一世的日伪官吏,有的头上蒙着毯子,有的身上裹着毯子,顾头不顾腚地钻到卧铺底下,龟缩成一团。我军俘获日伪军政要员13人,缴获了大量物资和钱款。

  这次战斗之后,在王德泰的领导下,我军又于八九月间先后在安图的亮兵台和绞河的黄松甸进行了两次截车战斗,都获得了胜利。截车战斗的连续胜利,不仅严重地扰乱了敌人在长图线上的运输计划,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而且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当地群众编成歌谣诙谐地唱道:

  中国地,中国山,

  中国铁路中国管。

  鬼子要想从此过,

  留下脑袋作路钱。

  奶头山巧战,“王德泰山”立

  1935年9月,日伪当局调来了大批部队,在东满地区开展大规模的“讨伐”。为配合“讨伐”,敌人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广泛推行“保甲法”,实行白色恐怖。第二军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原有的几块抗日根据地大部分被迫放弃。第二军第一团、第二团化整为零,深入渗透到敌占区,打哨所、夺物资,逐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11月下旬,日、伪军侦知安图县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无我军主力留守,遂调集800多人组成“讨伐队”大举向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犯。奶头山抗日根据地远离日伪统治中心,交通不便,群众基础较好,有利于开展游击斗争,是第二军重要的游击根据地。这里不仅有第二军的司令部、政治部、军需处等军直机关,还有兵工厂、被服厂、后方医院等,第二军指战员经常到这里休整和训练。当时,奶头山抗日根据地只有我军两个连的兵力,加上军部、后勤机关人员,部分女战士、儿童团员和伤病员,一共才200多人。

  强敌进犯,王德泰立即紧急动员、沉着指挥,冒着枪林弹雨在敌人进攻奶头山的咽喉要道——砬子口布下地雷阵和伏兵。狂妄的敌人第一天还没站稳脚跟,就被王德泰布下的埋伏消灭了几十个人。第二天,日、伪军改变了进攻点,向游击队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王德泰率军居高临下,勇猛阻击,有效地消耗了日、伪军兵力。战斗中,游击队的伤亡也很大。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的问题,王德泰把军直机关的老战士、女战士、儿童团员和部分轻伤员编成若干个游击小组参加战斗。这些游击小组在王德泰的指挥下,四面偷袭敌人,打得敌人日夜不得安宁、且搞不清楚我军的实力。到第三天,日、伪军已厌战惧战,进攻乏力。王德泰抓住有利战机,率部果断地向日、伪军发起了反攻,在附近几支抗日游击队的支援和策应下,此战共歼敌2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粉碎了敌人的冬季大“讨伐”计划,保卫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奶头山战斗,王德泰带领部队以少胜多,是第二军战斗史上的一场硬仗。此次战役以后,当地居民就把王德泰指挥战斗的奶头山根据地一座无名山峰命名为“王德泰山”。至今,这座以王德泰名字命名的山峰,不仅印刻在伟大祖国的宏伟版图上,更印刻在了安图人民的心间。

  东满一只虎,傲啸群山林

  1936年2月,王德泰与杨靖宇、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等人联合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第一路军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

  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王德泰摸透了敌人的进攻套路,善于运用战略战术巧妙地打击敌人。1936年3月,王德泰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一面包围战略要冲大蒲柴河,一面分兵赶往寒葱沟设下埋伏圈,一举毙伤敌援兵数百名,缴获步枪500余支,轻机枪16挺。随后,挥师南进,乘胜攻陷了大蒲柴河。

  王德泰不但善用战略战术打击敌人,还善于运用政治攻势瓦解敌人。敌人有个据点名叫太阳谷,是第二军在抚松、临江一带活动的必经之路。1936年11月初,王德泰决定解决掉这个麻烦。他指挥第二军军部和第四师主力,把太阳谷围了个水泄不通,依然准备采取“罐中捉王八”的策略。他了解到敌守军是清一色的伪军,就组织投诚士兵现身说法,轮番喊话,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迫使两个连的伪军缴械投诚,不费一枪一弹就拿下了这个据点。

  在战斗中,王德泰坚毅果敢、勇冠三军,常常靠前指挥、身先士卒,遇到“难啃的骨头”,他总是冲锋在前,打得兴起时,他就抢过机关枪对准日、伪军一顿扫射,打得敌人哭爹喊娘,闻风丧胆。战友们亲切地称赞他是“东满一只虎”,敌人听到“王德泰”的大名则掉头就跑……指挥员的性格,往往会感染乃至铸成其统领部队的整体性格。在王德泰的影响下,第二军逐渐成长为一支勇猛顽强、吃苦耐劳、富有牺牲精神的“虎”气十足的抗日队伍。第二军第六师有一名朝鲜族女战士,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俘,敌人用尽酷刑,始终没能撬开她的嘴巴。恼羞成怒的敌人剜掉了她的双目,她凛然怒斥敌人说:“尽管你们抠去了我的双眼,夺去了我的光明,可我还是能够看到革命的胜利,看到你们的灭亡!”第二军有一位排长在摄氏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中行军冻坏了脚趾,为了跟上队伍,他用罐头盒子做成了锯条,硬是将坏趾锯了下来,一瘸一拐地坚持行军。还有一位女战士,在一次随队活动时,突然发现前面有敌人,为了不暴露部队的位置,她含泪将啼哭的刚满月的亲生儿子按在雪地里,待敌人离去后,孩子已经咽了气……

  1936年11月下旬,为了策应第一路军西征,吸引敌人兵力,王德泰率领第二军军部及第四师主力、第六师一部,在蒙江与抚松交界的小汤河屯召开干部会议,研究粉碎日伪“围剿”等问题。日、伪军侦知第二军主力宿营小汤河屯的消息后,立即纠集步、骑兵600多人偷袭。25日,王德泰率300多人在转移之际与敌遭遇。日、伪军倚仗兵力多、火力强的优势,抢占了南山制高点,并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发动猛攻。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王德泰从容不迫,沉着应战。他指挥部队从正面顶住敌人的进攻,以部分兵力迂回攻击敌人侧后方。日、伪军在迫击炮、轻重机枪的助攻下,进攻凶猛。王德泰身边的几个同志相继牺牲,王德泰怒目圆睁,端起机枪向敌群扫射。这时,一部分兵力迂回到敌人的侧后方,占领了制高点,对敌人发起前后夹击。敌人突然遭到前后两面猛烈火力的夹击,顿时乱作一团,伤亡惨重,慌忙败退。王德泰高喊:“战友们,冲啊!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率领战士冲下山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消灭了敌人200多人。正当王德泰率军乘胜追击败逃之敌时,忽然一颗子弹飞驰而来,击中他的肋部,不幸壮烈牺牲。

  千顷林海为将军哭泣,万里长风为英雄悲歌,抗日英雄王德泰的英名,与千千万万的抗联将士一起,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丰碑上,他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不断鼓舞和激励着亿万炎黄子孙,继承先烈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