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人民日报4个整版关注辽宁: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时尚] 时间:2024-05-02 08:00: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85次

  今天,重磅注辽人民日报4个整版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辽宁篇,人民日报关注辽宁立足新发展阶段、个整贯彻新发展理念、版关构建新发展格局、宁奋年路推动高质量发展,斗百夯实党建根基,启航全面振兴发展的新征新局面。

  特刊一版:

  奋力实现辽宁振兴发展新突破

  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

  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高度重视、重磅注辽深情牵挂、人民日报亲切关怀,个整多次就辽宁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版关为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明确方向、宁奋年路指明路径。斗百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启航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奋力实现辽宁振兴发展新突破。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6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条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事关辽宁振兴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持续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坚持把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作为解决辽宁营商环境问题的突出任务,出台《关于解决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为辽宁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提供法治保障的意见》,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违法失信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大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开放平台影响力,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辽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我们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讲究发展品位,保持发展定力,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理旧账补短板、防风险守底线的工作,扎扎实实为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营造环境、积蓄力量。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把维护“五大安全”这个政治使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机结合起来,谋划建设高质量项目群,实现集约式、集群化发展。高度重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排放,严把项目准入关,对过去准备上马的“两高”项目进行大幅度压减。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深入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把绿色低碳的要求全面体现到一、二、三产业发展中,为经济转型升级增添“绿色动力”,让辽宁绿色产业的业态越来越丰厚,规模越来越壮大。

  大力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工业是辽宁的命脉,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我们积极发挥辽宁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等产业赋能增效。深度开发“原字号”,对冶金、石化等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改变“炼”有余而“化”不足、“粗化工”有余而“精细化工”不足、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链不足的状况。培育壮大“新字号”,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加快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开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瞪羚”“独角兽”企业、高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壮大。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出台《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辽宁省制度性创新成果评价奖励工作方案(试行)》,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

  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让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完善乡村振兴项目和各类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坚持就业优先,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来源。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和青山工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我们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养成在深入领会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升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和具体行动的能力,提升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辽宁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化斗争精神、崇尚担当实干,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强化大抓基层导向,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寓于服务功能之中。坚持严的主基调,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快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辽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做好三篇大文章

  本报记者王金海

  今年一季度,辽宁工业呈现新亮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装备制造、冶金、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分别增长44.3%、10.3%和12.5%;新产品增长强劲,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服务器产量分别增长1.8倍、1倍及49.9%。

  辽宁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产业门类完备,在国民经济行业的41个工业大类中拥有40个,207个工业中类中拥有197个。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改造升级“老字号”

  辽宁宝来化工大力推进“减油增化”和炼化一体化,延伸产业链,发展烯烃下游深加工产品。大连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于去年5月份全面投产,形成了450万吨/年PX产能,极大缓解了我国PX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

  “我们先后编制了三批《辽宁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推荐产品目录》,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517户企业生产的933种优势产品,引导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苗治民说,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正在编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方案》。

  辽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沈阳宝马工厂、大连英特尔、辽阳石化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装备制造业加快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辽宁移动机器人占国内汽车、汽车零部件、电力行业市场销量90%以上。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全球首艘30.8万吨超大智能原油船等在辽宁问世。辽宁通用航空产业位居全国前列,沈飞民机公司承担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生产配套任务。

  深度开发“原字号”

  沈阳海为电力装备实现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网络、多层次全要素数据互通等典型应用场景建设;辽宁禾丰牧业从全方位体验、运营模式等方面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饲料业务实现供产销运输、人机料法环等全方位信息化覆盖;辽宁原材料行业加快向精细化、规模化、高级化发展。

  “辽宁深度开发‘原字号’,推进高品质钢铁和先进有色金属产业链建设,制定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方案、菱镁产业链建设方案。今年初春,省政府召开现场会,推动1141个新建项目集中开工,时间比往年提前近1个月。”辽宁省省长刘宁介绍。

  辽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2017年开始5批次建设省级绿色工厂22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绿色园区2家、绿色设计产品7种,累计示范单位达236家。在能效提升方面,合成氨、水泥、钢铁等行业的11家企业获评省级能效领跑者。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本溪、鞍山、营口3市获评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辽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现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8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3家。辽宁创建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是东北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了燃气轮机、冷热技术、掘进装备、高端医学影像装备、磁动力等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辽宁组建了“东北振兴创新设计产业联盟”,鼓励引导企业提升设计能力。

  培育壮大“新字号”

  辽宁着力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培育壮大“新字号”。沈阳鼓风机集团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开展烟尘净化升级改造,现场焊接烟尘收集处理效率由60%提升至90%以上,年削减颗粒物总量达0.6吨左右。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平均综合率达92.43%,100%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

  辽宁数字化赋能取得新突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营口、铁岭、葫芦岛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营。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和国家平台实现对接,已覆盖企业2700多家。

  辽宁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创新发展。2020年,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86.5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95.3%。2020年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9.2万户,占全部新增市场主体的97.9%;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132.7亿元,占全部税收的47.6%。2020年全省规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

  辽宁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9户。健全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培育认定省级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84家,其中21家成为国家示范基地,累计入驻小微企业5600余户,带动就业近4万人次,服务中小企业近1万户。辽宁连续两年举办了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2020年发布《全球工业互联网十大成长性技术展望》等多项成果。

  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说:“辽宁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奋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早日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辽宁制定出台2021—2023年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谋划重点项目1389个,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特刊二版: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

  沈阳市

  科技引领动能转换

  本报记者王金海刘佳华

  走进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的吕尚科技公司,10余台机器人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去年底,吕尚科技被认定为沈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将获得3年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沈阳,像吕尚科技这样的高科技公司越来越多。沈阳市科技局制定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截至2020年底,新型研发机构已达32家,涵盖了新能源、智能装备、生物技术等17个产业领域。

  科技型企业群体逐渐成为沈阳市壮大新动能的生力军。截至2020年底,沈阳市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59家,是2018年建立统计指标之初的3.2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60家,是2015年的6.2倍。

  “我们随时可以迎检。”在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辽宁方大集团东北制药203分厂吡拉西坦生产现场,工艺主管徐思佳底气十足。去年这条生产线接受了省级监督检查1次、国内外客户审计11次,均顺利通过。

  东北制药实施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化转型升级,药品生产由“制造”变“智造”。现在,员工坐在控制室里就可以精准控制12道工序,各项生产数据公开透明,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加快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沈阳市累计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项目500余个,重点支持培育136个,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30.7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4.49%。

  “政府帮我们想办法,由国资平台与我们合作开发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沈阳国际软件园董事长赵久宏说。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沈阳国际软件园一期已入驻企业1339家,二期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80亿元人民币。

  促成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是沈阳近年来以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的缩影。2017年以来,沈阳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594个,项目数量年均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

  沈阳正在将产业基础、科教资源等传统优势,转化为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融合发展为突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大连市

  结构优化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王金海胡婧怡

  3月15日,投资5.6亿元的优迅5G光电子器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在辽宁省大连高新区动工。

  近年来,大连推动“两先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建设,朝着高质量发展不断努力。全市科研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15年的1.63%提高至2019年的2.85%。

  “大连坚持以‘两先区’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大连市市长陈绍旺介绍:“近年来,大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升,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大连海尔冰箱有限公司建厂20年,去年公司首次实现利润超过1亿元。企业的成长得益于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推出的委内加工政策。“自贸区紧扣企业需求,以制度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管委会主任刘爱民介绍,4年来,大连片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20余项。

  大连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形成多部门联办“一件事”,企业办事平均跑动次数由4.6次降为1次,申请材料由24.1个降为11.5个。营商环境优化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截至2020年底,大连市各类市场主体累计实有78.8万户,同比增长6.18%。

  3月30日,大连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式上线。公交车的氢燃料电池模块来自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刘常福说:“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化学反应只产生电、热、水,这是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的具体实践。”

  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大连围绕绿色产业做加法,2020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60%,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100%。

  “大连建设‘两先区’必须保持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咬定绿色低碳发展不放松,不断提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本领。”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说。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

  专班推进高效落实

  本报记者刘佳华

  “项目复工,需要在环评评审会中提报项目所在地为工业园区的材料,我们应该去哪里要?”今年2月,门阁接到高志鹏的电话。“我马上问,您等我消息!”门阁立即忙碌起来:查询政策、与审批部门沟通、与企业一起寻找相关证明材料、跟进后续情况……经过一番努力,企业顺利完成环评程序。

  门阁是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投资促进科的工作人员,高志鹏则是盛世五寰智能装备基地项目负责人。2021年初,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重点项目实行专班制推进,门阁负责盛世五寰智能装备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联络协调工作。

  顺利通过环评后,项目已于3月正式复工建设,预计6月末实现部分运营投产。“项目推进速度这么快,多亏了门阁,项目专班确实是一种改革创新。”高志鹏说。

  类似门阁所在的工作专班,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首批设立了20多个,今后还将根据项目情况予以增减。今年年初,示范区任命了一批专班“班长”,承担示范区今年的大事,保障“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推进用人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10个领域40多项的改革创新举措,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实现招商项目投资总额、储备项目意向投资额和项目开工总投资额“三个一千亿”的目标。

  “我们围绕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推行专班制工作办法,使各项工作实现项目化管理、专班制推进、清单化落实。”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管委会主任董峰说。今年一季度,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个,协议投资额256亿元;开复工建设项目达35个,协议投资额224.93亿元。

  鞍山市

  矿山复垦城市添绿

  本报记者胡婧怡

  位于辽宁省鞍山市的关宝山“双鞍”共建绿色矿山复垦示范园里,几十名工人站在陡坡上,腰间系着防护绳,由上至下依次传递树苗。

  “矿山复垦,相当于石头缝里栽树。”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生产服务中心总经理助理陈健介绍,这里曾是鞍钢集团关宝山矿业公司的废弃排岩场,开矿、选矿剩余的石头堆积形成了山体。为了保障成活率,栽树时要将树苗放在植树袋内,里面有混合保水剂、农家肥的土壤,还得提前一天用水把植树袋润透。而在此前,还必须进行人工降坡、挠坡、挠坑、覆土等工序,提升坡面的稳定性。

  2020年,鞍山制定了《鞍山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计划3年完成矿山生态治理面积611公顷,对全市重点矿山企业逐一制定“一矿一策”三年具体实施方案。鞍钢集团与鞍山市将关宝山铁矿设为共建绿色矿山复垦示范园。

  “陡坡处种紫穗槐利于成活,平缓处种果树可以提升经济价值,复垦不是做一时的样子,从规划时我们就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陈健说。鞍山坚持恢复治理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发展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健康、特色经济等产业,提高矿山恢复治理有效性。

  “作为矿产资源丰富的城市,鞍山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专题纳入‘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形成主管部门、技术单位、矿山企业三位一体的绿色矿山建设新模式。”鞍山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付天财说。目前,鞍山已经完成矿山生态治理225公顷,2021年还将完成治理197公顷。

  在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大孤山铁矿,昔日的排岩场已建成多功能生态休闲观光园。看着园内种下的树苗,陈健充满信心:“这里的荒坡也能披上绿装!”

  兴城市

  产业兴旺圆梦小康

  本报记者辛阳

  晨雾还未消散,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红崖子镇已经热闹起来。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在东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红崖子镇,全镇385家花生加工厂、花生贸易公司都十分忙碌。

  “红崖子花生”声名远播,形成了以红崖子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及其他县市的特色产业。

  一大早,红崖子镇西二台子村花生加工厂的生产线就转了起来。“按照每年加工1万吨花生的生产量,现在正好任务过半,如果一切顺利,今年总产量有望再超万吨。”老板曹艳山说。

  兴城金豆花生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加工出口花生1700吨左右,全部出口到国外,年利润近800万元。“红崖子花生产业发展得这么好,离不开党的政策、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和日益改善的营商环境。比如电力增容改造,就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公司法人代表陶明说:“原来一上大设备就为电发愁。现在花生加工和打包装车,全靠电来运转。”

  为了方便花生种植户和加工销售户办电、报修和交费,每年花生种植和加工销售旺季,国家电网辽宁电力(兴城供电)服务队都会定期前往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巡检,提供快速办理报装接电、用电故障抢修、上门排查隐患等服务。

  红崖子镇汤屯村党支部书记佟绍军说:“逐渐做大做强的花生产业链,让村民过上了靠花生产业脱贫致富的小康生活。”如今,红崖子镇385家花生加工和销售户,每年销往全国各地及出口到国外的花生逾10万吨。

  北票市

  乡村振兴带富农家

  本报记者刘洪超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脱了贫,又走上了致富小康路。”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东官营镇海丰村村民广玉芹说。

  住上了新房的广玉芹正在收拾后院。她的老伴患有残疾,失去劳动能力,自己也因心脏病干不了重活。

  如今,她加入村里的致富微农场,农忙时从事简单的农活,农闲时在村里打扫街道,“加上土地流转的分红,去年家里收入超过了两万块呢。”广玉芹笑着说。

  曾经的海丰村,是朝阳市级贫困村。2016年以来,海丰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孙欢带领下,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分红、扶贫资金注入、在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全村实现整体脱贫。“脱了贫也不能止步,还要让老百姓一起奔小康。”孙欢介绍,2018年开始,海丰村建立了致富微农场,带动156户农户加入。海丰村还成立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价格流转土地120公顷,并与北票联达种业合作发展玉米制种产业,每年每户分红超过1500元。

  海丰村年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广场,还安装了健身器材、路灯等设施。“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还要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牢牢抓住产业这个关键不放松。”朝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票市委书记张秀军说。北票市把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特刊三版:夯实党建根基推动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促发展

  本报记者王金海刘洪超

  “看着老百姓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我就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果树专家王宏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15年来,他长期扎根基层,让60万亩荒山变成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同时,他还培养了70余名乡村果树专家、236名果树技术员,携手推动义县成为全国早金酥梨生产示范县、辽宁省寒富苹果生产基地示范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全省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

  选派党员干部,带动乡村振兴

  “上级派来的这个第一书记,真是咱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在锦州市凌海市翠岩镇郭荒地村,村民李伟竖起了大拇指。今年38岁的李阳,是辽宁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副处级调研员,2020年他主动申请到郭荒地村任第一书记。

  李阳利用单位援助的资金,自己又拿出了3个月工资,把村部的党建室修葺一新,并购买了各种党建书籍。为了改变村民们单一的种植结构,他开辟了杂粮试验田和野生酸枣移栽试验田,带领村民优化种植结构。

  如今,郭荒地村村集体投资的占地300亩、设计总投资500余万元的“幸福时光”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已经完成一期建设。“项目盈利除了壮大村集体经济,还给村民分红,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了家门口打工挣钱,村党支部也增加了两名年轻党员。”李阳说。

  据统计,辽宁省先后分3批从省市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2.02万名党员干部到乡村工作,实现全省839个乡镇和1.17万个行政村全覆盖,推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辽宁省还以实施“集体经济千村示范”建设为载体,投入资金12.3亿元、扶持2395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示范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建设。

  紧盯权力运行,落实监督专责

  在沈阳市纪检监察大数据监督中心,上百台服务器日夜不停地运转计算,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分析、线索排查、问题处置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自2018年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以来,沈阳市纪委监委依托该平台,发现疑似问题数据超过760万条,挽回经济损失超过17亿元,节约资金或避免经济损失超过205亿元。

  紧盯权力运行,落实监督专责。辽宁省委制定实施《省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为日常监督提供精准靶向,下力气修复政治生态。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用足用好信访受理、约谈提醒、列席民主生活会、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等有效方式,切实提高近距离常态化监督实效。辽宁省纪委监委研究规范县级以下纪检监察工作、政治生态预警评价、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提高案件质量、全员培训5个专项工作,推动构建系统集成、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体系。

  健全党建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你好,8890吗?我们小区6栋房屋的管理权一直没有交给物业公司,房子坏了没人修,垃圾也没人清理。”家住鞍山市铁东区石河社区石东街的吴大爷拨通了民心网民生平台电话。

  接到电话后,平台工作人员立即将诉求转到原属房屋产权单位——鞍山市直机关工委。鞍山市直机关工委组成的党员协调小组赴鞍山市水务集团及燃气公司,将历史问题彻底解决,6栋房屋物业管理权正式移交给物业公司。近几年,鞍山市设立融举报投诉、政策咨询、便民服务为一体的8890平台,目前共受理各类诉求120万件,办结率达到99.8%,群众和企业满意率达到95%。

  丹东市开展小区党支部建设,打造“居民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工作模式,结合街道机构改革,逐步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推动街道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辽宁省整合党的建设、社会治理、服务群众和企业各类资源,以党组织为联结,以党员为骨干,有效联通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不断提高治理和服务水平。目前,辽宁省507个街道全部设立党政综合办公室,全部设置专职党(工)委副书记。辽宁省还整合基层资源,用好全省4826个党群服务中心,推动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提质升级。

  感受纪念馆里的红色印记(感悟初心)

  大海

  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来自大江南北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位于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是集中展示抗日义勇军史实的纪念性场馆。每逢节假日,都有许多中小学生与家长一起来到纪念馆参观。纪念馆分为主题展厅、国歌厅等四大区域,生动记载着东北抗日义勇军英勇抗战的历史史实和艰难历程。人们通过图文展板、场景复原、大型雕塑等多种形式,走近那段抗战岁月,缅怀革命英烈。

  每到清明节,位于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都会迎来自发为烈士敬献花篮的广大群众。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由初期的10余万人,发展到100余万人。在支前馆,详实记录着东北地区共参军160万人,出动民工313万人,提供担架20万副,交纳粮食450万吨。百万青年参军上战场,男女老少送公粮、缝军衣、做军鞋、照顾伤病员,人民军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在广阔的辽沈大地上,呈现了军民团结战斗的动人场景,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丹东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纪念馆。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2020年9月,经过改扩建后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开馆。大量展出的实物、雕塑、模型、照片,大到战车、机枪,小到钢笔、纽扣等,把观众带进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追忆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壮举。

  感受纪念馆里的红色印记,就是感受不畏艰险、英勇向前的革命精神,传承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人们缅怀先烈、告慰前辈,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村民侯贵——

  持续造林沙丘变成绿洲

  本报记者刘洪超

  在辽宁省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侯贵正小心翼翼地挖树苗。他是四合城镇刘家村西树林组村民,1975年9月入党。20年来,他造林26万余株,让2400多亩沙丘变成绿洲。

  曾经,位于科尔沁沙地南部的四合城镇,沙化土地占全镇面积的70%以上。“春天地里刚刚种下的种子,不到半天就被风沙吹跑。即使长出小苗,一阵风后就被沙子掩埋。再不拦,别说粮田,连住的地方都会没了。”侯贵说。2001年,他决定与彰武县四合城林场合作造林。林场提供宜林沙荒地,他出资出力造林并负责管护。树苗怎么选,钱从哪里来?一连串的困难,都没有动摇侯贵造林的决心。

  钱不够,侯贵就去贷款。树苗不好活,他就把泥土和农家肥放在盆里,一小盆一小盆地培育,育好后再移植出去。树苗一株株增加,林地一片片延伸,风沙终于停下了进犯的脚步。

  “我这一生,能做好治沙造林这一件事就知足了。”侯贵说。

  抚顺市党员、学雷锋志愿者李德禄——

  自愿巡河守护碧水清波

  本报记者刘佳华本报通讯员孙晓华

  清晨,辽宁省抚顺市浑河岸边的路灯还未熄灭,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排水车间工人李德禄就肩扛特制的大号“钢网漏勺”、手提铁钩子走上天湖桥头,网起河面上的塑料袋放入垃圾袋中,然后继续沿着河岸巡查。

  48岁的李德禄已有28年的党龄,从小在浑河边长大的他,对碧水清波充满感情。2017年开始,他利用业余时间主动承担起浑河章党桥至长春桥段4.3公里的护河巡河工作。“我是党员,还是雷锋城抚顺的一名市民、一名学雷锋志愿者。”他说。

  “以前我去劝阻别人丢垃圾,有人觉得我多管闲事,现在,大伙儿逐渐意识到要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这让我觉得辛苦没白费。”李德禄笑着说。

  抚顺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登记注册的学雷锋志愿者有24万余名,李德禄联系志愿者,组织集体护河队伍,带动抚顺市聚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1200余名学雷锋志愿者加入。如今,浑河边很少再见到垃圾,李德禄也被授予全国“民间河湖卫士”称号,获得“辽宁好人”、辽宁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

  营口市太平山村村支书陈秀艳——

  勇挑重担建设美好家园

  本报记者辛阳

  绿树掩映的民居,平整干净的路面……这里是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太平山村。“别看现在挺好,以前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是太平山村的。”说这话的人叫陈秀艳,是太平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21年前,太平山村是个穷村庄。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村里没有一条硬化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陈秀艳上任后,村民对她寄予厚望。“乡亲们这么信任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陈秀艳说。

  修路、栽花、植树、安装路灯、改造农厕、建秸秆燃气站、建垃圾箱、建健身广场、重建村部……陈秀艳带领党员和村民投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太平山村大变样。“我们村的思路就是先抓‘两委’班子建设,抓党员队伍建设,全体村民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村里发展越来越好!”陈秀艳说:“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依托本地资源,搭建蘑菇大棚,建立合作社。同时,积极招商引资,让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

  陈秀艳任职期间,太平山村集体财产增长到2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800元增长到1.9万元。陈秀艳说:“精气神就是最大财富,我们还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太平山村更加美好。”

  辽阳市前杜村带头人王绍永——

  不求回报带领村民致富

  本报记者胡婧怡

  天气越来越暖,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刘二堡镇前杜村的夜市又热闹起来。谁能想到,如今年人均纯收入3.5万元的前杜村,曾经十年九涝、十分贫困。说起这些变化,许多村民都会提到一个名字——王绍永。

  1954年出生的王绍永,1993年12月入党,是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任前杜村党委书记,再加上任村“两委”委员的时间,他已经为前杜村服务了39年。“经历过穷日子,我想让前杜村富起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王绍永说。

  第一次,王绍永靠发展村办企业带领前杜村拔穷根。上世纪90年代,王绍永带领大伙创办轧钢厂,解决了村里的温饱问题;第二次,王绍永靠发展设施农业带领前杜村致富。2008年,王绍永鼓励村民“建新式大棚、种高效草莓”。农户把土地流转到生产合作社,合作社再把土地流转给棚户,建成万亩连片的草莓大棚,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第三次,王绍永靠发展融合产业带领前杜村奔小康。2018年前杜村成立了旅游公司,打造草莓产业特色小镇,每年吸引游客约100万人次。

  如今虽然离开村“两委”班子,王绍永却依然每天到村里转转。这些年,王绍永没有给自己开过工资,群众评价他“只讲奉献,不求回报”,他说:“我是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特刊四版:活力辽宁振兴发展迈新步

  图①:辽阳石化厂区。

  资料图片

  图②:葫芦岛市建昌县药王庙镇于家屯村村民在采摘丰收的苹果。

  刘帅冶摄(人民视觉)

  图③:盘锦市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翩翩起舞。

  盘锦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④:铁岭市昌图县昌图镇双树子村村民喜获玉米丰收。

  关兴摄(人民视觉)

  图⑤:在中国铁路沈阳局动车所,“复兴号”动车整装待发。

  资料图片

  图⑥:朝阳市山地车爱好者在比赛中奋勇争先。

  仇一军摄(人民视觉)

  图⑦:鸻鹬类涉禽在丹东市鸭绿江口湿地上空飞舞。

  刘海东摄(人民视觉)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